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1921》之后,黄建新的下一部作品依然关注上海 | |
2021-07-02 20:15:28 |
2021年7月2日,黄建新导演携《1921》主创团队来到上海大学,参加电影《1921》上海大学主创见面会暨党史教育活动。主创一出场,便引起现场同学的欢呼,主演张超、韩东君、史彭元、白宇帆等演员悉数出场,与在场的上海大学同学亲切互动。随后,主创团队分享了电影《1921》的台前幕后创作心得。
黄建新导演表示,五年前从上海市委宣传部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压力很大,因为十年之前自己曾经指导过电影《建党伟业》。对于1921年这一年的历史再来一遍,怎么迈出新的一步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我们团队做了三年准备,全世界搜集新素材,很幸运我们找到了以前没有发现材料,为《1921》注入了新的故事。”黄建新团队找到了日本警视厅1921年的密电。密电上说1921年6月30日,在中国上海会有一个政党会成立,其代表会从长沙、武汉、北京等地前来参会。同时,日本共产党也有代表前来,日本特高科也派了特务跟踪,这便有了《1921》中的日本方面的一条线。加上马林受到共产国际委托来中国这条线,《1921》具有了比之以往同题材电影更大的国际视野。
“我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所以对于我来说,《1921》不是文学的,不是戏剧的,不是其他的,而是电影的。”黄建新团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寻找电影表达,为此团队1:1还原了的1921年一大会址及其周边区域的建筑群。同时,电影《1921》真正回到历史的原点,客观反映1921年一大开会前后的整个故事。
黄建新同时也感谢上海市委宣传部对电影《1921》的支持,开放了许多以前拍摄难度较大的场景,让电影拍摄有了一个自由流动的空间。“我们把摄像机对准了人,对准了上海的一切。”黄建新导演认为这种场景的自由让我们对人物的表达也变得自由,塑造出更多有血有肉的历史形象。
观影结束后,现场同学反响强烈。上海电影学院表演系大一新生李佳豪表示,《1921》打破了老的主旋律题材一板一眼的特点,而是像讲故事一样,对观众娓娓道来。“红船上代表们唱《国际歌》片段让我印象深刻,开始只有李达一个人唱,后来唱得人多了起来,后来天晴了,阳光洒在每个人脸上,让我感觉到我们党的事业充满了光明的前程。”他被代表们的旺盛斗志和理想热忱所打动。
上海大学通信学院的沈先敏同学对李达对王会悟讲述用火柴烧日货的片段影响深刻。“当时的中国真的贫穷落后,不能自己造火柴,也没有自己的‘火种’。”她那时感受到中国必须要去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就是那一束“火种”。
另外,记者在活动中获悉,黄建新团队将负责拍摄以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所正规大学——上海大学为主题的电影《星辰大海》,该片目前已经立项,计划在上海大学成立100周年的2022年上映。
文:实习生郑浩威 本报记者王彦
摄影:叶辰亮
剪辑:王天赐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