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金融扩大开放将写下浓墨重彩一笔 | |
2019-06-15 06:43:55 |
图源:视觉中国
“开放”,无疑是今年陆家嘴论坛上的高频词。去年至今,中国在金融扩大开放上重磅举措不断。此次论坛更是透露出强有力的积极信号:资本市场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等多项开放新突破即将亮相,其中不少还将在上海先行先试,助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速冲刺。在6月14日的全体大会现场,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金融业新一轮开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积极建言献策。
全球视野下,推动新一轮金融开放
在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看来,中国金融业发展至今,开放起到了关键作用。他说,“过去我们是集中型的计划经济,根本没有真正的银行,后来先把银行体系建立起来了,但直接融资市场,特别是股权市场仍然非常薄弱。因此,相当长一段时期里,风险投资和支持科技发展的融资也很缺乏。借助对外开放带来的成熟经验,我们一步步探索学习,逐步发展了起来,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说,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对中国来讲是非常必要的。”
周小川表示,在中国,不管是银行、保险市场,还是资本市场,国际资本或者国际机构所占的比例还非常低,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本币要从过去的估值扭曲、限制较多,慢慢走向可自由使用、兑换,“这当中一定要注意当前世界资本市场存在的异常流动,同时,还要有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必要的管理手段”。
日本瑞穗金融集团董事长佐藤康博表示,期待中国推出新举措来扩大开放金融系统,特别是在证券等领域取消或者逐渐减少外资持股比例的要求,让更多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他提出了一条具体建议,中国目前在推进利率市场化,也鼓励更多民企进入金融行业,由此会增加金融市场的竞争,“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推出实施一些确保金融稳定性的政策,如建立监督金融机构的体系框架等,这对金融稳定非常关键”。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及管理委员会主席毕明建站在机构投资者的角度,对扩大金融开放作了分析。他表示,在全球经济增长视野下看金融开放,其实有很特殊的意义,“海外长期投资者逻辑很简单,全世界增长高地在亚洲,亚洲核心在中国。希望通过引进更多国际资本,把国内的权益类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发展的结构性短板弥补好,这正是新一轮金融开放需要考虑的”。
建设金融中心,核心就是资本市场
“我们是第一个在上海成立的多边开发银行,这么多国际员工来到新开行,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证明了上海向全球市场的开放。”新开发银行行长瓦曼·卡马特如此评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有很多基础设施,能够吸引到国际性的人才。我们的员工来自全球五个不同国家,基本都可以很快融入上海的生活。”
周小川认为,建设金融中心的核心现在看来就是资本市场。因为,在高度电子化的时代,很多金融业务已不再需要很多人聚集在一个城市不断见面、不断讨论来完成了。对于上海来说,下一步要强调股权市场的重要性,强调标准必须要提高,尤其是提高会计标准,同时还要考虑和国际标准的接轨,货币可兑换程度也需要提高。
“现在,我们的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需要按照标准强化监管。此外,人才聚集、信息通畅等也需要不断往前推进。”周小川表示,“上海这些年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也早就确定下来了,大家的期望值很高,但我们还需要做很多事。”
“对于科技创新公司来说,股权融资是获得资金非常好的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减少对债务融资的依赖。”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保罗·罗默建议,上海可以发展一个更好的、基于股权的融资系统,调动各类资源为创新企业提供他们需要的金融服务。
作者:唐玮婕
编辑:苏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