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笔笔外资“实锤”彰显上海高质量发展动能
2019-05-31 06:00:04 作者:徐晶卉

微信截图_20190531054100.png

昨天一天,上海迎来两桩喜事:世界医药巨头辉瑞普强把全球总部设在上海,成为跨国药企在中国设立的首个全球总部;同一天,38个外资项目集中落地,结构丰富,百花齐放。

来自市商务委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海新设外资项目数、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均呈现二位数增长。“这么多外资项目进入上海,表明外商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市场的决心和信心,也表明上海始终是外商投资者的目的地。”市商务委副主任杨朝表示。

一笔笔投资“实锤”,彰显出上海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总部经济持续发力,总部政策有望突破

生物医药产业关乎全民健康,是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之一。昨天上午,辉瑞普强全球总部在上海揭牌,这是辉瑞集团首次将业务板块的全球管理中心设在美国海外,也是跨国药企在中国设立的首个全球总部。

巧合的是,今年正是辉瑞集团进入中国市场30年。30年来,这家跨国公司在上海的发展扎实而迅速:1998年,辉瑞集团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区总部,积极参与促进中国医疗卫生发展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去年底,辉瑞集团组建了全新业务部门——辉瑞普强,专注于非传染性疾病领域的治疗。为何再次选择上海?辉瑞普强全球总裁高天磊说得实在:“中国医药健康市场广阔,公司对在中国发展、在上海发展充满信心。”

数据显示,今年1-4月,上海共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3家,亚太区总部7家,研发中心6家。截至4月底,上海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683家,亚太区总部95家,研发中心447家。

杨朝表示,大力发展服务经济、总部经济,上海将出台全新的总部政策,目前正在制定中,“新政不仅将鼓励认定跨国公司的新总部,也将支持存量跨国公司总部的发展,突破力度较大。”

高端制造布局未来,商业项目“唯快不破”

38个外资项目集中落地,投资总金额约492亿元人民币——细看昨天集中签约的一批重要项目,亮点频频:既有“高大上”的高端制造业、金融行业,也有接地气的零售行业。大手笔投资上海的背后,是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上海市场的信心。

德国巴斯夫此次投资30亿元,大手笔升级巴斯夫科创中心,增强对亚太区汽车和化学新材料行业客户的服务能力。巴斯夫亚太区总裁柯迪文表示,在上海这样的超级大城市,人们一方面希望更好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希望把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以化学为基础的创新可以实现这样的“双赢”,“巴斯夫将继续强化在本地的研发实力,助力上海成为国际化的创新中心。”

商业领域讲究“唯快不破”,一大批外资项目刚签约完成,实体店就迅速“上线”:日本罗森集团增资3500万美元,用于开设600家新店;而就在昨天上午,罗森全球首家Hello Kitty主题便利店在南京东路地铁站开业,除了可爱的装修风格之外,第一波全球限定产品Hello Kitty提拉米苏蛋糕等也首次亮相;德国最大连锁超市集团则投资6800万美元在上海设立投资性公司地区总部,而其阿尔迪(ALDI)中国首店即将于6月7日在沪开业。

权威统计显示,今年1-4月,上海共新设外资项目2051个,同比增长52.3%;合同外资175.86亿美元,同比增长21.3%;实到外资62.1亿美元,同比增长20.5%。

资源优势叠加,放大上海魅力

跨国企业何以相中上海?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多样化的,而正是资源优势叠加,放大了上海吸引外资的魅力。

昨天的签约仪式上,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宣布增资1.38亿美元,在上海设立地区性采购中心。这个采购中心今年的“小目标”是在中国采购价值5亿欧元的汽车零部件,2021年的采购目标将达到50亿欧元。谈到落地原因时,该集团中国及东南亚运营部副总裁忻天舒一口气给出了好多理由——成本优势、营商环境、长三角区位优势,“我们的采购中心,面向国内采购,零部件则供应到全球,这考验着当地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没有比上海更合适的城市。”

美国好时公司此次增资2亿美元扩大中国业务。好时公司国际部总裁罗希特·格洛弗面对记者也一口气说了三个原因:上海政府机构开放包容的态度、上海在各个领域涌现的大量高素质人才、上海多元的国际化气质,都是好时选择上海的理由。

来自市商务委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服务业实到外资57.68亿美元,同比增长19.5%;制造业实到外资4.18亿美元,同比增长33.2%。

跨国企业用大手笔投资的“实锤”,描摹出上海高质量发展的“进行时”与未来可能。


作者:本报记者  徐晶卉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