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故事 | 在上海,生活的一切都是创业者“素材”
2019-01-29 06:18:47 作者:徐晶卉

30129_p1_b.jpg

上海去年为“无人面馆”颁出国内第一张“自动售货、现制现售”热食类食品制售营业范围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为无人零售新经济业态可持续发展探路监管新标准。本报记者袁婧摄

上海的服务经济特别发达。十多年前,一大批创业者就喜欢在“服务”一词上突破创新:大众点评网抓住用户对于美食信息的需求,深耕本地生活服务市场;携程抓住旅游消费需求,坐稳了在线旅游市场的头把交椅……

民营经济是上海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上海的服务优势,生活的一切都成为了创业者的“素材”,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人工智能应用竞相落地的当下,创业者的创意“思如泉涌”,创新活力无限迸发——他们擦亮了“上海服务”名片,让“上海服务”变得更加精致、更加美好。

为专业服务创新创业提供肥沃土壤

十年前,上班族下班后的程序是这样的:冲到菜场买菜,然后赶回家切菜、洗菜、烧菜,等到一切就绪,已是晚上七点以后;十年后,上班族的生活有了改变:偷懒点的做法是点外卖,讲究点的做法是买菜——回家路上动动手指,半小时内活鱼活虾和净菜送货上门,分量刚好够一家三口一顿吃完。

生活的一切都是创业“素材”,这是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的感触。“从需求端来说,新生代消费者已习惯于手机下单;从供给端来说,生鲜产品初步完成了从非标品到标品的升级,带来了创业的可能性。”梁昌霖说,叮咚这家新业态企业出生至今只有17个月,但注册用户已达500万,日订单15万单,截至今年1月中旬,上海的送菜范围已覆盖除崇明区以外的15个区。

服务业的创新创业,在竞争中推陈出新,走向更加精致的服务体验,打造标准化的服务体系。在旅游服务业,近年来包括榛果民宿、趣住啊等一批新的旅游服务创业企业异军突起,瞄准90后、00后个性化出行习惯,打造民宿集成服务平台;在家政服务领域,悦管家创始人李尉从线下走来,创办了在线家政服务平台,不仅参与制定上海《家政服务溯源管理规范》等三个标准,还与全球最大民宿平台爱彼迎(Airbnb)签署战略合作,成为中国地区唯一清洁合作伙伴。

“上海服务业非常发达,市场对新鲜事物的包容度很大,而且这里有强大的技术人员储备,为专业服务创新创业提供了肥沃土壤。”111集团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于刚这样总结上海创业氛围。

技术让服务走得更远更深

创业是门技术活。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从生活中汲取的创业灵感,经过高科技“淬炼”,为服务业升级换代带来源源动力。

以外卖服务为例,被外卖小哥“连环Call”是不少写字楼白领的烦心事——城市轻物流服务过去几年发展迅速,但“最后100米”的配送问题依然难以解决,外卖行业正迫切地寻求技术手段解决问题,这促使服务型配送机器人发展成为全新的赛道。从去年开始,YOGO Station智能配送站就在上海的写字楼里亮相,配送机器人能穿越门禁、上下电梯、自动避障,完成“最后一棒”交接,能为外卖小哥节省单次配送时长30%以上。

研发这个智能配送站的是上海一家初创企业。针对室内“最后100米”非标准化递送场景,YOGO首次提出系统性终端配送方案,通过云端、智能存储分拣柜、配送机器人和物联网(IoT)设备联合运作完成人与物的交接。创始人赵明透露,这一解决方案今年有望量产。

富于创造就要颠覆超越。城市轻物流服务在人工智能应用的落地中找到突破,办公应用的“痛点”也被大数据和云计算攻破。上海云砺科技“深藏”在宝山区一个有些偏远的产业园区,但这家2015年才成立的企业却抓住税制改革机遇异军突起,它为企业提供供应链信息协同及增值税发票管理云平台解决方案,高效连接起企业的“朋友圈”。

技术让“上海服务”走得更深更远。“未来十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将迎来发展机遇,产业互联网崛起的必备条件是专业能力、技术能力和服务能力,上海有技术储备、人才储备和最好的服务能力,大有可为。”云砺科技创始人吴云说。

制度创新为民营企业提供“新菜单”

近年来,各种新业态企业在上海蓬勃崛起,对政府“放管服”提出了高要求。上海监管服务勇于突破,提供了一套“新菜单”:在企业注册环节,过去新业态企业常常苦于没有“准生证”,市场监管部门编制《上海市新兴行业分类指导目录》,每年刷新一版,为创新业态提供了保障;在企业发展阶段,“互联网+”企业竞争激烈,他们需要争分夺秒开设更多的分支机构,长宁区率先试点的“一照多址”的政策,大大降低了企业网点扩张的时间成本。

过去一年,一批普惠民营企业的政策落地。去年11月3日,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全面提升民营经济活力 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成立100亿元上市公司纾困基金、为优质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100亿元、逐步将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规模扩大至100亿元……三个100亿元“大礼包”背后,扶持民营经济的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打破“卷帘门”“玻璃门”,为民营企业发展释放更多潜力。

着力释放更多民营企业发展潜力,进一步为企业降本减负,上海还将调整车船税和涉及企业用地成本的相关税收,政策全部实施后,预计今年减税规模合计约40亿元。


作者:记者徐晶卉
编辑:孙欣祺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