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舞会,让毛泽东也跃跃欲试,也是年轻人恋爱的媒介
2018-12-11 16:19:26 作者:王恒

微信图片_20181211141518_meitu_10.jpg

▲延安时期,红军战士在学习。

战争年代,延安相对于其他地方还算安全,让那些长期在前线战斗的人们有了喘一口气的机会。 安定的环境使人们有了恋爱、 婚姻的可能性。延安是革命的圣地,也是革命者恋爱、婚姻的圣地。

舞会一一恋爱与婚姻的媒介

革命队伍中大多数干部从小就参加了革命。他们只习惯于吃饭、 睡觉、 打仗,没有接触女性的机会, 更没有恋爱经验。让他们结婚、成家总得提供一个机会,舞会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当时延安的舞会很时兴,上至毛泽东,下至一般干部,对此都很感兴趣。 每到星期六晚上, 王家坪, 杨家岭等地都会有人组织舞会。 有一些人还要赶很远的路来参加舞会。 开始, 舞会的基本骨干是从国外回来的中共领导人和从上海等大城市来的文化人,但很快就普及开来。 据说毛主席曾对学习跳舞的过程有一个很生动的描述: “一边站,试试看;活着干,死了算。” 初学者先站在一旁看, 然后就忍不住上场试一试, 待有兴趣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工农干部和一些地方上来的知识分子要学会跳交际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经常看见一些人, 在舞场外迈着笨拙的步子体会乐感,一些初见成效的则抱着椅子练习,他们都希望能早日进入舞场。

舞会的场地,夏秋季大都在室外,春冬季在室内。室外是在操场上, 事先要在操场上洒水,免得跳舞时尘土飞扬。 周围还要放一些椅子供人们休息。 乐队是必不可少的, 那时一些大的单位都有自己的业余乐队,舞会正是他们发挥作用的好机会。因为工作忙, 有的乐手不能参加,也请外单位的乐队。 用留声机伴舞,在室内效果不错,在室外就差一点了。 至于唱片,上海的百代,苏联、欧美、日本的,应有尽有,只要能够伴舞的都可以用。

我住在王家坪,经常能观看在八路军大礼堂和小桃林(王家坪的一个桃园)举行的舞会。当时觉得这两个场地很大。2001年回延安旧地重游时,才感到这两个场地其实又小又简陋,当年舞会圣地的感覚巳在我的头脑中消失了。

尽管当时物质贫乏,但大家参加舞会时还是裂注意衣着打扮的,有的人箱底可能会有一阿件比牧好的衣服,这时也会拿出来展示一下。人们都希望以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参加舞会,我母亲有一位从南洋国来的华侨朋友,她要到前方去,临行前提了一个箱子到我们家告别, 说箱子里的东西巳经用不着了,其中就有一双她跳舞时穿的半高眼皮鞋, 在土地上字半高眼鞋跳舞可能并不舒服,但这是一种风度,也是一种精神面貌。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延安,虽然经济上仍是穷乡饼壤,但在政治上,精神上已经是世界最先进的地方。它渴望学习世界各种先进的思想和生活方式,舞会就是很好的说明,延安的舞会是当年革命者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延安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自《纵横》2018年第11期,作者系中国科技馆研究员


作者:王恒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张裕

0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