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非中国外交史上有特别地位的贵宾,为什么却受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最高规格接待?
2020-03-21 15:18:24 作者:饶智 王诗蕊

1957年,伏访华.jpg

▲1957年,伏罗希洛夫(右)访华受到高规格接待

无论苏联还是之后的俄罗斯,中苏(俄)关系一直是中国外交领域的重点之一,譬如,只有苏联领导人在场的宴会才能让周恩来“舍命陪君子”,不顾肝病及风度,“博命豪饮”。新中国成立至今,最富戏剧性的国宴也大多发生在中苏之间。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的来访即是经典一例。以现有档案资料看,这位在中国外交史上并非有特别地位的来宾,受到的却是来访者中最高规格的接待。

1957年4月17日,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在此等候他的贵宾伏罗希洛夫。在1959年钓鱼台国宾馆和人民大会堂建成前,国宴一般在北京饭店“解决”,而毛泽东在中南海内的设宴一般只用来款待他认定的贵客。当晚,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彭真等中央领导人几乎全部出席了宴会。

当时的情势应是最重要的原因:苏共二十大召开后,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引发全球社会主义阵营激烈震荡,中苏有必要以高调的友谊来稳固阵脚。

外交部解密档案提供了当晚的菜单:冷盘,清汤白燕、红烧鱼翅、炸鸡腿、莲茸酥鸭、冬瓜帽等,另有点心、时令水果。当晚的标准是“六(热)菜一汤”,不只突破周恩来定下的“四菜一汤”标准,而且同时以燕窝、鱼翅待客在60多年间都是最高规格。

伏在陈云副总理的陪同下游览长城.jpg

▲伏罗希洛夫(中)在陈云副总理(左)的陪同下游览长城

伏罗希洛夫访华期间受到的接待,恐怕前无古人后也不会有来者。在华三周里,除了北京还到访过上海、广州,他每到一处,当地都安排了数十万群众夹道欢迎。三周里,除早饭外,每顿饭都有中国副总理以上领导陪同用餐。

伏罗希洛夫对这样的款待“非常满意”,但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闻知此事大发脾气。伏访华时,带来自己的儿子、儿媳,并无任何高级官员陪同,中国却摆出明显重视的姿态。赫鲁晓夫到华三次,都没有受到过这样高规格的礼遇。在中苏关系恶化期间,他多次抱怨:“(访问中国时)从来就没有谁来陪我吃饭。”甚至认为,中国对伏罗希洛夫的高规格接待,就是故意要贬低他的。

——摘选自《作家文摘》 合订本 222期


作者:饶智 王诗蕊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张裕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