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来自上海的“卖菜书记”在大山里“建模”,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2021-02-25 21:04:18 作者:单颖文

3B058F57-1D0A-4189-8EEC-08A4774AE29C.jpeg

回上海一年多了,周灵的梦中常常闪现着这样一个场景——站在坝田里,周围是绵延的大山,那就是他曾经奋斗过、奉献过的道真。2016年7月,时任杨浦区商务委副主任的周灵挂职任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副书记,援建道真、湄潭、正安联络小组组长。三年时间里,他在当地找准了发展蔬菜产业的路子,从选种到销售,建立起产销对接、以销促产的产业扶贫模式,用上海的标准发展当地的扶贫产业,用加快发展解决贫困问题,帮助当地成功脱贫摘帽。在道真三年,他带动7000多贫困人口参与种植,建成7条产业示范带,销售蔬菜超过9万吨,人均年增收超过3500元。也因此,他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作“卖菜书记”。

“我非常感恩党的培养、组织的培养,让我有机会参与到这项创造人间奇迹的脱贫攻坚战,在扶贫的实践中接受磨砺和锻炼。”今天(25日)上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现场聆听了总书记讲话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周灵很是感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将立足新岗位,保持扶贫干部的情怀,在新征程中像做好精准扶贫一样,做好民生服务、社区管理,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一己之力。”

打消贫困户顾虑,“菜怎么卖你们不用考虑”

C373DDB2-249A-48AD-B7BF-59D4C9AC6FC8.jpeg

D9612A76-9265-42CB-BC32-EBA52E12E462.jpeg

此前,由于常年组织化程度不高,销售渠道不畅,技术水平落后,道真的蔬菜产业一直发展不起来。周灵到岗后,认准了蔬菜种植销售短平快的特点,提出只要能拉长产业链,做到产供销一体化,尤其打通上海、重庆等地的销路,蔬菜产业发展才有奔头。“产业扶贫,不一定要高大上,关键要因地制宜,找准符合当地实际及能力的产业。”

“菜怎么卖你们不用考虑,只要把菜交给我。”这是周灵给菜农的承诺。2017年春天,他反复奔走于上海、道真、重庆等地,最终打动了永辉超市,获得了对方2000万元的供货额度。当年5月,他率先改革了道真县阳溪镇利民蔬菜合作社的组织架构,让合作社改制为股份制合作企业,社区集体控股,贫困户以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入股分红。合作社生产经营利润50%用于贫困户分红,20%用于集体经济提留,剩余部分分别用于市场化运作和再生产投入。有了集体的担保,菜农们打消了顾虑,积极投入生产。

当年5月,载着3.5吨道真花椰菜的第一辆卡车,由合作社向重庆永辉超市发出。9月6日,遵义历史上直接发往上海的第一辆送菜车,满载着22.7吨道真菜驶上征程。很快,这种模式在当地7个镇13个村推广开来。

为当地“建模”,发起“干净菜”追溯系统

5E6C1048-158C-4FDB-9490-90814523D589.jpeg

F3E3353E-A12D-418E-9FD4-106873EEB5B5.jpeg

三年时光,周灵第一年卖菜,第二年种菜,第三年的重点是“建模”。“我的想法很简单,要帮他们建立模式,自循环,摆脱依赖。”在当地干部看来,周灵带去的不仅是基础设施、科技引领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帮扶,更重要的是带去了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产业扶贫,必须要在产品品牌化、流通标准化、分工精细化、人才专业化上下功夫。

打开销路没多久,周灵又带着道真部分镇乡干部,辗转在上海蔬菜批发市场,一边观察,一边向菜商讨教产销经验,选什么菜品,该怎么保鲜。他积极联系上海农科院专家,开始在道真试种沪绿96号西兰花等经济附加值更高的蔬菜,并探索在不同季节、不同海拔梯度的种植试验,寻找更多销售“时间窗口”。紧接着,他又推动建立起“干净菜”追溯系统,在阳溪镇运出的每份蔬菜上,都贴有设计过的商标,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能掌握这包菜从幼苗种植、病虫害管理、采收情况等田间管理及产品包装的详细情况。

为解决当地产业人才瓶颈问题,周灵邀请上海农科院农业专家,在河口镇建立了上海农科院试种基地,并利用微信群隔空指导;他带着菜农走进上海农科院、上农批、重庆永辉超市等考察学习,不断提升种植、流通专业化水平。他还提出并实施了乡村振兴“千百十计划”,即培育1000名职业农民,培养100名农技骨干兼经纪能人,建设10个千亩以上的标准化基地。



  作者:单颖文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周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