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泾故事”走出小镇打响“国”字牌

文汇客户端

E9F62C99-E1AF-43A9-A3EE-3D8DAA380086.jpeg

日前,“喜庆党的二十大 讲好上海故事”“倾听上海”第三届上海市故事大赛成果发布暨中国故事村系列活动在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新义村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6篇故事获评“优秀故事作品”;3家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8位讲述者荣获“上海市优秀故事员”称号。

创作领跑,走出小镇打响“国”字牌

“枫泾故事的崛起,是建筑在金山故事的地基之上的。”中国民协故事委员会副主任郁林兴向记者娓娓道来。作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山故事在上世纪70-80年代就已蓬勃发展。当时。金山故事是金山文化的“三枝花”之一,拥有了一大批全国有影响力的作家如毛一昌,张道余、张更生、胡林生、诸连标、韩仁均等。而在那一时期,枫泾故事却处于全区的“创作洼地”。2000年是枫泾故事“元年”。这一年,枫泾镇文体中心成立,郁林兴在上任中心主任的第一个月就立起一个目标:用10年,把故事打造成枫泾文化品牌。

DDB92589-E64D-4E0F-85CB-0DEF1EE3C4E1.jpeg

2005年,吕巷故事名家毛一昌退休不久就被郁林兴“挖”到枫泾。2006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毛一昌工作室成立,从此枫泾故事有了一名“老法师”,建立了一个“根据地”。接下来是“招兵买马”,郁林兴从当时《枫泾》报的投稿作者中筛选了一批具备文字功底、热爱民间文学的新作者,邀请他们前来参加培训交流。

在郁林兴的主持下,枫泾故事活动渐渐上轨。故事研讨会至少1个月1次,1年1次创作笔会,他把作者们拉到附近城市,请来当地故事名家传艺指点,并拿出半成品稿子切磋讨论,改出成熟的终稿。为了鼓励新作者,他把大家的作品收集起来出版了两本合集。对于获奖、发表作品的作者,他不遗余力地争取奖励政策。积跬步而致千里,枫泾故事由此渐渐起了势头,成了火候。

在营造全领域氛围的同时,郁林兴个人创作功力也锤炼得炉火纯青。2007年,他的作品获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2009年,他被评为金山区首届文化系统唯一的领军人才;他与丰国需合著了《推开新故事创作之门》成为新作者人手一本的系统培训教材,《故事背后的故事》以个案拆解故事创作技巧创作,踏访小镇各个角落整理创作《枫泾民间故事拾遗》。2020年春节期间,郁林兴尝试使用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见物起占”,即兴发挥,连续25天写出25个故事,合录为《一字集》出版。

EC1F2CC7-924D-411D-A629-4E6C50E65656.jpeg

枫泾故事走出小镇,开始向全国输送经验。2011年,枫泾镇被中国民协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故事基地”。2014年,枫泾镇凭借故事荣获2014-2016年度“上海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至今已连续四届获评此殊荣。郁林兴2016年出任《民间文学》杂志负责终审的副主编;2018年,郁林兴出任中国民协故事委员会副主任,分工负责全国故事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推进和中国故事之乡、各类故事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参照枫泾经验,全国建立起多个“故事之乡”和“故事基地”。

“想要培养更多年轻故事人才,我计划接下来每个月给镇上的年轻人讲一堂课。”郁林兴告诉记者。

倾囊相授,好导师带队取“真经”

生于上世纪40年代,于70年代开始故事创作。今年正好80周岁的毛一昌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故事家协会会员,原金山故事学会原副会长。他的代表作《特殊身份的警官》曾被改编为广播剧和电影。他讲述枫泾丁蹄故事的《搭上世博的航船》获得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然而毛一昌最为独特的身份,是枫泾镇所有故事作者的“师父”。

2006年起,以毛一昌工作室为平台,枫泾的故事爱好者经常性举办故事沙龙。在讨论中,大家“从虚空抓故事”,经常是你说一个点子,我讲一个灵感,然后再一条一条讨论。把握故事内核,众人一起丰富故事情节,毛一昌探索出了属于枫泾的故事作者培训道路。通过集体智慧,新手快速上路,故事灵感快速转化,引起了一场“故事核爆”。

