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 酿厚文化基底,打造全球城市人文核心区 | |
2018-10-08 06:13:18 |
作为不久前举办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主场馆,西岸艺术中心滨江广场上灯光璀璨。赵立荣摄
开栏的话
改革开放40年,在历史长卷中,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而对于每个身处其中的人而言,这段历程也最真切、最鲜活地体现在每个触手可及的生活场景及瞬间中。
今天起,本报开设 “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专栏,深入了解典型地区和企业的改革发展之路,深入洞察其成就和实践经验。走近这些典型,不仅可以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也更清晰地看到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凝聚改革开放共识、增强改革开放信心。
今天推出的首篇报道——《酿厚文化基底,打造全球城市人文核心区》,聚焦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徐汇区如何以自身显著的历史文化特征为基底,酿就市民心中美好的 “白月光”,磨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 “绣花针”。
酿厚文化基底,打造全球城市人文核心区
复兴中路淮海中路交界处的徐汇艺术馆,一幢有着好看红色砖墙的三层小楼。这里有个“隐匿”的美术课堂,每逢举办主题展览,都有相关主题的美术互动实践,学生和老师们纷纷从校园“挪”到这儿来上课。
高安路一小的学生来这里参加敦煌壁画乐舞专题现场课。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研究壁画人物,选取来自榆林窟25窟经变画里的舞伎形象,进行定格动画、拆解动作、添加飘带等美术实践,最后拼接成一段翩翩起舞的视频。
从三年前起,这个小小艺术馆内不足100平方米的艺术课堂场场爆满,小至幼儿园孩子、大到中学生,这个原本无意间设置的临时课堂,却在无数好评声中一延再延,如今成为常设课外活动场。
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徐汇区以自身显著的历史文化特征为基底,聚焦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愿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里,文化可以浸润人心提升素养,酿就美好的“白月光”;文化,可以磨砺出精细的“绣花针”,更能温暖重塑心理架构,助力社区治理……
文化,酿就人们心里的“白月光”
徐汇艺术馆策展人唐丽青这样解读挪进艺术馆的美术课:孩子们进入了新环境,接受了新刺激,在感官认知得到接纳满足后,再接受新的美术知识和技巧会事半功倍。比如制作漆器,实操一次之后终身难忘。“未必每个孩子将来都会从事艺术,但这颗种子将终身受用。”
艺术馆只是一个案例,拥有衡复风貌保护区的徐汇区特别注重传承活化历史文化,优化公共文化供给,让人们在梧桐掩映下自由呼吸,触摸文化气息,提升文化素养。
除了加强与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京剧院等市属文艺院团合作,让高雅艺术进社区、进园区、进课堂之外,徐汇区还通过置换、保护性修缮等措施,先后开放张乐平故居、柯灵故居等,形成风貌区文化名人故居群落;修缮徐汇区政府大院内修道院公寓向市民开放,定期举办“汇讲坛”文化活动。
丰厚的文化基底,也让一切 “文化+”成为可能。
不久前举行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也选址在以文化为先导的徐汇滨江岸线上,那些艺术场馆变身各种人工智能领域高新技术的展陈地,没有丝毫“违和感”,反而增添了新奇和有趣。一切皆与文化有关,而文化本身只与心灵投契。
文化,磨砺精细化管理“绣花针”
城区之美,美在兼容并蓄。徐汇区在实践中把持续改善人居综合环境作为民生福祉和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创造性地以文化视角 “点亮”城区形态、城市生态和生活空间,以此磨砺出精细化管理的“绣花针”。
率先进行城市有机更新,将旧区改造与城区形态、功能更新有机结合,留、改、修并举,拓展公共开放空间,增建公共服务设施,为居民的高品质生活奠定基础,同时,以更多“人文范儿”推进那些于无声处的“智慧之治”。
比如,结合近年来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交通违法行为综合整治等补短板工作,率先在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内局部道路和区域试行落叶不扫,让环境悄悄投射、改变人们的言行;率先进行“微更新”,便利店的店招悄悄变了妆,街角的竹篱、路边的城市部件也都有了更精巧的设计、更柔和的表达,与街区整体风貌相融合,与街区生活品质相投契。
文化视角下磨砺出的特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绣花针”,“绣”出了市民向往的品质生活。当心理学、空间美学被更多“嵌入”城市管理,研磨出一个个特别令人珍爱的品质街区,居民们开始主动拆去自家违搭藩篱,游人也自觉低声缓步。
文化,落脚于关怀聚拢人心
江南新村小区内,有一个特别有人气的“邻里汇”,儿童在这里日托,老人也在这里活动,逢年过节,50多户居民聚到这里一起吃团圆饭。依托这个小小的空间,当年的邻里情正一点点还原。
很少有人知道,起初,由于“邻避效应”,这个“邻里汇”曾遭到周边居民的反对。街道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居民实际需求,按需遴选并公开“量身定制”的服务项目清单,把种种合理意见都纳入“邻里汇”的功能布局中,最终获得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聚焦“托幼、托老”、解决实际后顾之忧的“邻里汇”,还在实践中衍生出服务于白领青年的文化讲座、电影音乐等文娱活动。
目前,徐汇区规划建设“邻里汇”19家,已建成16家,总面积超2万平方米,受益群众达数十万人次。下一步,徐汇区将在漕河泾开发区建设4万平方米的国际化“邻里中心”,满足园区白领高端化、专业化、个性化的生活服务需求;还将以居委会为中心延伸建设303家“邻里小汇”,探索将社区养老服务可及性从15分钟向5分钟提升,既可链接“邻里汇”已有活动,也可弥补“邻里汇”的不足,比如:服务那些因身体或其他原因不便前往 “邻里汇”的居民;同时将建设 “网上邻里汇”,集合所有服务项目及社会服务资源,形成全区“一张网”;举办“邻里节”,打造徐汇区社区治理和民生服务的连锁品牌。
这些暗合区域历史文脉、集聚社区情感共鸣的人文关怀,在让每个居民感受尊严、幸福的同时,也实现了高质量的社会治理。
作者:顾一琼
责任编辑:李勤余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