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他为世界留下一座座传奇建筑,将苏州博物馆视作“最亲爱的小女儿”
2019-05-17 13:32:59

戳视频,看贝聿铭传奇建筑人生

据央视新闻报道,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5月16日去世,享年102岁。贝聿铭著名作品包括香港中银大厦,法国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等。

undefined

undefined

“名分来了肯定要走,真正留下来的只是建筑本身。”被誉为“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的贝聿铭,曾在访谈节目中讲过这样的谦词。相比丰富漫长的人生历程,更恒久的,是他为世人所创造的一件又一件建筑作品。

undefined

家源与成长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更是江南古城的典型代表,在悠悠历史中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谁要是能居住在此,真是置身天堂般的享受。建筑巨匠贝聿铭,就拥有这样的好运气。

1917年春天,贝聿铭出生于广东,之后随家人来到上海。贝家是苏州名门望族,他是政商名流、也是书香门第的后代。

祖父贝理泰博学多闻,在清末社会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几个子女都遗传了贝理泰出色的理财能力,出类拔萃者要属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中央银行总裁、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生母庄氏,是当时的大家闺秀。继母更是当时的江南名媛,与少帅张学良有过一段情缘佳话的蒋士云。

undefined

年轻时候的贝聿铭有人说,名字是一种宿命。贝聿铭没有传承祖父辈的理财事业,而是踏上自己感兴趣的建筑领域。身为佛教徒的母亲当初为他取名,聿铭,有光明、璀璨之意,“铭字”更是具有镂刻文字的意思,这种巧合,恰恰预示了贝聿铭漫漫一生的建筑设计之路,包括他始终秉持的“让光线来作设计”这样一份理念。

1935年,18岁的贝聿铭在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读完高中就出国求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攻读建筑系,师从现代主义建筑奠基人格罗皮乌斯,与梁思成等人成为校友。

建树与荣耀

贝聿铭一生完成100多项建筑设计,荣获50多个重要奖项。

也许有些人并不熟知“贝聿铭”这个名字,但是只要提到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法国卢浮宫金字塔等享誉世界的标志性建筑,想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贝聿铭就是它们的缔造者。

1964年,贝聿铭被肯尼迪总统夫人杰奎琳选为肯尼迪图书馆的建筑师。之所以他能击败包括名气比他大的路易.康在内的建筑大师,是因为他除了做事才能之外同样注重做人,擅于社交——在杰奎琳考察选用建筑师期间,他重新布置了自己的事务所,摆放上杰奎琳喜欢的花草,这些细节加上优雅干练的贵族形象,最终让他获得这一项目。

undefined

1964年,贝聿铭和肯尼迪总统夫人杰奎琳就肯尼迪图书馆筹建工作出席新闻发布会“贝聿铭的唯美世界无人可比。”——这是总统夫人赋予贝聿铭的赞誉。这一项目的成功完成,他从籍籍无名成为美国建筑设计界的热门人物。1978年,贝聿铭建设完成美国国家美术馆。当时的总统卡特在美术馆开幕仪式上表示:“它不但是华盛顿市和谐而周全的一部份,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情趣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象征。”贝聿铭也为之被誉为“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可以说,美国这座最重要的公共文化建筑的建造成功,奠定了贝聿铭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1983年,。这一项目的成功完成,他从籍籍无名成为美国建筑设计界的热门人物。1978年,贝聿铭建设完成美国国家美术馆。当时的总统卡特在美术馆开幕仪式上表示:“它不但是华盛顿市和谐而周全的一部份,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情趣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象征。”贝聿铭也为之被誉为“”。可以说,美国这座最重要的公共文化建筑的建造成功,奠定了贝聿铭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1983年,。这一项目的成功完成,他从籍籍无名成为美国建筑设计界的热门人物。1978年,贝聿铭建设完成美国国家美术馆。当时的总统卡特在美术馆开幕仪式上表示:“它不但是华盛顿市和谐而周全的一部份,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情趣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象征。”贝聿铭也为之被誉为“”。可以说,美国这座最重要的公共文化建筑的建造成功,奠定了贝聿铭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1983年,。

在他百年人生中,建筑设计作品上百件,最让贝聿铭感到自豪、设计过程最为曲折的,当属法国卢浮宫金字塔。

undefined

▲法国卢浮宫金字塔

1980年,在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之下,贝聿铭承接了卢浮宫扩建工程。法国民众一时无法接受由一位外国建筑师“动”他们的国宝,更无法理解这位外国建筑师提出的金字塔方案。面对举世瞩目的工程,贝聿铭要承受的质疑和批判也让常人难以想象。回首往事,他始终记得,扩建开始的两年,他也是他被“义愤填膺”的法国人责骂的两年。做事情最重要的是维持十足的信心,你必须对自己说,如果我相信某件事是对的,就不必在乎我是谁。这份自信是他之所以成为大师的原因之一。

undefined

历经长达十多年的扩建,排异解难,贝聿铭为法国卢浮宫献上了一颗“巨大的宝石”。法国民众的严厉抗议转化为最的认可和赞许。在相关视频节目中,贝聿铭走在扩建完工的金字塔前,神采奕奕,步履坚定,有些认出他的法国人民向他点头微笑,有些对他说着“Thank you !”,他同样翘起嘴角,报以带有成功意味的微笑。

