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上海中心城60分钟可达毗邻城市
2021-06-09 05:58:12

VCG41N910853068.jpg

在6月8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相关情况。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上海综合交通发展的目标是:打造“立体融合、人本生态、智慧高效”的高质量、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国际航运中心世界一流,区域一体化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全国领先,综合运输服务品质一流,交通治理能力全面现代化。

推进嘉闵线北延伸等,助力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

未来五年,上海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通过协同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根据规划,铁路对外通道方面,加快构建“五向十二线”干线铁路通道布局,实现上海中心城60分钟可达毗邻城市,主要枢纽120分钟可达长三角主要城市。

具体来看,加强干线铁路和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助力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沪苏通铁路已于2020年建成通车,沪通二期、沪苏湖铁路也已开工建设,为长三角交通圈的扩容再添新动能。“十四五”时期,上海将基本建成沪苏湖铁路、沪杭客专上海南联络线,加快建设沪通二期等项目,推进沿江高铁、沪乍杭铁路建设,提升沿线城镇、重点功能区与长三角周边城市互联互通水平。此外,还要推进嘉闵线北延伸、沪苏嘉线(示范区线)、金山至平湖铁路(沪平线)等城际铁路规划建设。

航空方面,巩固提升上海航空枢纽核心地位,支持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研究上海机场在苏州、嘉兴等地建设虚拟航站楼。航运方面,推进长三角地区沿江、沿海多模式合作,加快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

上海进一步完善对外国省干道功能,促进跨省界地区路网融合。第一批省界断头路中,已有7条建成通车。“十四五”时期,要建成G15嘉浏段,加快推进G318等拥挤路段改建,新建G228、G320等国道出省段等。

新城将加快形成“30、45、60”综合交通体系框架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围绕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把新城建设成为引领高品质生活的未来之城,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区和上海服务辐射长三角的战略支撑点。在此过程中,综合交通系统的功能提升将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

一方面,通过综合交通赋能,锚固新城作为辐射长三角的战略支点。各新城将加快形成支撑“30、45、60”出行目标的综合交通体系框架,即30分钟实现内部通勤及联系周边中心镇,45分钟到达近沪城市、中心城和相邻新城,60分钟衔接国际级枢纽。通过打造“一城一枢纽”,确立新城区域交通枢纽地位,锚固对外交通枢纽节点功能。优先建设实施与周边城市的快速交通通道,重点增强新城与近沪城市、新城之间以及新城与重大交通节点间联系。加强站城融合,充分践行TOD理念,加快推动站城融合和交通引导城市发展。

另一方面,聚焦新城内部交通体系,切实提升新城居民的便利度和获得感。加强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优化新城内部路网结构,进一步研究新城内部快速路网系统,实现过境交通分离、到发快速集散的功能。通过城市更新及综合治理挖潜停车资源,缓解老城区停车矛盾,推进新城公共停车场建设。

全面建成14号线、18号线一期、13号线西延伸等轨交线路让更多的市民使用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完成出行,这是解决超大城市交通问题更合理的方式。

轨道交通方面,2025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960公里,保持全国前列;中心城轨道交通站点600米半径范围内常住人口、就业岗位覆盖比例分别达到55%、61%以上。

“十四五”时期,上海将全面建成14号线、18号线一期、13号线西延伸等轨道交通线路,同时新开工建设18号线二期、23号线一期等一批轨道交通线路。

在完善轨道交通线网的同时,也要打造优质、可靠的地面公共交通。“十四五”时期,还要完善中运量及多层次的地面公交系统,构建骨干线、区域线、接驳线三级线网,形成网络化运营。推进“20+8+X”骨干公交通道建设,优化区域线网。推进两网融合,80%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50米半径范围内有公交线路换乘,接驳公交与轨道交通线路运营时间衔接更加紧密。

未来五年,上海将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在出行需求较大的通勤走廊,采取潮汐车道、路口渠化改造等措施。继续通过道路设施改造、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和优化信号控制三位一体同步改造,有效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副市长张为出席发布会。


  作者:张晓鸣

       图片:视觉中国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