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浦东新区法规落地!“小快灵”地方立法为市场主体松绑
2021-09-28 11:07:11 作者:王嘉旖

3196358_w750.jpg

首批浦东新区法规终于“靴子落地”。在今天举行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上海市浦东新区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规定》《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主体退出若干规定》表决通过。在不少专家学者看来,两部法规“小切口”“落点实”,凸显了“小快灵”的立法特点。从“一业一证”改革到市场主体退出,首批浦东新区法规希望助力建立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便利服务。

制定浦东新区法规,是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生动实践。同时,这也是上海建立完善与支持浦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的积极探索。首批浦东新区法规具有里程碑意义。

此次会议上,另有两部浦东新区法规草案提请审议。“如此密集的法规研究制定,其实是浦东新区长期探索的‘系统集成’,”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认为,首批浦东新区法规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将为引领区建设提供关键法治保障。

“进得去”:走出一条照后减证、简化审批新路径

市场主体持行业综合许可证出沪经营、上网经营不被认可……在业内人士看来,最新出炉的首批浦东新区法规切实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进一步固化了浦东首创的“六个一”集成服务机制等行之有效的改革试点成果。此外,首批浦东新区法规还着力解决市场主体取得行业综合许可证后还需申领单项许可证,以及许可证到期后需要分别办理延续等问题,让审批更精简、监管更有效、服务更优质。

3207291_w750.jpg

首批浦东新区法规,将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一业一证”改革,进一步大幅降低行业准入成本,由此走出一条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新路径,实现审批更精简、监管更有效、服务更优质,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累一批新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浦东经验。

“退得出”:清退“僵尸企业”、释放名称资源

市场主体退出速度,同样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市场主体退出环节存在的实际情况,首批浦东新区法规通过法治方式,强化市场主体履行法定义务,引导或者强制低效无效市场主体依法有序退出,由此减少“失联企业”“僵尸企业”带来的风险和占用的社会资源。

其中,首批浦东新区法规创设了强制除名和强制注销制度。遵循“行政适当干预、减少司法负担、推动市场出清”的思路,《若干规定》明确了市场主体被强制除名的一系列法律后果,保障市场交易安全,及时释放名称资源,提升社会整体利益。

首批浦东新区法规规定了一系列市场主体注销环节的便利化措施。具体包括优化简易注销登记程序,缩短市场主体退出市场所需时间;探索承诺制注销改革措施;推进注销全程网办,利用“一网通办”平台赋能,提高办事效率。

针对无人清算、无力清算、无法清算的市场主体,首批浦东新区法规还提出,通过行政力量适当介入,引导或者强制其依法有序退出,保障相关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作者:王嘉旖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