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漫谈】松江山水有怎样的江南脉动(一)
2018-11-02 08:14:29 作者:尹军

微信图片_20181102080923.jpg

江南烟雨,浦江烟渚,一样雨雾朦胧,一样乡愁如注,山水灵动,脉息传承,呈现出一幅苏杭山水美润松江山骨水肤的江南画卷。

若问上海地区何方山绵延,水绵长,九峰竞秀,三泖潋滟,古有“九点芙蓉堕淼茫”的山川形胜意象?又是何地让西晋陆机怀土神驰于乡、梦吟心曲“仿佛谷水阳,婉娈昆山阴”?仰望白云悠悠,思何处留住了北宋苏东坡的身影,登高而书“夕阳在山”?又是哪一座不到百米高的小山丘,令大清国康熙皇帝南巡后难以忘怀,赐名“兰笋山”?思前想后,以为这个地方只有也只能是古名华亭、别称云间的松江。

微信图片_20181102080931.jpg

陆机的一句“安得忘归草”,让草木林秀的九峰为之动容,山风、野花、清泉,醉心倾听华亭鹤鸣:“余去家渐久,怀土弥笃,方思之殷,何物不感,曲街委巷,罔不兴咏,水泉草木,咸足悲焉。”山水传清音,华亭回鹿,云间思鲈;康熙诗叹“满眼湖山丽,九峰负海隅;沃野吴松境,横云馆驿衢。”松江山水脉息,引我心向江南,走近苏杭。

微信图片_20181102080935.jpg

江南,原本与我有缘。因是军人后代之故,自幼随军,先江苏而浙江,又短暂转至江西,15岁迁至上海松江读中学,家住莫家弄24号部队家属院,后在松江结婚生子,传宗接代。回望人生行迹,无论走到哪里,都得“江”字伴随,笔名“江海”,由此而来。

微信图片_20181102080938.jpg

《松江府志》记松郡风俗相积久远,元代松江府前,风俗行事,“似吴十之三,似浙十之七”,近似浙江嘉兴,后来又与江苏苏州趋同。近当代松江风俗,受上海时风影响,又转向海上。想想人生如行舟,停靠的每个地方,都是江之南的活水码头。不过,真正认知松江山水,尚要从翻开《松江府志》说起。

微信图片_20181102080941.jpg

虽然《松江府志》卷帙浩繁,但记松江山水自苏杭一脉相传,始终如一。《府志》云:“府境诸山,自杭天目而来,累累然隐起平畴间”;又记“府境诸水,亦自杭天目及苏之太湖而来, 渟浸萦迴, 由松江、 黄浦而会归于海。”今天的人们,熟知上海位于东海之滨,也知道上海城由上海县孕育而生,但对上海为何名为上海的问题并不都清楚。明正德《松江府志》打开了一扇透亮的窗,云:“上海县在府东九十里。本华亭县地,旧曰‘华亭海’……以地居海之上洋,故名‘上海’。”所以,追寻孕育华亭县上海镇的上海浦,最早还应有个俗呼或他称为“上洋”。

微信图片_20181102080944.jpg

以上历史记录,让我从中感悟,古贤记松江山水,既有山不争高自成峰、水因善下而成海的内敛沉稳气度,又有登峰顶觉天高,临深溪知地厚的感怀,更有不忘初心,俊得山水助,执笔妍江南的低吟浅唱。他们代山言志,为水立传,情感深处的脉动最忆是苏杭。哪里有山水,哪里就有山呼水应的歌。汉乐府民歌咏唱:“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山水是人的情感寄托,是安顿心灵的家园。这种山水不忘根、做人不忘本的情感寄托,不知让多少人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正因如此,松江山水常相忆,得天目山之余脉,借太湖之波澜,山水呈祥,根源苏杭。

