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中岁月 纸上沧桑 | 张伟
2018-08-16 07:07:12 作者:张伟

这本小书《近代影剧说明书探幽》,是专门讲述晚清民国影剧说明书的一本小册子。

说明书,又称戏单、节目单。一般介绍戏曲演出的称戏单,介绍电影、话剧的叫说明书,其中都包括演出信息、剧目剧情、演职人员介绍等内容。戏单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雏形出现,但真正意义上的戏单是伴随着京剧艺术的成熟及公演剧场的完善而诞生的,现存最早的戏单多为光绪、宣统年间的出品,即是例证。清末时期的戏单,往往只是一张简陋的宣传纸,随着时代的发展,戏单从黑白发展到彩色,从单页单面进而到多页成册,从传统的手写发展到木刻、油印和铅字排印,在有限的方寸之间,可以窥见梨园春秋的变迁,时光流转,延续百年,俨然一部浓缩的戏曲发展史。清末民初,又是西风东渐、人心思变的动荡时期,新文化、新事物层出不穷,话剧、电影也随风而至,传入中国,以其新颖的内容和形式广受欢迎。作为一种宣传品,话剧和电影说明书在清末民初应运而生,最初内容也仅限于剧情和演员介绍,随着影剧事业的迅速发展,逐渐出现一些大型精美的特刊型说明书。这类说明书开本阔大,篇幅较多,内容也更趋丰富多彩,一些导演的阐述、演员的体会和影片的背景材料,往往就刊登在说明书里,成为学术研究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微信图片_20180816065550.jpg

微信图片_20180816065554.jpg

我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有系统地收集各类说明书,人生道路上虽然风风雨雨,这个爱好却始终未曾中断过。经过40多年的锲而不舍,如今也算粗具规模,小有成就,是我自己比较得意的一个收藏门类。我曾经在一篇专门写电影文献收藏的文章中写道:“说明书是我收藏的电影文献中最值得骄傲的品种。首先,从数量上来说,两千余部影片的说明书可谓惊人(这还仅仅是1949年以前公映的影片),据我所知,很少有人能拥有这样一个庞大的 ‘宝库’。其次,从质量上来说,这些说明书的 ‘含金量’不小,具有很强的文献性。其中既有20世纪初影迷的手抄本,也有《姊妹花》《渔光曲》《大路》《神女》《马路天使》 《夜半歌声》 《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等几乎所有名片的说明书,有些品种,如《火烧红莲寺》1—18集、‘王先生’系列全部12种的说明书,今天已十分稀有;而最早刊载《义勇军进行曲》的影片《风云儿女》的说明书,堪称珍贵的革命文献;费穆导演的《天伦》当年在美国放映的英文说明书《Song of Ching》,很可能已是国内独此一份的‘孤品’;至于有佐临先生、桑弧先生等大师亲笔签名的那些说明书,对我来说,已是不可再得的纪念物了。2004年,上海电视台要做一档追忆老上海著名影院的节目,需要这些影院的照片和当年的说明书,他们在百般寻觅未得之后来找我,当我拿出大光明、国泰、南京、大上海、美琪、大华、金城、沪光、兰心等这些当年红火一时的影院的说明书时,他们惊讶的脸色和满意的表情,令我十分愉悦,作为一名研究电影的收藏家,此时的感觉可谓至高享受。”

微信图片_20180816065558.jpg

我的这些数量庞大的说明书,包括电影、话剧、音乐、戏曲(主要是沪剧、越剧和滑稽戏)等等,是四十年来一点一滴辛勤“淘”来的,它们中有的是谈妥价钱后整批受让的,有的是从拍卖公司一次性拍来的,但更多的是一张一张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手中零星购买的。这么多年来,或者因公出差,或者结伴旅游,或者专程拜访,我陆续去过不少地方,北京的潘家园、报国寺,上海的文庙、云洲商厦,香港的神州、摩罗街……这些著名的古玩市场,都曾留下过我的足迹。每每在整理摩挲这一张张薄薄纸页时,会情不自禁勾引起点点滴滴的回忆,想起多年来淘书历程中的种种故事,缅怀当年淘书的街头巷尾和那些曾经售书于我的各位书商。这一页页纸的精灵,带给了我无数美妙的遐想。说明书(戏单)是一种很好的怀旧物品,仅仅是它发黄的纸页、熟悉的名称和如雷贯耳的明星大名,就足以让人的思绪驶入历史的隧道,产生美妙的回想。我就曾把一些年代久远的影剧说明书托裱后镶在镜框里,悬挂在书房或客厅,令来访的朋友们啧啧称奇,称赞是一道绝妙的风景。况且,这些发黄易碎的纸页中还蕴藏着那样丰富的内涵和信息。据我所知,费穆、朱石麟等电影大师早年都曾担任过写说明书的工作,孙瑜、蔡楚生等人也都为自己执导的影片亲笔写过说明书,沈从文等作家的人生经历也曾在一些话剧说明书中留下过踪影。如今摩挲着这些薄薄纸页,眼前常会浮现艺术前辈们当年辛勤工作的身影。

