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钧文、吴寄南:为何赚钱的海外日企集中落在上海? | |
2018-10-26 22:09:47 作者:李念 |
2018年10月25日,“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招待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日本在华企业六成盈利,15%持平,在沪企业有一万家。”今天(26日),安倍首相访华第二天。下午,上海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傅钧文、上海市日本学会会长吴寄南给本报记者出具了一组数据,力在说明:在中日“铁桥”上,中日经济关系走过不平凡的40年,而同期上海与日本的经济关系是中日经济40年健康发展的典范。
40年前,中日从“吊桥”到“铁桥”,此后四个文件奠定基调
1978年10月,中日完成《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署后,福田纠夫在庆祝酒会上说:“6年前,由于两国政府发表了实现邦交正常化的联合声明,两国之间搭起了吊桥。这次由于两国签订了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两国之间又搭起了铁桥。”1998年,中日签署第三个政治文件《中日联合宣言》,2008年,中日签署第四个政治文件《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
40年对外开放中,上海在中日经济中始终居前
40年间,在中日经济关系这座“铁桥”上有多个渠道,在每个渠道中,上海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傅钧文以外贸、对外投资、技术引进三个基石为例指出,在外贸方面,上海对日贸易不仅在上海对外贸易,而且在整个中国对日贸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1995年上海对日出口35.24亿美元,占比30.4%,接近上海全部出口的三分之一,占同年中日对日出口12.4%。2017年在上海外贸中,对日本贸易占比11.0%,国别上仅次于对美贸易。2017年在全国对日贸易,上海对日贸易占17.3%。中日贸易特点:第一,增长平稳,没有大起大落;第二,大的贸易摩擦较少,只有1990年代几起农产品贸易摩擦(大蒜、蔺草)。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傅钧文
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虽然在上海改革开放初期,外商直接投资中日资较少,但日本直接投资后来居上。在1990年,日本直接投资占上海全部外商直接投资的27.5%,不仅超过美国的直接投资,而且还超过来自港澳台的外商直接投资。至2017年底,上海从日本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超过200亿美元,在国别方面居第一。
在理论和实践上,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提升东道国的产业结构。日本对上海直接投资的作用也是如此。此外,日本直接投资还具有资金到位率较高、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等特点。
在技术进口方面,上海与日本的关系更密切。1987年上海引进日本技术金额占上海全部引进技术的43.9%。时至今日,上海从日本引进技术依然在多数年份里在上海引进技术中独占鳌头。上海从日本引进先进技术,不仅有力地支撑了上海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且还起到了向中国其他地区技术扩散的作用。上海从日本引进的特点是虽然尖端技术较少,但适用技术较多,更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当前来华日企六成盈利,在沪日企占来华30%
吴寄南引用日本外务省领事局的统计,日本海外企业的48%在中国,共33800家,在华东有22000家,在上海有10000家,这个数字等于日本在东盟十国的企业总数,占总比的29.58%。而在美国的日资企业是7849家,当然它规模比较大,营业额比在华企业大得多。据中国日本商会调查,在华日资企业60%是盈利的,在全球居高;15%是持平,20%在调整期,退出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此次安倍访华,日本企业界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说明,40年来,中日在经济上是双赢的。
上海市日本学会会长吴寄南
日本股市收益率上升至9.8%,62.5%的股本回报率高于全球
展望未来十年,傅钧文认为上海与日本的经济关系还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从日本来看:1、经济上通缩基本结束;2、私营部门资本支出首次出现持续增长;3、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在过去的5年里是G7集团里增速最高的;4、MSCI(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国家指数中的日本股票净资产收益率(ROE)已经从2012年的4.4%上升至目前的9.8%,与MSCI国际指数的差距从7.6个百分点缩小到2.5个百分点;5、过去5年,在日本24个上市股票板块中,有15个板块的股本回报率高于全球同行。
老龄化少子化凸显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化领域优先
人们分析日本经济走势,多关注日本老龄化的问题。但随着日本对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投资增加和科技进步,日本在应对老龄化方面反而开始具有日本独特的优势。因此,傅钧文分析,在宏观方面,未来随着投资增加、劳动力参与率提高和技术移民的增加,日本的名义GDP增长将进一步加速,将从目前的1.5%上升到在2021-2025年的1.8-2%。
日本为解决老年人的医疗问题,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老年医疗制度
中国与日本的贸易额现在超过了日美的贸易额,今后进一步扩大的余地还很大。人均GDP方面,中国赶上日本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这决定了中日经济合作还有巨大的空间。
对日战略中,上海可做参与者、推动者、建议者
傅钧文指出,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口岸和经济中心城市,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中扮演着重要的门户作用。在中国的各大城市中,上海距日本距离最近,是与日本联系最为密切的城市。这些基本条件决定了上海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可以,而且应该扮演十分重要的桥头堡的作用。
在实施对日关系的战略中,上海肩负着重要的任务,需要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个角色包含着主要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建议者三位一体的角色。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关系是要通过国内各个地方具体实施执行的,上海是与日本联系最为密切的国内城市。从日本来说,绝大多数的日本人对上海抱有好感和强烈的兴趣,上海是对于日本来说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促进国际大都市战略实现,为国家亚太地位强化作贡献
在发展中日关系中,上海的定位与目标应是:在国家整体外交战略中发挥经济大都市的作用,通过不断增强上海对日本经济的重要性,扩大“中国机遇论”在日本的市场。由此,傅钧文建议,在坚持国家主权和国家核心利益的同时,坚决发展上海与日本经济关系。上海要充分利用自身经济规模大,城市开放度高、消费市场大、与周边地区联系广、发展机会多等多方面的优势,从提升自身在亚太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出发发展中日关系,既促进国际性大都市战略的实现,又为国家在亚太经济格局中地位的强化作出贡献。
作者:李念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