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满意的长三角发展图景正徐徐铺开 | |
2020-06-04 23:58:55 作者:赵征南 张懿 |
潮起江海,万象更新。
在中国版图上,有这样一片区域,用3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创造了全国约1/4的GDP。
每时每刻,这里都在创造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只需1分钟,2米长的铁路新线在延伸,新设3家企业,5立方米污泥被清理,51件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43万元交互投资在G60科创走廊实现……
迎风奋楫,千帆竞发。在一体化发展壮阔大潮中,“长三角人”劈波斩浪,奋力扛起国家使命,奏鸣出“手拉手”“心连心”的时代交响。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一年来,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发挥比较优势,深化分工合作,形成更加紧密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一幅更高质量的发展图景向世人徐徐铺开:人们亲眼见证的,是一个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能力显著提升的长三角,一个科创产业融合发展的长三角,一个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推进的长三角,一个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的长三角。毫无疑问,这也是一个让人民满意的长三角。
寄望未来,在今后的征程中,“长三角人”绝不会退缩,他们的身上,迸发出如同创业者般的“敢试”“敢闯”激情。
湖州南太湖沿岸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范晓伟摄。
绿色共保、联合治理,擦亮最鲜明“底色”
每到傍晚,到家门口的南太湖边走走,已经成为了李东民的习惯。曾在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局工作了24年的他,亲眼目睹了南太湖生态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
“湖州,因太湖而生。但过去,我们和太湖不可能这么亲近。换句话说,我们根本不知道太湖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李东民回忆说,当年“湖鲜经济”无序发展,每天都有八方游客在此处吃湖鲜,脏乱差成了这里的标签。
坐拥65公里的太湖岸线,湖州人却无法享受到“太湖之美”。湖州痛定思痛,将太湖周边3600个餐位拆除,一年就减少污水排放10万吨;清退周边一大批不符合规划要求和长远发展的项目,累计回收项目用地2000余亩,还岸于湖,还湖于民。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实现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是衡量成效的标尺。
连接青浦、吴江、嘉善的太浦河,过去每到春夏之交,必然出现大规模的水葫芦暴发。前几日,记者在太浦河吴江段采访时,发现水面上并没有出现成片的水葫芦。不远处,几条打捞船正在作业,随时捞起漂浮物。
从2018年起,青吴嘉尝试建立“联合河长制”,联合巡河、联合监测、联合执法、联合保洁、联合治理,发现问题拍照交流互通有无,第一时间联合解决。“今年,三地还筹备建设联合河长制信息化系统平台。有了它,就可以实时追踪信息,统一治理目标和治理期限,真正实现交界河湖治理的信息共享和互通。”吴江区河长制改革科副科长沈建伟说。
太浦河联合治水。赵征南摄
推动环境协同治理,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长三角环境共护共治共管机制也不断创新。在皖浙交界,全国首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让新安江成为我国水质最好的流域之一,千岛湖水质常年处于Ⅰ类。
随着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推进,皖浙两省共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机制示范区的设想已浮出水面。根据该设想,在合作方式上,由单一的资金补偿向产业共建、多元合作转型,实现绿色产业化、产业绿色化;在补偿范围上,从原来的“水质互惠”向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扩展;在产业延伸上,大力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宜的研发设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体育健康、养老服务、全域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另一方面,生态补偿机制正在长三角陆续铺开。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费志良表示,江苏与安徽已签订《关于建立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合作协议》,去年,滁河陈浅断面上游来水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江苏给上游的安徽补偿2000万元。未来,还将探索在太湖流域、淮河流域洪泽湖建立类似机制。
湖州南太湖沿岸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范晓伟摄。
相互协同、连链成势,有效释放科技生产力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成果展厅内,一台白色精密仪器被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原因很简单,这台名为“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的产品,已成为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的一个“标志性”产品。
这项技术源于中科院上海光机所,通过与江苏产研院“联姻”,成立了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随后,又依托技术孵化出南京牧镭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如今,产业化后牧镭激光的估值已提升了百余倍。
“在风电领域,对新技术的渴求极为旺盛,尤其是在测风激光雷达领域,相关产品大多是进口自英、法等国。”牧镭激光创始人周军博士毕业于上海光机所,读书期间他就知道,其实光机所仅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技术就积累了十余年,在国际上并不输其他国家。
