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当年插队的地方,再读欧阳修《泷冈阡表》泷冈随想 | 祝振玉
2020-04-05 12:37:24 作者:祝振玉

祝图5.jpg

本文配图均由作者提供

泷冈在江西腹地永丰沙溪的凤凰山麓,离县城大概七十多公里,北宋时属江南西路吉州府,因为是北宋名公欧阳修的故里,更因为《古文观止》里他的那篇《泷冈阡表》而闻名。当年我等知识青年来到永丰之时,从县城到沙溪,要翻越岧峣瑶岭,汽车盘山而上,单程也要半天光景,现在开通了隧道,一路畅行,个把钟头就到了。满目的田野和丘陵,在旭日下一片金黄,正是华实蔽野、黍稷盈畴的季节。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离开翰墨职场,正奔向从心所欲的年纪。虽不复有当年的意气与向往,但踏上曾经的青春故土,寻访失落的岁月时空和人生点滴,也算是在桑榆晚景打开一扇新的生活之窗。

泷冈是欧阳修安葬其皇考先妣的所在。“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古墓早已圮废,但欧公为其父亲所撰的《泷冈阡表》却流芳百世垂范千年。泷冈附近的西阳宫里,至今保存着留有欧公阡表手迹的青州石碑。西阳宫本是个道观,后人因避其父亲名讳,改观为宫。拱门上方的“西阳宫”三字传为清康熙皇帝所书。此处虽有名闻遐迩的欧公遗迹,但比起四川眉山的三苏祠来却要冷清许多。因参观者不多,且所在僻远,缺乏营运的价值,故西阳宫并没有对外售票。只有欧氏的后裔,志愿守护清扫。因当地友人指引,咿呀门开,宫内是一座三殿并列的古建筑群,分别是欧阳修祠堂、泷冈碑亭、泷冈书院,不过都是明清时代重葺、近年复修的遗迹,宋代如何,已不可推究了。可看的是碑亭正厅中央,玻璃罩子里那座标注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高2米余、宽1米许,刻有《泷冈阡表》的石碑。虽是千年前的旧物,由于保护得当,其字迹至今未磨泐漫漶。文人墨客对此好评如潮,论书法是稀世珍品,评辞章是千古范文,将之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清袁枚《祭妹文》一起,称为古代三大祭文。

祝图1——西阳宫.jpg

欧阳修四岁失怙,四十七岁时在故乡丁母忧结庐守孝时,撰写《先君墓表》,叙述家世缅怀父母。熙宁三年(1070)欧阳修将该表再加修改,更名为“泷冈阡表”。这年也是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主政,改弦更张,全力推行新法的开始。欧阳修和王安石虽然私交不错,但政治态度倾向保守,看到自己在朝中难有作为,便找出三条告老退休的理由:其中第二条说自己“尝用于时,而讫无称焉”;第三条坦陈自己“既老且病,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六一居士传》),于是决心回故乡归祭父母了却夙愿。在撰文、勒石、树碑,完成了报恩尽孝的人生大事后,欧阳修回到颍州(今安徽阜阳颍州区)西湖,在自己选定的退养之地,做他的六一居士去了。

在这篇精心结撰的文章中,“有待”二字最是关纽。欧阳修此番回故乡,距离其先人亡故已经六十年了,或疑其何故此时才来树碑致祭,岂不有违孝道?所以文章头上,便以“非敢缓也,盖有待也”表白,然后借其母之口,回忆父亲生前事迹及对自己的期望,最后以自报历任官爵结束。就碑文来看,合体合规。其“有待”之意,就是认为以前昭告父母、勒石立碑的时机还未到。如今佩鱼服紫处尊居显,不负父母一生期待,有了告慰双亲的成就,才山程水驿迢递千里,怀着“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无极”(《诗·秦风·菁莪》)的情怀,驮着青州石碑衣锦还乡,在称颂父母养育之恩、高尚德行的同时,也在双亲灵前交出了自己一份出色的人生答卷,实现了《孝经》所说:“立身行道,扬名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全文舒卷深情,明写父亲德行仁政,暗叙母亲贞洁劬劳,育人有方,最后写及自己位隆身贵,光宗耀祖。碑文可谓一石三鸟,仁人节妇孝子都写到,忠孝节义的儒家核心价值观概全了。《文心雕龙·章表》:“表者,标也。《礼》有《表记》,谓德见于仪。”《泷冈阡表》为后代树立了儒家忠孝节义的精神标杆,也为当地的乡土文化建起了道德牌坊。

