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检察机关积极构建公益诉讼新机制,两年多立案办理746件
2019-11-22 10:39:30 作者:周渊

timg.jpeg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体系的一个重大创新。

自2017年7月1日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正式实施以来,上海检察机关依法履行公益诉讼职责,共研判案件线索2801件,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746件,制发检察建议或公告427件,提起诉讼29件,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22日,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听取人民检察院关于本市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汇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本才透露了上述信息。

探索“标准之诉、制度之诉”

张本才介绍,上海铁路检察机关发挥跨区域优势,持续三年开展“维护高铁沿线安全专项检察监督活动”,在沪苏浙皖三省一市3000多公里的高铁沿线排查出400余处安全隐患,制发诉前检察建议38份,推动风险排查整治。

在食品安全领域,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减肥保健品非法添加药物案时,提出十倍惩罚性赔偿金、共计24.8万元的诉讼请求,得到法院支持,确立了民事公益诉讼领域的惩罚性赔偿机制。针对食品药品安全重点监管名单(俗称“黑名单”)报送迟滞和管理疏漏问题,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职能部门将15批186名涉案生产经营者及时完整地纳入“黑名单”,使最严格的食药监管制度得以落地。

针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问题,通过公益诉讼,推动对虹口德邻公寓、杨浦福禄街81号、宝山清代修造丰德桥等建筑保护工作的落实,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为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贡献力量。

此外,还就督促APP应用商店及运营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以及危险品运输、网约车运营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促进城市公共安全等相关领域管理规范不断完善。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进程

上海检察机关根据市委和最高检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大局,将公益诉讼工作与服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在推进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结合上海区域特点,助力长江经济带、长三角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上海检察机关用公益诉讼手段,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两年多来,全市检察机关积极开展“守护海洋”“黑臭水体治理”等专项监督活动,就非法排污、雨污混排、非法捕捞水产品等问题共计向法院起诉14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72件,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和非法占用河道46.05公里。围绕超大型城市垃圾分类、清运处置等污染防治问题,制发检察建议97件,提起诉讼9件,督促行政机关清除违法填埋的各类生活垃圾14779吨,回收和清理生产类固体废物35368吨。

检察机关在办案中贯彻“诉前实现保护公益目的是最佳司法状态”理念,推动绝大多数公益侵害问题在诉前得到妥善及时的解决。比如组织开展“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专项监督活动,针对过期食品、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互联网非法售卖食药、非法经营医疗美容诊所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93件,督促行政机关查处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31种,对439家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商户进行依法处置。针对上海国有企业多、国有财产比重大的特点,通过公益诉讼手段加强国有财产保护,共挽回国家财产损失7070万余元。

此外,全市检察机关围绕进口洋垃圾、非法排污、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减肥药保健品非法添加药物、销售含瘦肉精牛肉等违法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9件,在已审结的16件案件中,所有诉讼请求均得到法院的支持,不法行为人应承担的责任得到依法追究,改变了过去环资类犯罪造成的损失均由政府兜底“买单”的局面。

作者:周渊 
编辑:王翔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