微信图片_20180816065547.jpg

电影说明书是舶来品,在我国大约出现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大都是外文的,以后为吸引中国观众才逐渐有了中文说明书。三四十年代是说明书发行的鼎盛阶段,当时几乎每片、每剧都有说明书,不少是免费赠阅的,也有以极低廉的价格出售,主要为赢取广告效应。说明书篇幅有厚有薄,文字或长或短,有寥寥数语只大致介绍剧情的,也有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甚至附上全部剧本的。有些影(剧)迷往往就是为了得到这样一份说明书而走进影院。影剧说明书“身材”虽不大,分量却颇重,它不仅记录了影剧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风貌,并且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献史料。它还拴住了众多的艺术爱好者的心灵,甚至使看影视剧成为他们终生不渝的志趣和情结。近年来在收藏市场上,说明书等影剧文献已成为抢手货,拍卖市场上屡以高价成交。这些现象都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有着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历史的纸质文献已名副其实地成了文物,它们不仅成为人们怀旧寄意的收藏品,更被专业人员视为研究影剧的重要参考资料。对我来说,它们还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座记忆驿站。

限于时间和精力,这本小书的内容只涉及电影和话剧,并且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如果条件允许,我还会继续写下去,内容范围都将逐步扩大。同理,收藏也须审时度势,更要衡量自身条件。有些物件存世太少,虽价值很高,但价格高悬,且少有流通,有的还关涉法律,故不是普通人能染指涉足的。有的则是相反,东西太多,满坑满谷,令人少有兴趣。相比之下,说明书正好介于两者之间,存世量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只要愿下工夫,且肯花一点小钱,还是可以觅到一些的;如果工夫下得深,价钱也舍得出,再加上运气好,难得露面的精品也完全可能收入囊中,令人情不自禁地浮一大白。不少说明书设计精美,有的还出自大家之手,且用纸考究,印刷精良,完全可以艺术品视之;至于其中蕴涵的文献价值和时代气息,明眼人自能心领神会。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说明书面世至今仅一百多年,有一定的存世量,价格也并不太高,故还少有造假冒伪的,初入手者这方面的顾虑基本可以排除。

微信图片_20180816065543.jpg

我这本小书是“海派名物典藏”丛书中的一本,自然,首先要落实“海派”两字。拙书中写到的人和事,都出现和发生在上海。近代上海是座大舞台,三教九流,好戏频发,很多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件都在这里发生。本书所写可能够不到这样的级别,但滔滔洪水都是由涓涓细流所汇成,所谓事出有因,积小成大。我能力有限,只能从细流着手,但相信,这些溪流都有着自己的方向,汇聚一起,也能滴水穿石;而演绎这些事情的人,有的祖辈就在上海,更多的是长期居住生活在上海,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和这座城市息息相关,无论是写作、拍片,还是演戏、绘画,都已和上海融合在一起,有着浓郁的海派气息。说到“名物典藏”,自然要有物,写典藏,就要从物着手。这本小书写的是影剧说明书(特刊),虽然只是薄薄一叠纸,却蕴藏着很多丰富的细节,连系着众多人和事,有的还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而且,说明书本身就是重要的文献,特别是那些专门发行的特刊,导演阐述、演员体会、排演花絮、媒体报道,以及影剧本事甚至全部剧本等等都汇聚于一册,其史料之丰盛是其他书刊难以取代的。说明书虽小,搜集不易,汇聚成系统更难,以往我们重视不够,希望这本小书能够起一点雄鸡晨鸣的作用。任何事都有一定的语境,所谓背景氛围,除了说明书这个主角以外,本书所附大量海报、广告、照片、书影、手迹等等,也都是很重要的补充和参照物,希望大家不要忽略。

单张的说明书(戏单)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若集结成一定规模,精心整理,付诸出版,就能够汇成一个剧场、一个剧团、一个剧种、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时代的重要档案,成为一部真实可信的历史。

作者:张伟

编辑:范菁

责任编辑:舒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还可以输入300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