祝图3——泷冈阡表石碑.jpg

在乡土文化中,圣贤事迹还总伴随着民间传说:欧公在京城任上撰文勒石,经鄱阳湖送回故里,龙王求见墨宝碑文,因兴风作浪沉碑于湖,读后称赏,还特别在《泷冈阡表》中“祭而丰,不如养之薄”的句子上画圈。此语主张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道,也成了后世厚养薄葬移风易俗的倡言。清代永丰知县李金台因之写诗道:“六一文章擅一时,孝思犹重泷冈碑。谁知贝阙珠宫里,也爱人间绝妙词。”

改革开放以来,欧阳修一直是永丰发展旅游振兴乡村的一张名片。“欧公故里,休闲福地”,当地官员为招徕八方客人,发挥名贤效应,不仅在县城兴建了永叔公园、欧阳修纪念馆,命名了欧阳修大道、欧阳修广场、欧阳修幼儿园,甚至连县城最好的宾馆也取名“六一居国际酒店”。还规划“打造集历史传承、文化交流、人文教育于一体的欧阳修故里——沙溪西阳宫景区”。欧阳修如地下有知,是否兴“吾德不孤,斯道有继”之叹?

七十多年前,费孝通先生在其《乡土中国》中提出“乡土重建”命题,这一历史课题如今又横亘在人们面前。欧公故里,是个不通铁路不通水路的山区县,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不少知识精英往大城市发展,造成当地人才流失,乡村人口老化,留在家乡的,又多汇聚县城,乐不思乡。如今的农村,已经不是衣锦还乡的去处了。想起几天前回到当年下乡的知青点,原来居住的土坯房早已拆除,代之而起的是新式瓦房和西式小楼,当年生客来访时此起彼伏的狗吠声也消停不少。村里我当年的房东小弟,现在已年过半百了,见了我还依稀相识。城乡异域,风月同天,叙过频年契阔,他递上一包山里的野竹笋干,告知其父母均已谢世,儿女在省城南昌发展,自己待农忙后,也将去那里和小辈团聚。临别唏嘘,一路走来,山道村落,仅有妇孺驻足、老人蹒跚,村头上白垩粉墙涂满“振兴乡村”的标语,为留守的乡亲们许下美丽的发展愿景。

祝图4——西阳宫庭院.jpg

沙溪因瑶岭阻隔,加上距离县城遥远,似更落寞阑珊。不过,相比于县城的大厦通衢,泷冈的西阳宫,夕阳下的碑亭,还依稀有渺远的古风。但是,形式上的追怀与纪念,难掩乡土文化的苍白与无奈。就欧公倡言的厚养薄葬来说,城市化潮流中,农村老人的处境与归宿,一直牵动着朝野上下的心,由于整个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尚十分薄弱,要让他们的后代全部担当起厚养的责任,实在是勉为其难。不少人长年务工在外,居大不易,连“常回家看看”都是奢望,遑论日常的省亲孝敬厚养了。至于薄葬,则不仅政府提倡,也是势所必然。江西偏远的山区,还遗留入土为安的习俗,于是收缴私藏的棺木,也成了当地官员革除陋俗的工作任务。老人固守乡土,或老幼相守,或形影相吊,撒手西归时,子女远道奔丧,难免来去匆匆。从今而后,前辈的坟头,也难得有人来烧香致祭了。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下人离不开故土,其族群是固化非流动的。但时过境迁,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城镇化大潮中,这一认识的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建立在农耕文明宗族社会差序格局基础上的孝道,越来越难让其儿女们身体力行。《泷冈阡表》所宣示的仁爱孝义、尊亲厚生、情系乡梓的精神也在人们心中渐行渐远。费孝通先生过去还认为,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关系主要是靠“礼”而不是靠法律来调节,维持礼的规范是传统,实现公序良俗的手段是教化。如此看来,在经济建设中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用合适的接地气的伦理道德滋养一方水土,陶冶一方心灵,规范一方行止,至少是“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也是传承先贤重建乡土的一个必要课题。所以,沙溪泷冈的欧公故址和遗迹,不仅仅是一份珍贵的旅游资源和商品社会的历史点缀,而应该在新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上,也有它的一席之地。

祝图6.jpg

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时届薄暮,陪同的朋友相问,何故阔别四十多年才重游故地、瞻仰泷冈,亦戏答曰:“非迟也,盖有待也。”古人致仕,我等退休,出处不同,其归一也。“乃瞻衡宇,载欣载奔”(陶渊明《归去来辞》),藉高铁之利器,访先贤之胜迹,发思古之幽情,叙农村之巨变,探城乡共进之道,不亦宜乎!

泷江乃赣江支流,泷冈因泷江而得名。红日西沉,清辉初上,“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逝者如斯,泷冈和西阳宫渐次消失于夜幕之中,汤汤泷江如大道之行,奔流不息……


作者:祝振玉
编辑:吴东昆
责任编辑:舒 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