为此,密特朗总统在卢浮宫金字塔内授予贝聿铭法国最尊贵的荣誉骑士勋章。他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巅峰地位也由此获得巩固。

undefined

日本美秀美术馆隧道入口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东晋世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脍炙人口的美文,文中所描写的“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更是成为世代文人的向外所在。

在现实世界中,其实就有这样一片世外桃源——位于日本滋贺县、由贝聿铭设计的日本美秀博物馆。“这就是桃花源。”,贝聿铭首次来到这样就发出这样的感慨。在建筑过程中,贝聿铭更是借助依山傍水的优势,因地制宜,曲折有致,设计出古文中那种“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的诗意效果。

可以说,中国古诗具有的唯美意境,在这里获得淋漓尽致的体现。

如果说,卢浮宫金字塔、美秀博物馆这些建筑因为离得太远而消减大家对它的直观认识,那么有幸的是,苏州博物馆容易近距离欣赏。这座淡泊雅致的建筑,是贝聿铭的封山之作。

undefined

苏州博物馆北墙,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苏州不仅是贝聿铭长大的地方,更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钟灵毓秀,人杰辈出。鉴于这样一种文化背景,贝聿铭提出了“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保留中有创新,遵守中有突破,在吴侬软语、温山软水的姑苏古城,为世人创建出一座超凡脱俗、粉墙黛瓦、集古雅与现代于一体的博物馆。他又从宋人山水画中汲取灵感,在博物馆北墙设计出一片依山傍水、清水映石,石依粉墙的如画景观。匠心百年,作品百件。凭借一件又一件享誉世界的建筑设计,贝聿铭与华裔法籍画家赵无极、华裔美籍作曲家周文中在海外华人中并称为“艺术三宝”。

风格与态度

undefined

德国诗人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同样被贝聿铭钟爱,他把自己的建筑作品比作为巴赫的音乐。卢浮宫金字塔就像一场宏伟的交响曲,苏州博物馆便是一帧精致的古琴曲,美秀博物馆更像一首古朴的尺八。

我们从贝聿铭建筑作品中,能够看到东西方文化的有机结合与无缝嫁接,他也能完美平衡东西方两个截然不同世界的文化,并且使其有效运用于设计与实践操作之中。

undefined

香港香港中银大厦

让光线来作设计”,贝聿铭将这条设计律例运用在卢浮宫金字塔、日本没修博物馆等多处建筑当中,使建筑空间由此灵动而变化多样。不论是“巨大宝石”般的卢浮宫金字塔,还是香港“节节高升”的中银大厦、或者宛如世外桃源的美秀博物馆,包括其他建筑,富有个性的几何造型随处可见。几何形也是他进行不同设计的动力。涉足并钻研一个行业,就是多了一个看待世界的角度。建筑师这个职业让贝聿铭的眼睛学会去看。他喜欢去世界各地旅行,了解、学习不同的历史与文化。“如果要从旅行中获益,就必须先学好历史,艺术和历史才是建筑的精髓。”这是贝聿铭的事业认知。

undefined

下面小编梳理了

贝老的十个作品

与大家重温经典

【一】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二】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三】

日本美秀美术馆 (Miho Museum)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四】

肯尼迪图书馆

美国 波士顿

undefined

【五】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美国 

华盛顿特区

undefined

【六】

摇滚名人堂美国 

克利夫兰

undefined

【七】

香山饭店北京

undefined

【八】

路思义纪念堂

台湾东海大学

【九】

中国银行大厦

香港

【十】

【十】

苏州博物馆

(新馆)


undefined

▲ 苏州博物馆

贝老将苏州视作故乡,因为这里是贝氏家族的根基所在。1990年他宣布退休,虽然外界的邀约仍络绎不绝,但他决定将自己的谢幕之作,留在魂牵梦萦的故乡。这个谢幕之作,就是2002年,贝老85岁时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贝老将它亲昵地称之为“我的小女儿”。

undefined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苏州建筑风格,又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天人合一、意境悠远,堪称中国最美的博物馆!

undefined

undefined

在开馆仪式上贝老激动而自豪的说:我73年前离开中国,但根在中国、在苏州。这个博物馆新馆,就是我对家乡的一点小小贡献。

他出生于苏州望族——一个富了15代的中国家族,在金融、医药、银行多个领域均有地位,他却为了建筑设计奉献终生。

古城苏州,贝氏家族已经在此绵亘生息600多年。

尽管,贝聿铭在苏州生活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3个月,但他认定自己是苏州人。他说:“我一直知道我从哪里来,设计苏州博物馆给我一次机会去了解我的老家”。

他用了一个世纪,

让自己的建筑遍布4个大洲、10个国家。

百年匠心,

他为世界留下一座座传奇建筑。

贝老,一路走好!


来源: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微设计、江徐、北美留学生日报

编辑:王秋童
责任编辑:蒋竹云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