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国博“上新”:“文华衡水展”尽现源远流长的衡水文化
2019-04-23 22:12:04 作者:李扬

青石四面佛造像塔(北齐至隋.jpg

▲青石四面佛造像塔(北齐至隋)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命脉,地域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衡水,地处黄河古道,自新石器时期始,依水而生的衡水人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物质文明的印记。

4月23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共衡水市委、衡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文华衡水--河北衡水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大厅隆重开幕。

微信图片_20190423213146.jpg

▲一佛二菩萨立形白石像(北齐)

衡水因水而生,缘水而兴。早在新石器时期,依水而生的古代先民就在这里留下了物质文明的最初印记。此后绵延数千年的文化脉络,为衡水留下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宝云塔、安济桥等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冀派内画、武强年画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衡水成为一座历史积淀十分厚重的文化重镇。

2 安平车马出行图.jpg

▲安平逯家庄东汉壁画墓车马出行图

农耕文明的熏染、悠远的文化积淀,使这里成为儒学大师董仲舒、经学大师孔颖达、边塞诗人高适、文学名家孙犁崭露头角的地方,传承了悠久丰厚的人文底蕴。

衡水还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支部、河北省第一个中共县委的诞生地,传承了红色的文化基因。长期以来,衡水与京津也存在割舍不断的渊源,衡水儒商走京闯卫,促进了北京琉璃厂的文化兴盛。

6北朝短颈鼓腹绿色小口玻璃瓶.jpg

▲琉璃瓶(北朝)

本次展览分为六大单元:分别是“燕赵古地?风物衡存”“董子故里?名人辈出”“百年衡商?名满京津”“红色血脉?信念传承”“民俗瑰宝?艺术之乡”“时代新章?生态湖城”。

崔瑗《贤女帖》.jpg

▲崔瑗《贤女帖》(东汉)

展览将选取考古文物、文献资料、书画作品、非遗精品等多种类型的展品,采用场景复原、3D互动、VR体验、年画现场制作等多种展示方式,以使展览融文化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多样性于一体,让观众在展览中得到文化的熏陶,审美的享受,也使展览成为衡水市加强京津冀交流融合的一场文化盛会。

明人摹阎立本十八学士图卷中孔颖达画像.jpg

▲明人摹阎立本十八学士图卷中孔颖达画像

叶仲三内画手稿.jpg

▲叶仲三内画手稿


“文华衡水--河北衡水文化展”展期为1个月,面向观众免费开放。

5.jpg



作者:文汇报驻京记者 李扬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编辑:李扬

责任编辑:江胜信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