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上海故事,每个人都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讲述者 | |
2021-06-18 06:13:26 作者:顾一琼 陆益峰 周渊 周辰 占悦 王嘉旖 见习记者 王宛艺 |
当每一个小小的我启航梦想,奋斗当下,终将铸就一座伟大城市的新奇迹。
上海,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中国链接世界的枢纽。身处这样一个紧贴时代脉搏、展现发展朝气的“大舞台”,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故事、上海故事的最好讲述者、传扬者。
16日晚的北外滩,华灯璀璨,流光溢彩,“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海的实践”特别对话会在世界会客厅举行。五位身处各行各业的一线奋斗者逐一上台,面对40多个国家驻华使节等外国嘉宾,更面对云端链接的宽广地球村,从百姓的角度生动讲述个人的奋斗历程,讲述个人可触可及的“小确幸”如何与城市发展变化的“大图景”相交相融,彼此成就。
他们的质朴、他们的平凡,就是故事最动人的韵律,最直击人心的部分,讲出了中国的感召力、亲和力、全球吸引力,也讲出了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勇于担当、敢为先锋,奋力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的故事。
“国之大者”,也借由这一段段真真切切、扎扎实实的人生和感悟,而传神演绎。
“故事的力量就源于真实”,上台前还曾有些许紧张的五位讲述者,却在这个大舞台上呈现了最为本真的演绎,“这是我讲得最好的一遍”。
每个人在书写故事,更成为动人故事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干部,得知要上演讲台,徐丽华脑中第一个问题:“如何向外宾解释好居委会这个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将琐碎繁杂的社区日常搬上大舞台”。当然,作为老书记她心里有底:“当然是讲宝兴里旧改,这个被誉为传奇的旧改项目有太多太多的难忘与感动”。
徐丽华 黄浦区外滩街道宝兴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把这个上海故事讲透讲好?徐丽华说,一场旧改,也让宝兴里成了“宝藏”——学者们前来凝练治理经验,记者们蹲点挖出无数感人细节,甚至于已经搬离宝兴里的居民们常常赶回来奉献“口述实录”……大家在记录书写宝兴里故事的同时,也成为动人故事的一部分。徐丽华说,这给了她讲好故事的最大启发:“面向世界讲好上海故事,每个人都在做贡献,每个人都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讲述人”。
约摸五分多钟的讲述时间,徐丽华用“做饭难、洗澡难、晾晒难”九个字概括了宝兴里居民曾经的窘迫日常,外宾一听就能懂。她也用一个个数字让聆听者由衷感佩:旧改项目用半年时间实现居民100%自主签约、100%自主搬迁,创造了全市大体量旧改项目当年启动、当年收尾、当年交地的新纪录。
站在世界会客厅舞台正中央,聚光灯下,无数改图纸、做方案、勘察场地的画面在朱毅敏脑海中一一闪过,还没开口,这位始终扎根浦东的建设者就被自己所感动。为了讲好“城市天际线和浦东开发开放”这一故事,朱毅敏曾列出一长串自己参与建设的上海楼宇,最终选择了对自己成长意义最大、与浦东发展息息相关的环球金融中心作为故事“主角”。“那是我的第一个机会,有难度却是全新的开始。”
朱毅敏 上海建工集团副总工程师
有难度,有突破,更有创新——朱毅敏说这是他的故事中最有质感的部分,也是一座城市中无数建设者奋斗者身上的最精彩之处。
“我们每个人都是‘发声者’,都应该向世界讲述、展现每个普通人身上实事求是、不怕艰辛的奋斗历程,这份积极向上就是中国、上海的可爱,能影响、激励更多人。”
上海让我们始终有信心,始终能深爱
特别对话会结束的当晚,施学理久久难以入眠。
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学理
“很荣幸在这样一个大舞台上面对世界讲述自己的感悟和心声,重要的是,还聆听了他人的动人讲述,让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巨变有了更感性的认知。”整个晚上,他的手机端“点赞”就没停过,海外亲朋好友捧场的同时,都说“好感动”。
“我的根在中国,如果我去中国,一定要去经济上最中心的地方。”当晚演讲现场,通过一段视频,施学理邀请父亲、菲律宾著名企业家施恭旗讲述了他来上海打拼的初心。上世纪80年代,施恭旗来沪考察、1993年上海政府突破机制帮助上好佳建立两个中外合作企业,发展至今上好佳在国内建立13家工厂、有7600多名员工。
这次讲述,施学理将两代人在上海的奋斗故事演绎为一种传承,打动无数人。
2005年,施恭旗被授予上海“荣誉市民”称号,12年后,施学理也被授予同样的称号。父子俩能得到如此珍贵的荣誉,既是幸运又是激励。“上海是我们两代人的‘宝地’。当年父亲果断选择了上海,从这里走向中国各地,走向世界;今天,上海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平台和枢纽,我们得以方便地触及全球的新技术和新市场,实现更好发展。”
“我想,不只是我们,上海就是这样一座开放、创新、包容的魅力之城,让人们始终有信心,始终能深爱。作为生活、工作在上海的一员,我感到有必要把在这里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全世界看到精彩的上海,奋进的中国。”
不断研磨创新场景,把改革讲得更精彩
特别对话会上,郑海鳌口中那张长长的化妆品代购清单,让在座者发出一片会心的微笑声。即便是外宾,也瞬间“秒懂”自贸区改革给城市发展、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变化。
郑海鳌 中国(上海)自贸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
“要讲好改革故事,必须要用生活场景,最好还是大家都有切身体会的热点,这样才能感同身受,听得津津有味。”郑海鳌这样解释,为何选择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审批改备案的案例来讲清楚证照分离改革,“一讲到化妆品,不分国界,大家都能听明白。”
讲故事,对于在自贸区管委会工作8年多的郑海鳌来说,多少有些“实战经验”。
因为工作关系,他参与接待过众多外资企业和外国政要。为了将上海的政策和制度改革以更鲜活的方式介绍给外宾,他不停地打磨新方式、新表述。比如:外国政要,通常他们考虑的是如何有所借鉴,是否能将经验复制推广至自己的母国,因此要更形象地介绍改革带来的成效和变化;而对外资企业来说,看重的是投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因此要多向他们“安利”上海正努力打造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就是要不断地研磨,用更鲜活的生活场景把自贸区改革讲得更精彩、更吸引人。”
对话会现场,能与中外嘉宾分享B站在上海创新创业的感悟和思考,哔哩哔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睿至今回味起来还是十分激动,“我们的故事,是许许多多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鲜活故事的缩影。在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每天都有无数为梦想拼搏的故事诞生,这就是最生动、最真实的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
陈睿 哔哩哔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作为成长于上海的互联网企业,B站享受着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丰富的应用场景、充满活力的人才资源和有利于新经济成长的营商环境。每个月,有220万创作者活跃在B站社区,创作770多万条视频,覆盖国风、知识、科技等7000多个内容圈层。随着科技进步,年轻人将会在“视频化”的浪潮下,用更加开放的心态、宽阔的视角、创新的表达去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陈睿说,当下中国的年轻人有更加充分的国际视野、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与世界各国沟通交往;同时,他们也以自身行动,让更多人了解全面、真实的中国形象。未来年轻人将能借助多元化的新媒介,展现“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作者:顾一琼 陆益峰 周渊 周辰 占悦 王嘉旖 见习记者 王宛艺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