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街坊的最后一个春节,有搬离居民和社区干部、民警一起守护
2022-01-28 21:58:50 作者:刘力源

微信图片_20220128211245.jpg

杨浦公安提供

今天下午三点半,社区民警陈谊按惯例到定海路449弄走了一圈,过去的日子里,每天他看着这里从炊烟四起到逐渐平静,“原来这里住着1825户人家,现在只剩6户了”。去年底,杨浦区定海路449弄旧改项目二轮征询以99.33%的高比例正式生效。随着居民陆续搬出,449弄冷清下来了,“这是这片老宅最后一个春节了”。不过,这次年前巡逻,多了几张熟面孔:已搬走的几位老乡邻,和年后即将搬离的几位爷叔……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他们自发赶回来,跟着陈谊一起巡逻,也借此再瞧瞧熟悉的角角落落,感受绕过弯弯弄堂从记忆深处吹来的风。“往后,就是新生活了!”

1a7620405e0e36705c380770b774f0f.jpg

最后一次细细看“你”

“你看,那棵大树下的房子,是爿理发店”,老蒋今年70多岁了,他生在449弄。听老蒋介绍,这弄堂建于1927年,当时是日资裕丰纱厂也就是后来的国棉十七厂的员工宿舍,这里生活的多是纺织工人和他们的后代,甚至有三代人都曾在这里留下生活记忆。

一旁的孙师傅年后就要搬走了。“从记事起,关于过年的记忆都在这里。”在这里过最后一个春节令他有些不舍,但是近百岁的房子确实老了,生活有诸多不便,楼梯非常陡,每层台阶只容得下半个脚掌。

“我家就是那扇窗户。”二楼一扇窗子半开着,露出了湖绿色的窗帘,老汪指着窗户,有些激动。他在这里住了十多年,去年底搬到了控江路,“条件比这里好很多”。

几位爷叔一路巡逻,一路为老房子贴上记忆标签。“这个窗子以前是个老虎灶,我妈给我两个热水瓶,我就到这里打水”“这里,我小时候常来买糖果,只要两分钱”“这是家烟纸店”……

9c44c957458b7480cf131c9e8528043.jpg

“这里曾是烟纸店”

这里的路他们走过无数遍,从孩童走向成年,再到老年。记忆里,墙面斑驳的建筑原来是大食堂、是年少时肆意奔跑的足球场,“那时449弄足球队踢得还蛮好嘞”。后来,449弄住进来的人越来越多,足球场上也建了房子。房子一多,屋檐衔着屋檐,张家的雨棚搭着李家的雨棚,终日不见阳光,墙砖爬上青苔。

“有的楼道里挤着四五户人家,回家要低头弯腰爬阁楼,避免碰到隔壁邻居做饭的锅碗瓢盆”,怀念也好,窘迫也好,得益于旧改,都将伴随着定海路449弄在新春到来前画上句号。

在工作中“守岁”守好最后一班岗

“留在这里过年的居民们要注意安全啊!邻居逐个搬走了,相互少了照应。有需要帮助打我电话!”敲开一扇门,陈谊对尚住在449弄的一位住户这样叮嘱。今年过年,因为居民少了,他更不敢放松警惕。“老式小区,要特别注意防火防盗,过年期间不能大意”,他指着路旁时不时出现的无主家具、被褥说,“居民搬家,角角落落常会出现这类没有带走的物品,这要是谁丢个烟头,后果不堪设想。很多隐患还是要靠自己多走一走才能及时发现。”

9731b88e00b593c80051be3304fa7f9.jpg

弄堂复杂,弯弯绕绕,陈谊一次巡逻起码半个小时,碰到居民嘱咐几句,就得一个小时。

年前这样的巡逻他每天还要来上几遍。看着逐个封闭的门窗,记忆中的暖心画面逐个在他面前铺陈。陈谊说,接管社区以来,他几乎把街坊内家家户户的家务事都给听了个遍——他要做的,不仅是穿梭在弄堂间,提醒大家“煤气关关好”“门窗锁好”“不要把电瓶车停在楼道里”,更多的是在保障好社区安全的同时,帮助大家处置好由旧改征收带来的矛盾——前阵子,他成功调解了一起因拆迁款分配而引起的家庭矛盾,一家子人重新和和睦睦,搬去了新住处。

如今,在449弄的“老娘舅”角色眼看要“卸载”了,但“值守”任务还是很重——跟往常一样,新旧之交,陈谊依然会出现在449弄,守护着只剩寥寥几户人家的老街坊。和他一样的,还有居委会干部周勤——在449弄过年,巡逻一下再回家,是他的“守岁”方式,“今年更是这样,守好最后一班岗”。




  作者:刘力源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