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河姆渡文化还早3000年!浙江上山遗址申报世遗工作启动 | |
2022-05-17 22:02:12 |
近日,浙江省上山文化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专班第一次工作例会在金华市浦江县召开,标志着万年上山申遗工作正式启动。
此次代表上山文化遗址联合申遗的,分别为浦江县上山遗址、嵊州市小黄山遗址、义乌市桥头遗址、永康市湖西遗址、龙游县荷花山遗址、仙居县下汤遗址。会上,6个县市共同签订联合申遗合作协议。
比河姆渡文化还早3000年
上山文化改写浙江文明史
22年前,一粒万年前的米粒,在金华浦江县上山被发现。从此,距今11000年至8500年的上山文化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经发掘证实,一万年前当地人就会种水稻,会用石磨棒和石磨盘磨稻谷脱壳。它将河姆渡等史前文明上溯了3000年,将浙江文明史推进到10000年前。
2005年,嵊州小黄山遗址发现了相同类型的文化遗存,进一步证明上山下层文化类型不是孤立的。
2006年11月,上山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被正式命名为“上山文化”。
2020年11月,中外专家认为,上山遗址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
2021年10月,上山遗址被列入我国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截至目前,在浙江省金华、衢州、绍兴、台州等4个市11个县市区先后发现“上山文化”遗址21处,成为迄今中国境内乃至东亚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群。
嵊州市小黄山遗址
“中华最早古村落”
嵊州市小黄山遗址,是上山文化中位于绍兴市域的唯一一处遗址,地处甘霖镇上杜山,面积10万多平方米。
2005年3月22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小黄山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正式开始。历时近2年,发掘面积3200多平方米,发现壕沟、房基、灰坑、墓葬等一大批遗迹,出土陶器、石器2000多件。
▲嵊州小黄山遗址出土的文物
小黄山遗址的考古发掘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北京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说,小黄山遗址不仅是绍兴,甚至是浙江、长江下游地区迄今为止考古的最重大发现。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教授陈淳也指出,小黄山遗址反映了绍兴新石器时代一种富裕的采集经济的特点,这对古越之都的社会形态研究有极大的帮助。
2005年,小黄山遗址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此后,“中华最早古村落”“跨湖桥文化和上山文化的纽带”“中国最早立柱建筑遗迹”……一个个研究结论,丰富了小黄山遗址的价值,也唤醒了这片沉寂的土地。
同下一盘棋
万年上山联合申遗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上山文化申遗”。上山文化遗址保护和申遗涉及多个县(市、区),需要申遗城市共唱一首歌,同下一盘棋。
此前,嵊州小黄山遗址与浦江等19处上山文化遗址共同发起成立了“上山文化遗址联盟”,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如今,“上山申遗”已经吹响集结号,齐心协力,奋勇前行!
编辑:付鑫鑫 刘海波
责任编辑:蒋萍
综合:绍兴发布 越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