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艺术名家社交网络谈初心,一系列金句引来网友纷纷“点赞” | |
2019-07-08 06:26:48 作者:李婷 |
“文艺家谈初心”专栏一经推出,就吸引了众人关注。韩天衡的“艺术绝不是炒作出来的”,奚美娟的“自己的精神高度达不到,是难以塑造好角色的”,丁申阳的“书法在法,但妙处在人,关乎品格精神”等金句,引来网友纷纷“点赞”。有网友留言表示:这样谈初心我喜欢!网络正能量需要真正的艺术家来引领,名家大家也应该多通过网络和我们见见面。他们的一言一行实实在在,还有种精气神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原点,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上海市文联媒体中心党支部依托“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平台,策划并推出了“文艺家谈初心”专题栏目,邀请优秀文艺家们“现身说法”,结合各自艺术专长,图文并茂说初心,论使命,谈理想,畅叙对文艺事业的理解、认识与追求,引来网友纷纷“点赞”。
韩天衡:岗位可以调动,身份可以变动,但初心不能忘
很多人认为搞艺术的人很光鲜,有名有利。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上《韩天衡:当寂寞走到尽头时,往往就是灿烂呈现之时》一文却告诉大家,没有敬畏和虔诚,就没有真正的艺术。这位当代书、画、印三艺兼擅的艺术家以个人经历告诉人们:艺术绝不是炒作出来的,不是吹捧出来的,因为没有经过面壁苦修的寂寞,没有经过呕心沥血的洗炼,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对于韩天衡而言,艺术道路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他4岁开始练字,6岁时悄悄拿出父亲的印石,由于是第一次刻印不熟悉,手指被割了一个大口子,至今仍留着一道印记。他前后读过四千种印谱及印学论著,撰写《中国印学年表》用了近50年。
几十年来,韩天衡在艺术道路上一直创新求变,但也有“不变”的,比如人生道路的初衷、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创作的激情、学生般的求知之心等。“我觉得不能拿‘初心’作为一个口号,而应真正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去。”2011年,他跟家人商量,把收藏的1000多件艺术品捐给国家。那年也启动了韩天衡美术馆项目的筹建。美术馆建成后,做了很多展览、很多讲座,也开办了学校。“作为文艺工作者,除了创作,我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今韩天衡已经近80岁了,一直还在坚持写字、画画、撰文、带教。“人的一生,岗位可以调动,身份可以变动,但初心不仅不能忘,还务必时刻切切实实地去践行才行。”
奚美娟:做好我们这一代人该做的事,就是我理解的“不忘初心”
国家一级演员、上海市文联主席奚美娟理解的“不忘初心”是:“做好我们这一代人该做的事!”这也是她在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上撰文的标题。
从艺40多年,奚美娟演了100多出戏,几乎拿遍了影视界、话剧界重量级的表演奖,如今仍坚持在艺术创作第一线。她说,选择角色时有两个标准,有人格魅力或性格魅力。“这么多年塑造这些艺术形象的时候,原型人物身上的那种精神高度和朴实的力量对我影响很大。如果作为一个社会人、作为一名演员,自己的精神高度达不到,是难以塑造好角色的。”奚美娟说,文化自觉这句话不是空的,而应落实在每一次的创作当中。
作为新一届上海市文联主席,奚美娟表示,为时代贡献优秀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文化艺术的功能之一就是推动社会文明进程。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文艺作品如果没有跟进的话是很失职的。”她认为,创作者必须认真对待,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有意识、自觉地在生活中去思考,多创作有现实关怀的戏,题材应该多元化一些,推动社会进步。文联是一个联络、协调、服务的平台,将引领上海的文艺工作者完成该完成的使命。
丁申阳:懂得奉献,善于服务,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牢记使命
常常听说书法多么旷远,多么高深。书法家丁申阳认为,旷远是因为书法的历史悠久,自有了文字差不多就有了书法,世界上也独一无二。
在微信平台上推出的《丁申阳:书法在法,但妙处在人》一文中,他透露,高深则是因为书法与文学诗词、美学绘画紧紧相连,光有书法的技法不一定成为大家,还必须要有文化内涵才行。“人,就是品格精神,无关乎其地位、财富。”
丁申阳十岁起步练字时,没有名师指点,只是父亲规定在下班回家后必须看到两张大楷放在桌上,否则不许吃饭。有时想偷懒把前几天的字拾回来重新放桌上,却不能蒙混过关,必须写好才行。上世纪70年代初,市面上没有什么古人经典字帖,纸张也少,只能每天重复对着《多宝塔》临摹。有时元书纸写完了便以报纸代替。有一天,父亲突然拿起了笔送了他几个字:慎言语、有道德、少饮食、能文章,这对他以后的为人处世影响颇大。
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以“玩”的心态学书法,作为一种爱好或者交朋友的方式。直到1984年,他在《文汇报》主办的全国书法大赛上获了奖,随着在书法上慢慢有所成就,这才有了想要加入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念头……
谈及“初心”,丁申阳认为,作为艺术家,更应该不忘初心,懂得奉献,善于服务,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牢记使命。他说,由于书法的缘故,如今得到组织认可、爱好者拥护,以及同道、老师们的鼓励,但他一直告诫自己只是遇上了一个好时代。“论水平,许多老一辈书家比我们强百倍,但我们比他们日子过得好不知多少倍。即便是同时代的一些优秀书家,也有境遇上的差异。”
作者:本报记者 李婷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