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生产和开放式合作都要更进一步!西门子医疗升级本土化战略 | |
2022-11-02 15:55:14 作者:唐玮婕 |
“1992年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年首台‘中国制造’的西门子医疗CT在这里诞生。从‘第一次’到如今‘枝繁叶茂’的三十年,也是西门子医疗持续推进本土化、谱写中国故事的三十年。”在西门子医疗昨天举行的庆典仪式上,西门子医疗董事会成员陶琳透露了公司开拓未来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我们将继续以全球竞争优势为基点,依托中国突飞猛进的科研实力,针对中国患者最紧迫的医疗需求,不断深化本土布局,以更好地服务中国医疗机构和患者。”
就在今年6月,西门子医疗中国公布了“国智创新”全新本土化战略,进一步扎根中国、服务中国。而作为西门子医疗在中国本土研发生产的起点与重地,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也将深耕本土生产和创新,持续推进本土化战略升级。
本土智能制造最新成果集中展示
昨天的仪式上,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发布了一批国产新品,集中展示公司在本土智能制造的最新成果。
其中,国产超高端CT SOMATOM Force(达尔文双源CT)可在一秒内完成头颈心联合扫描,对于诊断心血管系统的疑难疾病提供精准影像学依据,同时其尖端影像链技术还可以大幅降低检查中的辐射和对比剂用量。AI-Rad Companion(AIRC)中的两款AI应用(脊椎和心血管)于今年8月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医疗AI三类认证审批,成为首个在此领域中获批NMPA三类认证的AI产品。此外,国产全新X光机MULTIX Impact E亿兴/亿盛 拥有高品质影像链、搭配智能充电无线大平板,在保证图像高质稳定的同时,使临床操作更高效流畅。
资料显示,1992年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开业运营,开启了西门子医疗在中国研发生产医疗器械的三十年开拓史。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不断扩充产线、拓展业务,自1992年生产出第一台CT、2004年开始生产X光设备,到2022年开始生产超声,如今业务覆盖CT、X光机、移动C形臂、超声、数字化医疗及自动化的研发制造和客户服务。至今,公司所生产的医疗设备累积出货量超过40000台,成为西门子医疗全球最大的研发和生产基地之一。与此同时,公司的研发人员从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占员工总数的近40%,本地研发产品超60款,专利数达760余项。
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王皓表示,“从成立之初的设备生产到当前逐步建立起自主研发能力,我们前进的方向已经更加明晰,在‘国智创新’ 本土化战略的指引下,持续提升高端制造能力、增进自主研发实力、完善本土供应链建设。”
开放式创新中心加速本土创新
在推动实现产品国产化的同时,西门子医疗也不断开拓本土创新。目前,公司全球首个开放式创新中心——西门子医疗上海创新中心已经在上海张江正式启用,与超过150家生态伙伴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和着手准备的合作项目达30余个,助力上海打造生命健康产业的创新高地。
此次西门子医疗上海创新中心又与微光医疗、深透医疗、奥瑞得医疗、见杉医疗签署合作协议,在心血管介入精准诊断、医学影像增强、肺癌激光导航定位和癌症诊断与治疗四个方向开展合作,推进先进诊疗技术和智能医疗器械的创新研发。
据透露,更多的升级合作正在加速推进,通过与科研院校、基金等不同领域的伙伴达成合作,有望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成果。
展望未来,公司将深化本土研发和生产,满足中国客户多层次的需求,并继续带动本土供应商共同成长,建立稳固可靠的本土供应链。公司还将进一步拓展与本土生态圈伙伴的合作,推进在先进诊疗技术、医疗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智能医疗器械等方面的创新突破。
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军博士表示,“我们将开启本土化新征程,在研发、生产和开放式合作等维度更进一步,并持续推动绿色发展,携手行业伙伴共同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足发展。”
作者:唐玮婕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