以“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上,刘宇委员提出,上海需要加快推进体医融合工作,探索运动促进健康的上海模式,以促进健康上海及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
在刘宇看来,目前上海体医融合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尚处于起步阶段,亟待解决四类问题。
其一,体制方面,体育系统和医疗卫生系统在运动促进健康方面的职责与分工不明确,社会参与的领域有限;
其二,政策领域,缺乏深入推进体医融合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法规,体医融合实施标准、运动处方的医疗保险等相关政策法规仍不健全;
其三,微观手段层面,缺乏非医疗健康干预的有效模型、技术和方法,尚未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慢性病防治体医融合手段和方法库;
其四,围绕组织机构和人才,社区的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中心以及医院的运动处方门诊总体数量都较少,缺乏人才成为深入推进体医融合的重要障碍。
针对上述实际,刘宇建议,在上海设立若干体医融合示范区,探索医中有体、体中有医、医体并重及社区体医融合等模式。
具体而言,首先,选择部分有条件的区或街镇设立示范点。推广智慧健身综合服务示范、社区老年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中心、糖尿病运动干预项目等经验,纳入政府实事工程。
其次,在制约体医融合的关键障碍上进行政策突破。探索建立体医融合从业人员资格制度,在医院、社区设立相应岗位,加强医学、体育等高校相关专业设置,形成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的良性循环。研究社保支付体医融合相关服务项目的政策。大力推动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服务的标准化,并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建立运动伤害保险制度,构建运动风险合理分担机制。
再者,在医疗卫生系统推广“运动是良医”的行动计划。把运动作为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将体医融合纳入医院评级的指标体系中,发挥临床医生和健康管理人员在科学健身行为干预中的积极作用,将体力活动水平作为基本生命体征,纳入医生问诊的内容体系中。推动运动处方门诊和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中心进医院、进社区。
另外,加强体医融合科研技术协同攻关。协同高校、企业、医院、科研院所成立体医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积极申报科技部重点实验室,对体医融合关键技术进行创新突破。打通体医融合的数据障碍,建立具有中国人群特点的运动处方库。资助若干体医融合健康促进项目,如老年人防跌倒项目、高血压干预项目等,并在实践中大力推广。
作者:史博臻
图片:叶辰亮摄
编辑:薄小波 傅吉婧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