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即将重新开放,“老法师”揭秘修复细节
2021-05-03 09:05:05

经过近半年的闭馆维护整修,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将于5月4日重新向观众开放。建筑本体维护保养项目团队通过人工雕刻、红砖复原等修复手段,最大程度地“修旧如故”。

undefined

走过老成都北路,辅德里红砖黛墙,焕然新生,清水墙面圆缝勾边,呈现出一种秩序之美。石库门两侧,希腊柯林斯式的柱头上,毛茛层叠夹以卷须花蕾,用手工雕刻方式凿刻的五层砖石,重现了辅德里1915年建造之初的历史风貌。

undefined

undefined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所在的辅德里联排式石库门旧式里弄建筑,1915年10月由新瑞和洋行的英国建筑师覃维思、蒲六克设计,次年竣工,全部建筑一组四排,共76个单元。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就在辅德里625号李达的寓所中举行。

维护整修现场,一位中等身材的上海老“爷叔”仔仔细细不停来回巡查,不时指点正在补砖的师傅这边再磨一磨、那边嵌缝刷一刷,说起二大会址纪念馆历次整修的前因后果,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原来,他就是负责此次整修的静安装饰公司技术负责人、“上海工匠”、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修缮项目责任人吴公保。

undefined

undefined

问及此次整修过程中有何难点,吴师傅抹了抹刚修补好的墙面,告诉笔者“这次整修,最难的一个是清水墙面要重新做让墙面要透气,另一个是门两旁柱头上的砖雕要恢复原貌。”原来,二大会址纪念馆外墙历经近百年风雨,在一次又一次的整修过程中囿于当时的材料和技术等因素,填塞了水泥或砖粉,“就好像人脸上涂了层层的油彩,不透气了呀,建筑自然也就呆板了。”

undefined

undefined

这次修缮的第一步,是为墙面一层层地“卸妆”,“把高压水枪调至低压,冲洗墙面,露出最原始的砖墙。冲不干净之处,就用人工剥离的方式,直至百年前砖块完全裸露出来。”清理之后,原来砖与砖结合处的砂浆酥松钙化,要把砖抽出来刮干净重新填嵌,砖石面凹凸不平,要想方设法找到原材料人工修补,表面打磨也是手工作业一点一点慢工出细活,整修后的墙面不涩不滞,摸上去如镜面般光滑。

undefined

undefined

柱头砖雕的修复,圆了吴师傅的一个梦。吴公保师傅最初接触二大会址,尚在上世纪末,当时“二大”刚刚经历动迁,搬走居民之后的房屋,需要进行修缮。“在施工中学习施工,在修缮中学习修缮。”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吴师傅,在二大会址的历次整修中从未缺席,一次次的修复,让他逐步对建筑此前的每一处改动都了然于心,也逐步萌生了恢复柱头砖雕的念头。原来,辅德里落成之初,柱子顶端每一个都由砖雕,当时的工人师傅用传统技艺雕刻砖石,让柱头呈现灵动的建筑之美。时事推移,日晒雨淋,砖雕渐渐被风化侵蚀,原本精美的图案变得模糊。上世纪70年代,在柱头重修过程中,当时修缮的师傅囿于材料和工艺,只能以黄沙水泥混合材料替代砖,再刷上红色粉,“塑”成了门柱上的“雕塑”。此次整修,临近延安路的外立面上,16根门柱焕然新生,每一个柱头都由5层砖石雕刻而成,恢复了建筑本来的风貌。

undefined

undefined

为什么这么苦心孤诣去“修旧如故”?用吴公保的话说,要尽自己最大能力恢复百年前的样貌,把缺损的补上,把遮掩的拂去,将这座伟大的历史建筑留到下一个百年。

undefined



文/摄影:叶辰亮

剪辑:王天赐

编辑:陈云峰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