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位委员亮相首场“委员通道”,探月工程等话题受关注,顺应时势之变 开创美好未来
2019-03-04 07:18:53 作者:何易 王嘉旖

搜狗截图19年03月04日0659_15.png

在昨天的“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就中国5G业务的发展情况回答记者提问后,来自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的余留芬委员追问张云勇,一些贫困山区农村的网络信号还比较差,通信部门如何帮助农村实现网络提速?张云勇委员回应说:“农村也会广覆盖,有基本的上网和通信保障,请放心。”图为张云勇委员(右)回应余留芬委员提出的关切。本报特派记者 叶辰亮  摄影报道

今年全国两会首场“委员通道”3日迎来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世界卫生组织原总干事陈冯富珍、中国联通集团研究院院长张云勇、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海霞、故宫文物医院院长宋纪蓉、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等九位委员。

明年中国将发射火星探测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率先步入“委员通道”。回应媒体关心的“玉兔二号”月球车时,吴伟仁表示:“玉兔二号”目前状态良好,正向着陆点的西北方向前进;科研团队已取得许多科学数据,将于近期向全世界开放。

“嫦娥四号着陆器设计寿命是半年,‘玉兔二号’设计寿命是3个月,从二者目前的状态来看,工作时长都有望远超设计寿命。”吴伟仁说,在月球背面开展科学探测取得的每一个数据,都是人类首次获得的数据,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在吴伟仁看来,中国探月工程进展顺利,我们有自己的特点——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科学产出和技术产出较多,发射成功率高。他透露,今年底将准备发射嫦娥五号,实现在月球采样返回。嫦娥五号完成任务后,我国将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实现在月球采样返回地球的国家。明年,我国还将发射火星探测器,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探测等任务。同时,我国科研人员还在研究制定未来的太阳系探测规划。

“太空探索是人类共同的事业,我们将逐步把科学数据向全世界开放,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吴伟仁表示,探月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薪火相传,希望有更多青少年将来能投身这项伟大事业,为人类开创美好未来。

预计今年下半年5G手机陆续上市

5G近期成为媒体大热话题,然而5G究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许多人尚无法想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表示,目前我国已在25个省区市进行5G网络试验。

今年全国两会上,记者们第一时间感受到了5G网络的高速传送体验。张云勇介绍,在5G时代,人们下载约1G的高清影片只需要短短3秒钟,几乎是一瞬间就能完成。对于人们最关心的5G手机上市时间,张云勇回应称,预计今年下半年5G手机陆续上市,明年全国两会时可以实现大规模应用,“届时大家就能真正享受到高带宽、高质量、高体验、高智能的5G业务。”

西湖大学顺应时势之变,也是教育所需

“众所周知,中国科学技术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是,根据我的经历以及过去几年的调研结果,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有很大差距,需要更多原创性突破。”在全国政协委员、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看来,“原创性突破”就是未来中国教育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也是西湖大学创校的根本宗旨和使命。

过去一年,施一公和他的同事一起全力以赴创建西湖大学。这是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大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他说:“我们的目标是跻身世界一流高校。但是,人们可能会产生疑惑,为何我们会具有这样足的底气?”原因其实非常简单——西湖大学的诞生、发展,都是建立在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土壤之上,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

施一公表示,过去两年间,西湖大学已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6000多份申请,择优聘用了近百位世界级科学家。西湖大学的诞生不仅顺应时势之变,更是我国教育发展全局之需。

作者:本报特派记者 何易 王嘉旖

编辑:周辰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