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守护记忆——写在6月22日俄罗斯纪念和哀悼日之际
2021-06-22 01:21:05 作者:史玛聂福斯基·亚历山大

XxjpsgC001485_20180622_TPPFN1A001.jpg

▲ 2018年6月22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俄总统普京出席纪念活动。| 均新华社资料图片

76年前,伟大卫国战争的炮声终于沉寂。76年间,岁月见证了几代人的更替;76 年间,战胜了希特勒德国及其邪恶盟友的苏联也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时光一去不复返,那些在前线和后方奋战、缔造伟大胜利的英雄们,那些战争的亲历者也正离我们远去。对于俄罗斯新一代的公民而言,对于那些依旧健在的伟大卫国战争老兵而言,那些年、那些事也都已是遥远的过去了。

正因如此,无论对过往还是将来,我们都肩负着一份至高无上的使命:铭记祖辈和父辈奋勇杀敌的丰功伟绩,守护他们留传下来的正义的胜利。这是一代代人之间鲜活的纽带,是俄罗斯的生命力和不可战胜的根本之所在;这也是对那些企图侵犯俄罗斯、奴役俄罗斯人民的狂妄之辈的一种警告。

1945年5月9日是德国法西斯在自己的老巢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日子。自此,对俄罗斯和前苏联国家的公民而言,5月9日胜利日成为了一个神圣的节日。它象征着苏联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民族统一是祖国强盛、坚不可摧的根基,也成就了自由之战、独立之战的胜利。

09221904ykm7.JPG

▲ 5月9日,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的胜利日阅兵式上,仪仗兵走过红场。

把6月22日定为俄罗斯纪念和哀悼日,是因为80年前法西斯毫无征兆地违背约定,悍然入侵苏联边境。

虽然知道战争不可避免,虽然对战争有预期也有准备,但是这波打击的力度在历史上也是闻所未闻。1941年,一支气势汹汹、蓄谋已久的军队向苏联发起了进攻。加之希特勒占领的欧洲地区都在为这支侵略军效力,苏联共经受了190多个师发起的猛烈攻击。

但是,侵略者制定的闪电战计划在好几个星期内都没有实现。一开始,他们计划把苏联的军队和军事政治指挥部打个措手不及,在边境战中就压垮苏联的武装力量,并迅速冒进企图占据苏联各行政、经济和政治中心。然而,尽管苏联红军处在极为不利的境地,也一度从边境节节败退,但还是拖住了敌人前进的步伐,并开始蚕食敌军。终于,向苏联发动战争的战略部署被彻彻底底地瓦解了。即使陷入重重包围,苏联将士们依旧骁勇奋战,给敌军造成了难以修复的重创。截至入侵苏联的第三个月月末,法西斯军队在苏德战线上的死伤人数已经超过了此前在二战期间的人员伤亡总数。历史的长卷中,将士们谱写下一篇又一篇英勇的事迹——布列斯特要塞保卫战、基辅战役、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敖德萨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会战、第聂伯河会战等等。1943年夏秋,伟大卫国战争迎来了重要的战略转折。仅斯大林格勒一场战役中,苏军就消灭了25%苏德战线上的侵略军。1944 年,苏联实施了十次大规模反攻,彻底解放了被法西斯占领的苏联疆土,吹响了解放欧洲的号角。为了将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南斯拉夫从法西斯的统治下解救出来,近百万苏联将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1945年5月最后一场柏林冲锋战中,苏军粉碎了法西斯100个师,俘虏了约50万德军。5月9日,德国投降。

对于我们国家而言,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斗争的胜利。全国各民族人民纷纷挺身而出,保卫祖国,人们在前线、在后方都展现出了英勇无畏的气概。成千上万家企业紧急迁移到东部地区,开始在新的厂址上运作,为奋勇杀敌的军队供应必要物资。我们也将永远感激盟友国家向我们提供的物资支援,通过租借法案向苏联提供大量的武器、粮草和军用物资,其供应量相当于苏联工厂军需物资供应总量的7%。

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普通家庭收容了数十万从被占苏联地区逃出来的难民。艰难险阻、同甘共苦、同仇敌忾、并肩作战让苏联各民族间的友谊与合作变得更加牢固。苏联各民族为击溃敌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确保了人类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战争的伟大胜利。2700万苏联儿女在前线、在敌军俘虏营中阵亡,在饥饿和轰炸中遇难,在犹太人聚居区和纳粹集中营的焚尸炉里丧生。

是的,二战是世界法西斯主义发起的一场全人类的浩劫,而苏联的伟大卫国战争也只是二战的一部分。但是苏联红军的军事行动规模之大、投入的人力物力之多、损失之惨重和胜利意义之重大都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苏德战线当之无愧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线,而苏联为粉碎法西斯和欧洲的解放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同样,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光荣的中国人民在多年血雨腥风的抗日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中国人民与我们情同手足,正是因为中国人民的英勇战斗才让日本军国主义不敢觊觎苏联的东部边境。

铭记战争是对精神的缅怀,也是对阵亡亲友灵魂的告慰。我们要永远守护这份记忆,这是每一个人最珍贵的财富。牢记先人们为和平与未来甘于牺牲自我的同时,我们也是在提醒自己,绝不能够重蹈覆辙。历史也不会原谅这种开倒车的行为。


  作者:史玛聂福斯基·亚历山大(作者系俄罗斯联邦驻上海总领事)

  编辑:刘畅

责任编辑:宋琤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