F0EFBEB5-E3B5-453F-9ADD-5AC460FAB1E2.jpeg

新作者中不少人有良好的文字工作能力,写征文、写小说都很好,但还未把握故事创作的要领,交上来的故事初稿有的完成度较高,有的则需要大段修改。为了保留住原作者的故事内核,毛一昌就绞尽脑汁进行大篇幅的改写。这些经过润色后的作品,后来署着原作者的名字或者获奖、或者发表,让新作者们领悟了成熟故事的精妙,体会了师父手把手带进门的苦心。到枫泾后,经毛一昌的手改出来的故事粗略统计有几百个,参赛和发表时统统署上了原作者的名字,连联合署名的事儿都没有,作者的奖金和稿费分文不取。在毛一昌的坚持和辅佐之下,来自不同领域的故事爱好者迅速成长为枫泾故事的“顶梁柱”。

枫香居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金颂军曾在部队当兵8年,当时《枫泾》报编辑部会一期不落地给驻地的枫泾兵寄报纸,让他们了解家乡事。金颂军对于第四版上的内容特别感兴趣,写了几篇讲述部队经历的散文投稿,得到了刊发。郁林兴得知后就与他联系鼓励他尝试故事体裁。2013年,金颂军复员回到枫泾,郁林兴立刻把他要了过去。此后金颂军一边从事新闻宣传,一边写故事,一年创作7-8篇。即使离开部队,他依旧以军人为故事主角,把自己的满腔热血转化为推动社会精神向上的正能量。2019年来到枫香居委会,他又从本职工作中寻找题材,笔触与百姓市井生活气息相接,歌颂疫情防控中支援者的付出和奉献。他的作品曾获2018年度中国好故事、2016中国故事节第一批中国好故事等10多项国家级荣誉,有20多篇故事在《民间文学》、《山海经》等国家级杂志上发表。目前,他担任金山区故事家学会秘书长,上海市故事家协会理事,中国故事委员会副秘书长。

7B6288C3-7A3B-4DA6-BCA0-31AA071C057E.jpeg

破壁前行,正能量从线下讲到线上

2021年,2019-2020中国年度好故事合并发布,并首度尝试线下活动线上发布,故事的天地豁然宽广。此后,依托互联网平台,中国好故事随风远播,影响力不断扩大。

枫泾镇文体中心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毛纪萍告诉记者:“其实从2015年左右,枫泾故事就已开始搭上新时代的列车。我们定期整理枫泾作者的好故事,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还录制成音频节目,不定期在阿基米德、喜马拉雅平台更新。”越是在疫情防控时期,人们越需要希望和热情,而这些充满力量的小故事陪伴不少人度过了一段特殊时期。

2007年,党的十七大大召开后,枫泾故事团体创作了一批宣传大会精神的故事,进村入户进行宣讲。此后每逢重大会议、活动都会围绕主题开展创作。文明创建、垃圾分类、平安建设、反电信诈骗、防疫先进人物事迹、扫黄打非,各类题材贴近百姓生活,紧扣时代脉搏,寓教于乐,传播正能量,起到了文化宣传轻骑兵的作用。党的二十大刚刚闭幕,枫泾故事人就围绕二十大精神创作整理了一批新故事,计划给大家讲讲这几年百姓生活中切身感受到的变化。

7607197E-008D-48C6-8BDF-56509E561FB5.jpeg

近年来,枫泾镇每年的中青年人才培训中都会安排故事创作和演讲课程。年复一年,把故事文化向年轻人输出,也把故事人才培养放到了枫泾人才培育的底色中。而今年这一培训模式更是出台了升级版,中青班2-3天培训结束后,镇文体中心计划从11月底开始,举办一个为期1个月的系统性故事创作和演讲培训,从中发现具备天赋、热情和素质的故事人才。

据介绍,目前枫泾故事核心创作队伍为15-16人,每年会新培育20-30名故事爱好者,整个创作群体是不断新陈代谢,保持着活力的。故事演讲员有20-30人,成人、少儿、方言三支队伍人数均衡。枫泾的人才梯队绵延不绝,枫泾的故事活动也在不断提升能级。近年来,枫泾作为“中国故事基地”,始终致力于探索故事活动新模式,在中国民协故事委员会的指导下,除了举办中国故事节·枫泾故事会、中国年度好故事发布典礼等活动,还制定了《故事产业(2021-2025)》计划,探索当代故事发展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范黎平 薄小波

编辑:徐晶卉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