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百年历史建筑与苏河美景相融,又一个城市人文打卡地标呼之欲出!
2021-09-11 20:27:45

在大理石“弹格路”上漫步,一边欣赏苏州河美景,一边就可以看到华东政法大学百年历史建筑群。这是今年7月以来,初露面纱的苏州河华政段带给上海市民的又一处特色滨水岸线。

微信图片_20210911181916.jpg

苏州河华政段全长约900米,是苏州河长宁段“城市项链”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破墙、退岸、将百年名校的整体风貌作为沿线景观向市民开放,今年以来,长宁区与华东政法大学携手规划建设“一带十点”,推动苏州河华政段滨河空间由“独门独院”转为“人民共享”。

目前,“十点”中的思孟园和格致园已建成开放,倚竹院、华政桥、桃李园、东风角、文化廊、法剧场、银杏院和海棠园8个景观节点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本月底将全面完工开放通行。届时,整条慢行步道和绿化带将串联起多元、活力、共享的滨河公共空间,百年历史建筑与苏河美景相融,又一个城市人文打卡地标呼之欲出。

微信图片_20210911181934.jpg

开放共享:百年建筑、人文风光尽收眼底

这个夏天,华航小区居民张先生养成了每天沿着小区旁的健身步道去苏州河华政段滨河空间散步的习惯。他还记得,2019年滨河步道首次开放时,最窄处仅有1.5米,只能容纳两人并行,同时,沿岸历史建筑的真容被围栏、搭建房及杂乱的灌木丛层层遮挡。现在,他用手机记录下家门口的美景,第一时间发在微信朋友圈:“变化太大了,以前只能隔着围栏欣赏校园里的建筑,如今空间拓宽了,历史建筑群尽收眼底,风景更美了。”

微信图片_20210911182000.jpg

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与居民区交界处的思孟园,是苏州河华政段滨河空间的起点,一座鲜花和绿植缠绕的廊架充当“大门”,随着四季变换还会呈现不同风貌;格致楼是华政校园中有着110多年历史的“明星楼”,此前已完成保护性修缮,如今其神韵得以舒展开来,被更多人欣赏;再往前不远,原先处于校园腹地的历史保护建筑韬奋楼,也展露着新颜……

长宁区建管委交通科负责人陈慧指点着其中的“门道”:步道拓宽至3米,颜色也由传统的红色改为与建筑风格更契合的灰色;步道进行局部抬高后,视线更开阔,提升了滨河亲水体验度;一片缓坡草坪,弥补了华政校园与步道间的地势高差,并巧妙地充当起校园的天然屏障,原先“养在深闺”的历史建筑外立面得以最大限度地打开,再搭配精致的“花境”,塑造堤外有绿、堤内有花的高颜值景观。

微信图片_20210911181942.jpg

精细质感:“弹格路”铺装由“老法师”手工完成

位于苏州河“臂弯”里的华政校园,中西合璧的历史建筑群是苏州河畔一片珍贵的人文风光带。因此,长宁区和华政方面早早明确了此次景观提升工程的理念:彰显历史建筑风貌、挖掘校园人文元素、优化滨河景观品质、激活城市公共空间。

微信图片_20210911181855.jpg

怀着对历史和城市文脉的敬畏,设计和施工团队精益求精,这里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背后都富有深意,希望市民在这处滨河公共空间漫步时能感受到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

为了与沿河历史建筑的扇形窗框纹路相呼应,滨河步道全程采用扇形“弹格路”铺装,共耗费8万多块大理石砖。为此,施工方前期组织专人赴工厂精选石材,严格采用10×10×10厘米的大理石方砖,并按照铺装实际在工厂完成首道切割,再对每一块砖编号、运输,以最大程度降低现场切割带来的污染。现场的每一片扇形纹路,均“老法师”由手工打磨、拼贴而成,铺装难度可想而知。

微信图片_20210911181949.jpg

类似的匠心故事,在此次景观提升工程中还有不少。比如,900多米的防汛墙外立面全部采用了水磨石工艺,这种工艺有着百年历史,常见于沪上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如今已不常见。设计方特意请来“老法师”驻场施工,原汁原味呈现老建筑百年风貌,传承苏州河人文气韵。

与历史建筑相得益彰的还有别致的景观照明,“光”也成为了苏州河华政段滨河空间的画龙点睛之笔。据悉,设计方充分利用滨水护栏、堤岸步道、滨水绿地等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实用又美观的照明景观。防汛墙上巧妙嵌入了隐形灯槽、步道沿线新增功能性照明,就连河畔围栏底部的色带灯光,此次改造也对其角度进行了调整,使行人不觉刺眼,白天不影响整体景观。一系列“无感”的背后,是将“精细”二字发挥到极致,提升苏州河滨水岸线的夜色质感。

微信图片_20210911181923.jpg



      文:周渊

  摄影:张伊辰

  视频:沐多

责任编辑:王蔚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