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了25载年夜饭,用匠心焕新非遗本帮菜丨文汇视讯·新春走基层
2023-01-19 15:22:23

图片

“我16岁开始接触本帮菜,做这行25年来从没有在家过过年,逢年过节是餐厅里最忙的时候。”临近春节,上海老饭店豫园店厨师长、第五代非遗传承人罗玉麟这样说,为了更多人的团圆饭而无法回家过春节,他虽然有点遗憾,但每当看到顾客们能美美地把年夜饭吃完,内心就充满了喜悦。

时长:4分10秒

图片

始创于1875年的上海老饭店原名老荣顺馆,距今已有148年历史,可说是本帮菜界一块享誉百年的金字招牌。自去年接待完最后一桌年夜饭后,已在福佑路上伫立五十余年的老饭店与顾客暂别,开启品牌升级焕新。

图片

图片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海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的保护单位,上海老饭店传承本帮味道的初心始终不变。春节前夕,上海老饭店豫园店在历经一年左右的闭店装修后正式焕新回归,用百年非遗本帮技艺为新春增添上海特色的浓浓年味。

图片

图片

“我们的新菜单主打‘非遗十二道’,包括八宝鸭、虾子大乌参、扣三丝、红烧河鳗、油爆河虾、草头圈子等传统本帮名菜,同时还有创新改良的‘迷你版’上海生煎包——拇指生煎。”罗玉麟告诉记者,所谓的“非遗十二道”全部都是自上海老饭店品牌创立以来经久不衰的招牌翘楚,不仅凸显浓郁的上海本帮口味特色,还带有浓重的本帮历史文化色彩。为了让顾客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些菜品背后的故事,他们特意在新菜单上搭配了一些文字简介,让一道道菜肴既可品尝更可品味。

图片

图片

罗玉麟介绍说,本帮菜里有很多名动一时的创新菜其实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杰出作品,当时的厨师以满足社会大众吃饱、吃好为出发点,对很多老菜进行二次创作,由此诞生了一批流传至今的本帮经典,“我们的八宝鸭就可以说是本帮创新菜的‘鼻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典型代表。”

图片

图片

多次被评为上海名菜的八宝鸭,其“八宝”是以板栗、白果、猪肉丁、鸡肉丁、香菇丁、鸡肫丁、笋丁、火腿丁与糯米一同炒拌,调制成具有上海本帮口味特色的馅芯。老饭店的八宝鸭馅料则要用到九种食材,以干贝取代味精取其天然鲜味。除了食材、口味有讲究以外,八宝鸭对外观也有高要求。“吃时只需要用筷子或者调羹轻轻地在鸭腹上一划,鸭子就像切豆腐一样被轻松划开了,这就说明火候到家了。”罗玉麟说。

图片

图片

扣三丝、红烧河鳗不只是上海老饭店的看家菜,更是本帮菜里不折不扣的两道功夫菜。前者体现的是厨师的精湛刀功,后者彰显的则是本帮菜技艺中“自来芡”技法的精妙。

图片

图片

图片

新春快乐!

吉祥如意!

0119本帮匠人.jpg



摄影:陈龙 张挺

剪辑:王卓

编辑:陈云峰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