微信图片_20181102080947.jpg

据说,早在南宋时期,“天上天堂,地下苏杭”之谚已盛传民间,后来改写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所以,曾任苏州和杭州刺史的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忆江南》,其中就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的优美词句。历史上的苏杭,皆有都城风光,故苏州和杭州无疑具有江南文化的标识度。报载,江南文化是上海文化的根源,上海是江南文化的重要载体。此论犹如松江山水忆苏杭,具有不忘本来、面向未来的情感传递,即"执大象,天下往",山水激荡慨而慷的上海,书写江南文化史诗新篇章的时代已然开启。

微信图片_20181102080950.jpg

原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熊月之先生撰文说:“明清时期上海本是松江府属一县,一直浸润、成长在江南文化之中。”我们之所以说山水文化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一地山水能涵养一方风俗,且看《松江府志》记:“山泽所感各成乎性,礼教所化各沿乎习,故风俗殊焉。”这个“殊”字具有特别的含义,耐人品味。松江位于苏杭之间,山水温婉多姿,秀丽明媚,从而孕育出一个江南“文化部落”,一个山水风光恬静优美的“文秀之乡”。虽说一般意义上的松江风俗内涵,具有江南文化的共有特点,但自古以来,又以“多秀而敏、崇贤尚文”为主要特征。这一风俗观,同样源自《松江府志》记传。

微信图片_20181102080953.jpg

《府志》云:“松,故吴之裔壤也。然负海枕江,水环山拱,自成一都会。民生其间,多秀而敏。”《府志》又记:“盖东都以后,陆氏居之,康、绩以行谊闻, 逊、抗以功业显,而机、云之词学尤著,国人化之。梁有顾希冯,唐有陆敬舆, 至宋而科名鼎盛,故其俗文。”《府志》所载的陆康、陆绩、陆逊、陆抗、陆机、陆云、顾野王、陆贽一干人等,无疑是华亭见于史籍以来,对当地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但考其籍贯,并非清一色的吴郡华亭人。由此可见,松江民性多秀而敏,地方风俗中蕴含的崇贤尚文传统基因相积久远,底蕴深厚。

微信图片_20181102080956.jpg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浸润山骨水肤的崇贤尚文风俗,在松江落地生根后便有一种美丽传承,穿越千年,给人以沧桑悠久且魅力独特的感叹,就像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那样,感化人心。我们从富有山水精神的当地人文景观中可窥见一斑。明人董纪云:“松之山,三十有二,而九峰特著。”九峰之机山,横云山,以陆机、陆云而名;旧称干山的天马山,古以干将而名;佘山、钟贾山、卢山等,以山居著姓为名。山著史诗,青山留名,引人高仰云间,白云朵朵,藏着美丽与芬芳;山峰座座,承载光荣与梦想。

微信图片_20181102081000.jpg

江南水乡松江,天光云影,清风拂面,不仅有河上拱桥似彩虹飞架的历史画面,还有耸立地面、数量众多的表贤石牌坊,虽然静默无语,却令人悠然心会,由此去思考一个山水之城的价值取向。我在《松江府志》上读到以下桥名、坊名,如孔宅泾桥、祥泽桥、招贤桥、集贤桥、学士桥、花园桥、锦溪桥等;又如忠文坊、文政坊、俊士坊、解元坊、进士坊、尊贤坊、会魁坊、兄弟名卿坊、大学士坊等,越读越觉得其中蕴含着心能澄明、福能绵厚的山高水长。明代松江府城,曾有“日月河通出状元”一说。这又让人怀想起因水得名的松江,有着水漾风华、文魁胜出的大美气象。

微信图片_20181102081003.jpg

我甚至想到由苏杭山水脉息传感的松江,历史上曾以苏杭为美,累传佳话。例如唐宋时期的华亭县青龙镇,有36坊、烟火万家的繁荣景象,时有“小杭州”之称。时至明代,南北商贾云集松江府城,蔚为东南一大都会和全国33个工商城市之一,传有“小苏州”美誉。时至清末,下游流经上海的吴淞江,又得“苏州河”俗呼。苏州和杭州,与古代松江府和近当代上海的山水脉息相通,美美与共,让我由衷感叹:脚下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深情眺望的山水就是江南。

作者:尹军 

来源: 人文松江

编辑:施薇

0
还可以输入300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