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通衢处,滋养出成风化人文化品牌 | |
2019-08-04 06:51:57 作者:顾一琼 |
在静安区,政府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孵化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图为庭院音乐会演绎千年唐音。(静安区供图)
延安中路,上海东西走向最繁忙的交通大动脉。道路两侧,上海展览中心、延安饭店、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上海文艺活动中心、中共二大会址、八路军驻沪办事处旧址,一批上了年岁的历史文化场馆设施鳞次栉比。进入新时代,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文化新品牌正在有心人的爱抚下崭露头角。
延安中路南侧,发端于国际贵都大酒店内、传扬海派文化的“克勒门文化沙龙”已走过七年。如今,“克勒门”越开越大,海派文化主动走进学校、企业、楼宇、社区,影响着越来越多市民群众。而在延安中路以北,一个关注网络文学主流化创作的“网文讲坛”,近三年来牢牢扎根于陕西北路,成了诸多网络用户特别是青年一代喜爱的正能量文化品牌。
今年正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让最繁忙的城市道路滋养出最接地气、最入民心的文化,这正是上海这座城市为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进行的生动探索。
以城市美育为纲的“克勒门文化沙龙”由作曲家陈钢等文化名人发起,以“创造美、传播美”为主旨定期举办沙龙,邀请各路文化名家、历史见证者,通过讲述、访谈、节目表演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呈现上海城市文化,以全新方式展现上海城市精神内涵。新近一场活动,恰逢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历经六十年风雨彩虹,上海越剧院院长梁弘钧、导演桑弧之子李亦中、作曲家陈钢以及导演滕俊杰四位主讲人分别从越剧经典、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扬名世界的小提琴协奏曲入手,描绘出“梁祝”从江南走向世界、完成海派文化“破茧成蝶”的路线图。
沙龙发起人陈钢说,追求卓越、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使得无数故事在登上上海这个国际舞台后烙上了鲜明的海派标签,这也是“克勒门”多年来踏访寻踪、深度挖掘江南文化与上海城市发展脉络的初衷。
传扬经典的同时,这里也激励着创新。
近二十年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成拥有巨大市场和影响力的文化现象,读者达数亿、写作者逾千万,大量热播剧和高票房电影都是网络文学的衍生品。不过,对于网络文学的专业导览和评论却一直处于薄弱地带。三年前,上海网络作家协会会长、作家陈村发起“网文讲坛”,一个国内知名网络作家与读者交流、与各领域专家跨界互动的文化平台由此诞生。这里不仅有作者,也有资深网络文学编辑、研究者和学者,话题覆盖类型写作、创作与产业链等等,全方位多角度反映着网络文学的现状,讨论着网络文学频频出现的热点。网络直播下,讲坛的观众点击观看逾2000万人次。去年上海书展期间,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主题,“网文讲坛”还把70后、80后、90后、00后网络作家带入上海书展的“理想书房”,与广大读者、网友展开互动交流。
延安中路两侧,这一南一北,一传统一摩登两个文化品牌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所在地静安区的积极扶持。在政府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撬动下,更多社会资金与力量正助力更多新的文化品牌、文化大戏、文化大餐应运而生,传扬传播。在静安区,三年间已先后扶持近120个项目,孵化出一批运作成熟、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这些项目有的来自街头巷尾,有的发端于小小文化场馆,却都渐渐延展枝桠,有了人气名气,更在烟火气息中生动诠释着这座城市的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顾一琼
编辑:周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