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14号线全线打造绿色地铁“上海样本”
2019-05-07 06:27:36 作者:史博臻

微信截图_20190507062527.png

地下工程的监护监测,是一场零容错的全网络、全天候协同作战。图为技术人员用3D移动扫描技术检测隧道变化。(上海建科集团供图)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上海轨道交通全路网累计运送乘客3542.53万人次,日均同比上升8.72%。目前,上海轨道交通已开通17条线路,运营里程704.7公里,设415座车站,每天客流量超过1000万人次,这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线路。

最繁忙的地铁城市,也意味着需要消耗巨大的电力。数据显示,上海轨道交通年耗电量超过21亿度,主要包括列车牵引、站厅通风空调、照明、电梯系统等。另一方面,上海地处环境潮湿的东部沿海地区,轨道交通站厅大多深居地下,人群流动密集。当空气不流通时,不仅氧气含量下降,还可能滋生病菌。因此,打造更节能、更健康、更安全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日前,上海建科集团与申通集团联合主编《绿色轨道交通建筑评价标准》,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建设中的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将在全线实践这份评价标准的绿色内涵,并进行国内绿色轨道交通体系认证,着力打造绿色地铁“上海样本”。

卫生间通风也被列入标准

那么,究竟什么是绿色城市轨道交通?专家介绍,这是指在从建设到运营的全寿命期内,城市轨道交通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运载效率和安全系数,为乘客和员工提供安全、健康、便捷的乘车环境和工作环境。

随着我国绿色发展战略的技术升级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已经不仅限于节能减排,而是涵盖了环境健康、安全耐久、资源节约、施工管理、运营服务五大类指标的综合概念,全方位诠释“美好生活”的内涵。《绿色轨道交通建筑评价标准》根据各个方面的评分高低汇总得分后进行评级,可以划分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共四个等级。

例如,环境健康方面,充斥在地下车站站厅、站台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人体代谢,甲醛、苯、氨、氡和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来源于室内装修使用的建筑材料、家具制品,卫生间的通风不畅也会造成室内氨超标。而这份标准给出了提高空气清洁度、设置空调系统净化消毒装置、合理布置卫生间排风等方面的建议,以提高站厅室内空气品质。

该标准的出台,将填补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在绿色标准上的空白,为未来城市轨道的绿色发展提供技术理论支撑,对规范和引导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为地铁“体检”用上了无人机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的地下轨道交通线路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至当前规模,走完了全球其他超大型城市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成为全球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第一、大型越江隧道总里程第一的地下交通“双第一”城市。

如何守护好这座城市的地下安全?上海建科集团承接了上海地铁监护测量任务,提供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的技术服务,从施工期到运营期,监控地铁结构的工作性能及评估周边环境的稳定状态。

在上海软土地层建设地下工程,就像是在一块吸饱了水的海绵里打洞,堵漏水、防形变是一项“必修课”。上海建科集团技术团队用技术护卫庞大的地下城,为隧道做精细体检,为地铁维护保障提供数据支撑,为控制施工风险、消除运营安全隐患提供预警。

地铁监护监测工作对测量精度和数据响应周期要求高,地铁结构施工运营与周边环境关系密切,稍有不慎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导致安全失控。因此,地下工程的监护监测,是一场零容错的全网络、全天候协同作战。上海建科立足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安全要求,研发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移动3D扫描、地铁安全保护区无人机巡检、机器视觉轨交桥梁检测等新技术,通过引入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成果,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严防安全风险事件发生,扑灭每一个潜藏的风险火苗。

上海建科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朱雷表示,绿色低碳、健康环境和公共安全领域是集团重点研究及关注的领域。随着城市化深入发展,上海建科也在进一步整合资源,立足建筑科学研究,并把工作延伸到城市建设、管理和运行全流程产业链,支撑城市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本报记者 史博臻
编辑:周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