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七宝、虹桥、梅陇、莘庄、古美5个街镇发展,闵行主城片区中部板块单元规划草案正在公示
2021-10-11 11:32:06

8a00d17bdea77084c052c32798ab1e26.jpg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和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日前发布闵行主城片区中部板块单元规划(含重点公共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草案公示稿,提出落实“上海2035”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目标任务及闵行区总规提出的提升宜居品质、促进职住平衡,打造宜居品质提升区的战略任务,至2035年把闵行中部板块建设成为品质卓越、活力无限的魅力主城区,闵行高质量发展的高地和产城融合的典范。

闵行主城片区划分为三个板块,分别为虹桥主城片区单元闵行部分、闵行主城片区中部板块、闵行主城片区南部板块。

中部板块北靠虹桥枢纽,西接松江G60科创大走廊,南邻莘庄工业区,东连徐汇滨江和漕河泾开发区。涵盖七宝、虹桥、梅陇、莘庄和古美五个街镇,是闵行最成熟的城市化地区,有古韵雅致的七宝老街,现代前卫的商务园区,开放包容的国际社区,多元活力的大型公园。

伴随城市功能的升级、商务园区的完善和低效工业的转型,中部板块正在成为上海最具人文活力和转型动力的主城片区之一。中部板块将聚焦高端产业和创新功能,谋转型促升级,保民生补短板,推动高水平发展、营造高品质生活,实现从近郊区走向主城片区的历史使命。

0d2ebd98465d88859bef1484411a35f1.jpg

90b8a099cbbabab45442f6eef320e063.jpg

本次规划范围为上海市闵行区中部板块,北与长宁区相接,东与徐汇区相邻,西与松江区衔接,规划面积84.9平方公里,包括5个街镇,分别为七宝镇、虹桥镇、梅陇镇、莘庄镇和古美路街道。规划期限为 2020-2035 年,其中近期2020-2025年,远期2025-2035年。

发展规模与开发容量

1、人口规模

至2035年中部板块规划常住人口规模103万。常住人口为本次单元规划的主要服务目标,在此基础上预留一定公共服务设施保障能力。高等级文化、医疗、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及水、能源、环境保障、交通等基础设施,按照更大区域内人群的需求予以配置。

2、用地规模

至2035年规划建设用地面积79.5平方公里,城市开发边界面积81.8平方公里。

3、开发容量

重点增加公共服务设施规模,重点补充体育设施、文化设施、养老福利和基础教育设施等建筑规模,鼓励公共服务设施复合综合设置。按人口规模合理规划住宅开发容量;优化住宅结构,提高租赁性住房比例,合理确保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住房规模比例。引导开发容量向副中心、TOD社区等特定政策区集聚。

总体空间结构

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特点、地方人文风貌、产业转型要求等因素,规划提出“外环魅力升级、中心内涵提升、边界功能激活”的空间优化策略,形成“一带六廊,四心五片”的空间结构。

146f107d661676098e8e51231c2259e8.jpg

“一带六廊”的生态骨架:

一带即外环绿带,为生态主脉,功能上强调景观性和宜游性,建设一系列城市公园,结合设置大型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各类人群的休闲游憩需求。

六廊包括五桥港-漕河泾港绿廊、梅陇绿廊、北横泾、新泾港、淀浦河、蒲汇塘。提高滨水空间的开放性,逐步形成6条宽度80-120米的公园廊道并与慢行系统、公共交通、游憩设施等良好衔接。

“四心五片”的城市格局:

“四心”包括莘庄城市副中心,七宝、虹桥、梅陇四个地区中心。

“五片”以街镇为单元形成产城相对融合的功能片区。在各片区内部形成若干个2-3平方公里组团,通过不同功能用地的混合布局及用地内部垂直方向的功能混合,促进职住平衡和设施共享。

特定政策地区

1、公共中心地区

莘庄城市副中心:聚焦核心功能培育、综合服务能级提升、低效用地转型等重点问题,拓展城市副中心范围至7.3平方公里,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设高水平高能级设施,增强区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产业、功能、空间、形象,强化对内服务功能,和虹桥副中心形成南北联动发展。

地区中心:打造虹桥、七宝、梅陇地区中心。推进存量用地转型升级,增加就业岗位,促进职住平衡;增补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路网密度,增加绿地、广场、公共通道等开敞空间。

2、历史风貌地区,即七宝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以“留、改、拆”为城市更新理念,优化空间格局,完善公共配套,改善交通组织,适度进行地块间建设容量转移。重塑完整活跃的成片风貌区块,形成具有风貌特色的特定功能区。

3、其他重点地区

中春路沿线地区,对接G60科技创新走廊,推动工业用地更新,适当提升开发强度,集聚创新功能和创新人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在现有乐器厂和创意产业园的基础上,塑造标识性文化、艺术、创意节点。预留与虹桥机场联系的中运量通道。

华泾站周边地区,重点塑造城市门户地区的空间形象。优化轨道交通、中运量与机场联络线的接驳;加强与徐汇滨江的空间联系;建设标识性建筑和大型公园绿地;通过TOD开发,聚焦商业服务、总部办公、文化休闲、科创研发等功能。

4、战略预留区,划定吴泾工业区为战略预留区,面积约5.21平方公里。逐步引导现有污染性工业用地退出,严格控制留白区建设活动,预留大型文体设施空间。

公共服务设施

强化民生保障,落实全覆盖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发展目标。落实123处市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其中市区级文化设施28处、行政设施38处、体育设施12处、医疗设施15处、养老设施9处、教育设施21处。根据15分钟社区生活圈要求,优先补足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和人口密集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鼓励设施综合设置,高等级设施特色化设置,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差异化配置,国际公共服务设施专业化设置。

开放空间规划按高品质高标准要求,完善公园绿地和绿道系统。落实4级公园体系,重点增加城市公园和地区公园,形成“1+7+10+N”的公园体系。

1个郊野公园:在梅陇南部建设1处郊野公园,面积0.8平方公里。作为区域生态服务与公共开放活动的复合性空间,具备区域级生态绿地体验功能。

7个城市公园:在七宝文化公园、闵行体育公园、黎安公园、莘庄梅园、梅陇生态公园基础上结合虹桥地区中心新增吴中路城市公园,沿嘉闵高架生态走廊建嘉闵生态公园,共形成7个城市公园。

10个地区公园:各组团内部按2公里服务半径要求,规划4公顷至10公顷地区公园10处。地区公园宜结合片区特色及周边环境要素植入特色主题;加强与地区中心及轨交站点的空间联系;加强与周边水系、道路绿带等的链接,提升公共交通和慢行的可达性。

按服务半径要求补足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通过工业用地更新、商办用地配建、防护绿地转化、已批未建用地布局调整等增加社区公园口袋公园,重点补足连片存量住宅片区、工业转型地区的缺口。

规划至2035年,社区4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和广场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达到90%,规划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2平方米。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顾一琼

  来源:今日闵行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