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华政段900余米精雕细琢,“最美步道”这样炼成
2021-12-23 16:36:09 作者:周渊

图片

“前几天一场大风与降温,百年银杏树一夜繁华落尽,黄金叶明年再见!”自三个月前苏州河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段滨水空间及“一带十点”全线开放以来,摄影爱好者小张成了这里的常客,并用镜头记录下这棵超过135岁银杏树的“高光时刻”——从原先“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如今成为苏州河岸线的一颗璀璨明珠。

以古银杏树为代表,全长900余米的苏州河华政段滨水空间精雕细琢,彰显着对历史的敬畏。百年前圣约翰大学的历史建筑群与今日苏州河美景融为一体,成为苏州河沿岸面向市民游客开放共享的公共空间。开放近三个月来,苏州河华政段步道已接待近20万人次,银杏院、獬豸园、桃李园、法剧场景点等颇受欢迎。

保护古树就是保护城市生态和历史文脉

早在2019年,苏州河华政段滨河步道实现贯通,但沿河空间品质还有待提升。今年以来,长宁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推进该段滨水景观提升,着力打造10个人文景观。

34261589502b6a8c0c26cac5c41b4d4.jpg

从昔时约大到今日华政,百年古银杏记载着一代代青年学子的人文传承,是校园里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从一棵古银杏树到网红景点银杏院,背后故事令人动容——苏州河华政段改造初期,这棵树一度成为设计师的难题:按照古树保护相关规定,树冠垂直投影外5米范围内均为古树保护区,如果要在滨河步道和古树之间建造人行缓坡,就要在树木根系表层覆土,这一做法存在减弱土壤透气性的风险;若是在树下直接设休憩点,落叶季涌入的大客流容易踩实土壤,影响树木根系“呼吸”……

05ad5bf7142f5ebcceca5a91e1af341.jpg

保护古树就是保护城市生态和历史文脉。在这样的理念下,设计方、施工方、绿化部门、古树管理部门等多次勘查调研,终于“磨”出“双赢”方案——古银杏树周围的步道改用透水透气的特殊铺装,增加排水设施以保护地下根系,并调整古树下种植的灌木和地被。由此,古银杏和周边的三棵水杉树组成的银杏院,在落叶季中成为热门景点,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这样的故事,在华政段景观提升过程中比比皆是。负责现场工程的长宁区建管委交通科负责人陈慧表示,接到任务后不到24小时,就同设计方、施工企业组建起一支攻坚队,在苏州河边驻点办公两个月。由于施工现场紧邻学校和居民区,大型机械无法进入,步道施工、草木种植等各环节均由建设者手工完成。

数字赋能,为“最美步道”保驾护航

图片

图片

“最美步道”改建完毕对外开放后,后续长效管理面临多重考验。对此,校方、属地管理方华阳路街道以及区相关职能部门成立联合指挥部,对限流预警、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制定相应预案。“一网统管”、智慧安防等数字手段的运用,也为“最美步道”保驾护航。

步道紧邻校园且采用软隔离分隔,安保至关重要。对此,区、街镇两级警力合力将步道与校园内的安防、技防系统基本合二为一。街道“一网统管”平台还为这条步道专门打造了一个模块——利用巡查“慧眼”对客流进行实时监控,人工智能算法助力实时预警客流异常现象,“遇突发情况,系统将自动派单、全程可追溯,这一闭环管理模式有助于消除安全隐患。”工作人员介绍。

志愿者也是步道上独特的风景线。华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白燕表示,依托“凝聚力工程”加强党建引领,街道发动辖区学校、文明单位、居民群众等力量成立护河护道志愿服务队。举办了“爱在苏河”微公益行动、“记忆中的苏州河”涂鸦、“寻找最美风景线”等活动,共同守护“家门口”的美好生态,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现代生活示范水岸。



  作者:周渊

        图片:除署名外来自“上海长宁”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刘力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