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正申报加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2018-09-19 18:55:03 作者:钱忠军 孙夏

编钟01.jpg

参加研讨会的外国专家参观编钟

9月19日,曾侯乙编钟出土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博物馆召开,来自海内外的考古、音乐专家齐聚一堂,总结曾侯乙编钟等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研究成果。湖北省博物馆负责人在研讨会上透露,经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提案,国家相关部门正全力推进曾侯乙编钟申报加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编钟03.jpg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作学术报告

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擂鼓墩发现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一万多件青铜器、漆木器、金玉器。十二律俱全的编钟、尊盘、九鼎八簋、《二十八宿图》衣箱、十六节龙凤纹玉佩为代表的精美文物震惊世界。

与会学者认为,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体现的音乐、科技、艺术成就,是人类“轴心时代”文明的杰出代表,曾侯乙墓被公认为20世纪世界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曾侯乙编钟全套编钟重5吨,共65件钟,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

曾侯乙编钟是目前已知全世界最大、最重的青铜礼乐器,音乐性能卓越,音律纯正,音色丰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其长篇铭文系统记载了中国当时的音乐学理论。它以声音和文字互相印证的方式,保存了2400年前人类的音乐记忆,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早的有声音乐理论文献。

今年是曾侯乙墓发掘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曾侯乙编钟及曾侯乙墓中其它系列珍贵文物的考古研究,确证了春秋战国时期曾国文化的存在,完善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 “曾随之谜”由此逐步被揭开,曾国的族姓疆域、始封情况,曾侯世系、曾楚关系也日渐清晰。

出土40年间,作为来自“孔子时期的声音”,曾侯乙编钟以其恢宏气势、浑厚音色,不仅见证着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事件,也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成为文化传播的符号和对外交流的桥梁。

据湖北省博物馆负责人介绍,曾侯乙编钟在1984年新中国成立55周年、1997年香港回归、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重大历史时刻金声玉振、激荡人心,展示了“庙堂重器”的庄重威严和绝世风范;代表国家礼仪先后出访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仿制的编钟作为国礼赠送给众多的国家元首和国际友人,全世界6亿多人领略了《编钟乐舞》跨越千年的视觉盛宴。

编钟05.jpg

外宾与湖北省博物馆编钟演奏演员合影

今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以湖北省博物馆为“国家客厅”,与印度总理莫迪在湖北省博物馆进行非正式会晤,共同参观曾侯乙编钟等精品文物展;9月6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湖北省博物馆接待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和加蓬共和国总统,展示了文物实证中华文明、发挥对外交流金色名片的重要作用。

文/图 文汇报驻鄂记者钱忠军 通讯员孙夏


编辑制作:钱忠军
责任编辑:叶志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还可以输入300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