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严谨地用最少的钱吃最多的小龙虾,我们请来了法医……

文汇网 2019-06-18 14:42:42 显示图片

undefined

又到了吃小龙虾的季节,我们的晚(ye)饭(xiao)大概也变成这样:

undefined

无论你去店里还是点外卖,都会遇到一个两难的抉择:

到底买多大的!

undefined

特大小龙虾看起来更多肉更好吃,但普通小龙虾看起来更划算;6元钱一只和2元6一只,到底能多吃多少?怎么买怎么吃不浪费?

这笔帐是要好好算算的!

作为严谨、求是以及试图探寻一切真相(qiong)的我们,决定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为了让项目更高效(不用我自己动手),诚意准备了:

御用前法医 1 名御用手术刀、手术剪、镊子小龙虾(二级 500g ,三级 500g)

(参照 SBT10876-2012 淡水小龙虾购销规范,小龙虾根据单只质量分为一到四级,一级 ≥ 63 g,二级 45~62 g,三级 35~44 g,四级 25~34 g)

undefined

道具都齐全了,先要好好看看一只小龙虾到底能吃和不能吃的都有什么,请看法医小哥哥的表演(为了让小龙虾解剖更清晰,此处采用的是生的龙虾):

实验 1 号上场

undefined

undefined

壳是重金属的聚集地,反正肯定是不吃的,多补钙都不吃。

鳃是呼吸的器官,无论鳃是什么颜色,都是容易隐藏大量泥沙和细菌的地方,汤汁再多也不能嘬。

undefined

脑袋里面仔细捣鼓一番,能吃的只有虾黄了。

黄黄的部分,是小龙虾的中肠腺,简单理解就是负责消化的部分,附带储存一些脂类,所以好吃??。

undefined

这条虾线(虾的肠道)里面包含了食物残渣、排泄物、泥沙等,吃不吃随你了。

总结下:

undefined

然后我们完完整整剥完了 2 斤小龙虾,对每一只的各个部位都进行了称重记录,整个过程是这样的:

undefined

undefined

一顿操作之后,我们整理出了 3 个关键要点:

关键点1、追求性价比,买小的龙虾就好

undefined

二级小龙虾和三级小龙虾最终的产物

同等重量的二级(蒸熟后平均每只 45 g)小龙虾和三级(蒸熟后平均每只 30 g)小龙虾,解剖出来的总重量:

不要怀疑!一斤三级(30 g)小龙虾的虾尾肉比一斤二级(45 g)小龙虾的虾尾肉多!!

虾黄也是三级(30 g)小龙虾多,而二级(45 g)小龙虾唯一多的是虾脚肉!(想象下剥虾脚的痛苦,瑟瑟发抖)

最终能吃的部分总占比反而是三级(30 g)小龙虾略胜一筹。

划重点:如果你想要性价比,买小的龙虾就好了!

关键点2、虾脚不要扔不要扔不要扔!

让我们来看下虾脚的重量:

undefined

这是实验1号的虾脚,重 25.2 g,而我们剥出来之后虾脚肉的重量是 8.2 g(超过了虾尾本身)。

原来虾肉还藏在这里!

统计所有小龙虾,平均虾脚肉占虾尾肉重量的 45.6%,也就是:1 只虾尾肉约等于2对虾脚肉!

有没有为丢弃的那些小龙虾脚哭泣!

如果你没钱,请把虾脚都啃了!

我们进一步计算,发现二级(45 g)虾脚肉重量是虾尾肉 56%,而三级(30 g)虾脚肉占虾尾肉的 39%。

也就是,如果你买了二级(45 g)小龙虾,而你没有吃虾脚肉,简直就是亏爆了:你浪费的可是半只虾尾啊!

当然,我们也在解剖中发现一些挑(吃)小龙虾的技巧,如果你不爱吃小龙虾脚,你可以选择虾脚(螯足)小的龙虾,同等重量下,他们的虾尾肉会更多一些哦。

划重点:如果你嫌麻烦,请选择小虾脚的龙虾!

关键点 3、1 斤小龙虾的热量等于 1 杯牛奶

最后回归这个灵魂的拷问,1 斤小龙虾能吃的到底有多少。让我们来看数据:

我们买到的小龙虾是这样的(同样按 500g 购入):

undefined

最终我们解剖完之后,他们是这样的:

undefined

我们会发现:蒸熟后的小龙虾重量上相应都有减少。

如果按最终能吃的比例和刚买到的时候(生的)相比,总共能吃的部分只占 28% ,而能吃的虾尾肉只占 16%。

经过营养师的精密计算,好消息是:

一斤(500 g)带壳小龙虾的热量约等于1 杯(225 mL)牛奶的热量

但是至于你最后吃进去的……就在于你是清蒸、十三香,还是蒜香、麻辣、红烧,以及你嘬不嘬汤、配的是可乐还是苏打水了。

最后,总结以上:

你以为吃下的每一斤小龙虾是这样:

undefined

其实,你的有钱程度可能已经达到了这样:

undefined

但如果你只吃虾尾肉,那么你的富有程度已经:

undefined

看到这里,你也许有点难过,多吃一斤小龙虾,离你的梦想是不是又远了一步。

但想想呀,为了小龙虾,你可是放弃了买车的机会,是真爱了。

今天想好吃什么小龙虾了么?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唐闻佳

来源:丁香医生、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