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之死与惠特曼
2019-06-16 07:29:01 作者:叶扬

undefined

十九世纪美国的南北战争,自林肯就任总统后爆发,历时四年,双方死伤惨重。1865年春,格兰特将军指挥的联邦军击败并且包围了罗伯特·李将军麾下的弗吉尼亚邦联军。4月9日,李被迫投降,至此南方大势已去。未料五天之后的14日晚上,去华府福特剧院观看演出的林肯,被同情南方的演员布斯开枪射击。他被送到剧院对街的彼得森宅邸,弥留一夜,于次日早晨去世。对于美国历史上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以之为背景的较为著名的文学作品,例如斯蒂芬·克莱恩的《红色英勇勋章》和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随风而逝》(通译为《飘》,欠妥),作者都出生于事件之后。凡是亲身经历过这一历史事件的大作家,大多对之讳莫如深;十九世纪美国的文学经典,鲜有用作题材或背景者。是对于这场惨烈的战争有无必要心存怀疑,以致无从下笔?是认为即使有一方代表正义,毕竟还是同胞自相残杀,不值得讴歌?于我亦师亦友的哈佛大学美国文学教授丹尼尔·艾伦,写过一部《无人问津的战争:美国作家与内战》(1973),通过对十九、二十世纪大量的美国诗文、小说、日记、私人信函的研究,对这个问题作了相当深入的探讨。

在十九世纪的美国诗歌里,与这个历史事件有关联的最为经典的作品,想来就数惠特曼为悼念林肯所写的两首诗了。作者在《啊,船长!我的船长》里,难得地使用了抑扬格挽歌的形式和比较传统的韵律,在他的作品中是最接近歌曲的一首。全诗一共三节,每节八行;前四行由两对压尾韵的对句构成,后四句相当于歌曲的合唱部分,由四个短诗行组成,其中的第一行都是惊叹句。全诗从头至尾运用了许多头韵、谐音、重复,音韵铿锵,与作者平日的诗风大相径庭。此诗通篇运用了一个所谓“延长的暗喻”,将林肯比拟为船长,将他在任期内维护联邦统一的大业喻之为航程。航程即将圆满结束,船只已经驶入港口,而船长却在甲板上倒下死去,身体冰涼。另一首《丁香花开》则是一首十六节、二百零九行的长诗,与《船长》一样,始终未提林肯的名字,只是将之喻为在夜空中陨落的明星。全诗节奏缓慢、沉稳,显示了作者成熟的诗风。后辈诗人艾略特,在作品中努力寻求日常语言中的音乐性和韵律,其实受惠于惠特曼良多。他的名作《荒原》里,隐隐听得到《丁香花开》的回音。

这幅题作《临终的林肯》的油画,出自恰贝尔(Alonzo Chappel,1828–1887)的手笔,画中出现的人物和布局由巴切尔德(John Badger Bachelder,1825-1894)设计,完成于1868年。此画高132厘米,宽248.9厘米,收藏于芝加哥历史博物馆。林肯躺卧在画面正中,头下的白色枕头和床单,与伏在他身上,背朝观众的林肯夫人玛丽的黑色衣衫,形成强烈的对照。床前右侧、手里捏着一方白色手帕的是林肯的长子罗伯特。画面左端坐在椅中的是在林肯去世当天继任总统的副总统约翰逊。画面上的人物全是知名的政治人物,熟悉这一段美国历史的人可以一一按图索骥,不过画家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因为林肯弥留时所在的彼得森宅邸的房间不大,这些人物根本不可能同时都在那里出现。恰贝尔是著名的美国肖像画家,曾经为许多美国总统和重要历史人物作像。巴切尔德也是一位画家,其作品中以为内战中重大转折的盖茨堡战役所作的一幅油画最为知名。

作者:叶扬

编辑:陈晨

责任编辑:舒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