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邓小平莫斯科留学档案:蒋经国与他同班,辩论时帮着他,被人质问:“经国,你是吃国民党的饭,还是吃共产党的饭?” | |
2019-07-11 11:58:25 作者:汪东亚 王超群 |
1926年初,22岁的邓小平(当时叫做邓希贤)受中共旅欧支部派遣,从法国抵达莫斯科,在苏联居住和学习了一年。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史档案馆档案,解密了邓小平这一时期的生活轨迹。
1926年1月17日,星期天,莫斯科比拉罗斯火车站,邓小平和17名同行者受到了中共莫斯科支部(简称“旅莫支部”)代表的热情欢迎,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往位于市中心普希金广场的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方大学”)。这所大学是当时苏联最大的共产主义大学,共有学生1664人,大多数来自欧洲,中国学生约有100名。
中共旅莫支部的总部不在东方大学,而在孙中山中国劳动者大学(简称“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成立于邓小平抵达莫斯科两个月之前,仅招收中国学生。当时,中国国内正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学生中不仅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青团的成员,也有中国国民党成员。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一些负责人认为。把有前途的中国共产主义者送到苏联重点“中文”高等教育机构学习更加合适,所以邓小平到达莫斯科12天之后就转到了中山大学。
1月29日,邓小平收到了中山大学的学生证,学号233,化名“多佐洛夫”。学生一共分13个组,每组25-40人,邓小平被分到共青团第七小组。这是一个很特殊的班组。班上有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之子蒋经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成员于右任的女婿屈武,以及后来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的谷正鼎、担任中华民国国防部政工局局长的邓文仪等蒋介石心腹亲信。
蒋经国和邓小平个儿都不高,站队时老站在一起,肩挨着肩。邓小平后来回忆说,蒋经国“学得不错”。当邓小平与国民党右派同学谷正鼎、谷正纲、邓文仪辩论时,蒋经国往往站在他这一边。国民党右派同学为此十分恼怒,常常责问蒋经国:“经国,你是吃国民党的饭,还是吃共产党的饭?”蒋经国毫不犹豫地说:“我是吃苏联的饭!”
邓小平是第七小组的组长,他爱上了一个俄文名叫“多加多娃”的漂亮女组员。她的中文名叫张锡瑗,1907年10月28日出生于顺天府房山县良山乡的一个铁路工人家庭,小邓小平三岁,比他早两个月来到莫斯科。
张锡瑗性格开朗、活泼,这一点跟邓小平一样。体型纤瘦的张锡瑗有着淡黑的眉毛,常常梳着短发,长相很漂亮。当时,中山大学几百个男生中只有二三十个女生,相对于那些整日纠缠女生的男同学,邓小平要保守得多,他并没有把对张锡瑗的爱意过早地表达出来,两人的恋情在回国后才明朗化。
1927年初,中共中央迁往上海,,张锡瑗就在邓小平下属的秘书处工作,第二年初两人结婚。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写道:“父亲和张锡瑗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时只是同学,只是战友,还未发展到恋爱的程度。但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毕竟是起于斯时,始于斯地。”
——摘选自《百年潮》2013年03期
作者:汪东亚 王超群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张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