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也要讲文明
2019-05-16 02:31:07 作者:张骥

binary_middle (3).jpg

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新华社

在中美贸易战的喧嚣声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召开为波谲云诡的国际关系带来了一股新风。它不仅向世界展示出一个大国的战略定力,也向世界表明一个文明古国对待国际关系中他者的姿态与气度:国际关系要讲文明!

如果说是西方人用“权力”和“利益”的概念,用强权实践开启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历史进程,中国作为受害者被卷入现代国际关系体系,那么当中国通过救亡图存、奋发图强从体系中崛起之时,中国并不愿通过重蹈强权、殖民的路径来实现自身的复兴。

中国对现代国际关系的超越,一是选择了和平崛起的道路,力图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自身的发展与国际秩序的良性变革;二是在国际关系中,在“权力”与“利益”之外突出“人文”的理念与维度。

一个“和”,一个“文”体现了中国人对国际关系的独特理解,而只有当中国成长为一个世界性大国,才真正具备现实的基础将这种独特的理解付诸国际关系的实践。讲“和”与“文”并不意味着中国不能“武”、不敢“武”,而是对“权力”“利益”“冲突”的超越。因为有着千年的文明积淀和文明教养,因为有着对强权的反抗和自强,中国人才敢于,也善于在国际关系中讲文明。

推动亚洲文明对话,要超越近代以来以西方文明输入亚洲为主的文明交往方式。这种方式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同时也造成了文明的偏见、文明的歧视和文明的傲慢。发端于传统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文化交往中的“公共外交”“文化外交”“价值观外交”“宗教外交”等的理论与实践不能简单地套用。同样,也不能简单地套用中国历史上中华文化与周边文化的交往方式。

中国要和亚洲国家一起,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索文明之间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基础上的交往方式。亚洲国家之间的文明对话也绝不是要建立一个封闭的亚洲文明圈,而要对世界各国文明、各个文明圈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推动亚洲文明的创新与发展,推动国际政治生态的改善,推动文明多样性的发展。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当代中国的奋斗史,都是不断从各种文明中汲取养分,在交流互鉴中发展进步的历史。

中国今天强调文明对话、文明交流,并不是以自傲的态度突出自身文明的优越,输出自身的方式,而是要进行双向的交流,是在更加自信、更加平等的基础上扩大开放与交流,在交流中消除误解、增进理解,在互鉴中推陈出新、发展进步。

推动文明对话和交流,根本上要靠中华文明的发扬光大。没有文明的复兴,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国之大,不仅要靠国力之大,更要有民心之大、文明之大。国家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的竞争,也是文化软实力、文明吸引力、价值感召力的竞争。

中国对世界的贡献,除了更多的中国制造、中国主张、中国方案,还要能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人类面临的困惑和迷茫贡献更多的中国思想和中国价值。这就不仅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明,更要开创当代中国的面向世界的新文明。


作者:张骥(作者系复旦大学外交学系系主任、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王卓一

责任编辑:宋琤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