可研究成果要转化为产品,却并不是光机所擅长的领域。不忍心让顶尖科研成果“沉睡”下去的周军,想到了长三角科创一体化这个契机。产研院加盟研究所一次性买断技术—二次开发—卖给孵化企业—产业化—增值扩股,通过这条路径,国产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逐渐成为国内采购商的首选。
在一个项目里,不同的主体各司其职;在一个领域的突破中,分工协作则更加重要。
以最尖端的量子通信领域为例,长三角已形成创新链不同节点的错位协同。上海组建量子科学研究中心,在新型量子材料与关键量子器件等前沿方面开展研究;江苏南京大学在超导量子计算和模拟基础研究方面国内领先;浙江阿里巴巴达摩院完成第一个可控量子比特的研发工作;安徽全力支持中科大在量子通信领域的领跑地位,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实现对引力诱导量子退相干模型的卫星检验。
科技创新既要“钱变纸”,也要“纸变钱”。如今,长三角三省一市合力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的步伐不断加快。技术转移层面,根据区域发展特色唤醒“沉睡”的科研成果;技术市场层面,去年相互间合同输出共计14128项,金额近431.93亿元。
创新机制、互联互通,不断拉近时空距离
“还有2公里,我们就能接上吴江康力大道了。”5月28日,上海青浦区东航路改建工程工地上,项目经理姚侹为工友们鼓劲加油。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首个跨界工程,青浦区东航路(沪青平公路——江苏省界)新改建工程如今已完成形象进度的50%,并将于9月底前完成施工,比计划提前了3个月,打通“断头路”,看上去只是在图纸上简单画根直线,到了现实中却遭遇了诸多困难。
以东航路改建工程为例,从青浦接到吴江,最便捷的办法就是在元荡湖上架起一座180米的桥。建桥容易,可一到审批环节,连审批主体都找不到,而且各省市需要的审批材料也不一样。“类似的‘跨省界工程’在政策法规上往往是空白。”全程跟踪元荡桥项目协调工作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生态和规划建设组组员沈永飞告诉记者,经过执委会牵头多次协调后,最终确立了一套跨区域共同审批的制度方案。
按照这一方案,由苏州水务部门委托上海牵头审批,按照最优标准将审批材料递进一个窗口。行政审批许可盖上海和苏州的两个章,实现“共同审批”“共同监管”,并形成材料统一“一口受理”的办事标准。
审批完成了,可“两张图”的难题又出现了。在连接东航路和康力大道的过程中,江苏和上海的路段在规划时除了双向四快二慢这点保持一致外,很多建设细节都不统一:性质需求不同,江苏段按市政道路建设,上海段按公路建设,存在有无人行道区分;前者路肩石准备用大理石,后者准备用混凝土,前者绿化想种北美红枫、后者想种香樟……经过协调,在标准不同时选取较高标准,只用“一张图”,各方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
“在一体化制度创新中,我们通过一个个项目的探索,把积累的创新经验固化下来,以利于推广分享。”示范区生态和规划建设组组长刘锋向记者透露,今年年内,“打通省际断头路实施机制”有望出台。
目前,在由上海牵头推进的打通断头路专项行动中,第一批17条省际断头路项目,已有2条通车,1条贯通,其余14条都已开工。
沪通大桥将极大促进长三角互联互通。视觉中国
一条条“断头路”被打通,“轨道上的长三角”也呼啸而来。通沪铁路、商合杭高铁、沪苏湖铁路……2020年,长三角计划开通、开工的铁路项目就达10多个,全年整个区域铁路投资计划在800亿元以上。
海陆空运输网不断织密的同时,一张无形的工业互联网也支撑着长三角互联互通。在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开启示范应用。通过它,千里之外的机床操作在屏幕上清晰显示,画面质量和流畅度远超传统互联网。
在长三角地区,5G技术在多种场景中的拓展应用,是各地探索尝试的前沿。依托“新基建”,在长三角建设新型产业应用工业互联网,推动工业企业协同创新、转型升级,将成为促进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一体化红利不断释放,构筑长三角居民“幸福圈”
上个月,60岁的无锡居民李先生因肺疾到上海胸科医院就诊,一系列检查、配药后,门诊刷医保卡共支付7648.75元,其中医保基金直接结算3929.94元。对老人而言,不必来回奔波报销、不用垫资,这极大减轻了看病负担。
去年5月24日,无锡和上海实现首笔异地就医门诊直接刷医保卡结算,10月初又扩容到浙江省各个设区市。一年来,无锡参保人员在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总量累计超过3万人次,医保基金支付433.91万元。
小小的医保卡,其实是牵动百姓健康幸福的重大民生工程。一年来,长三角创新跨区域服务机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朱承亮认为,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最为复杂、任务量最大、最亟待破解的领域,以往,异地医保结算曾被认为困难重重,原因众多,比如不同地区的医保报销范围、政策规定差异大;各地筹资标准不一,报销目录不同,水平也不一样……
如何破解医保 “一卡通”难题?唯有加快体制、机制层面的创新。长三角在全国率先探索区域性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信息平台由上海市牵头开发、搭建,和各城市几千家医院的信息系统实现兼容,所有上传的数据有了共同标准。今年4月底,这套系统已覆盖长三角41个地级市和580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累计结算逾102万人次,涉及医疗总费用2.39亿元。
在异地就医越来越便捷的同时,长三角的远程就诊服务也迅速推进。
“远程会诊模式服务和医生双下沉,患者免于奔波,省事省力省钱,长三角医疗资源正在逐步打破地域限制,让群众共享一体化发展的红利。”浙江省卫健委应急办主任蒋曦表示,去年5月,三省一市卫健委签署合作备忘录。一年来,长三角多层次、多渠道探索跨地区合作模式,包括促进医疗服务对接、开设分院等措施。
随着一体化深入推进,释放出的红利也正给长三角百姓带来更强的民生获得感。支付宝数据显示,在区块链等技术支持下,“长三角人”生活越来越便捷:跨城买张地铁票最快只要1秒;看病开具医疗票据最短只要60秒。规划一张图、交通一张网、办事一个章、民生一卡通……共筑长三角居民“幸福圈”。
下一步,长三角将进一步探索构建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居民异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并便捷结算,推动实现资源均衡分布、合理配置。
湖州南太湖沿岸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范晓伟摄。
从追梦人,到筑梦人,让我们携手奋进,为长三角插上想象的翅膀,向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飞翔。
一起期待长三角更灿烂的未来!
作者:赵征南 张懿 海报制作/张夏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刘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