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维明获国学终身成就奖:国学未来的发展在这四个字
2018-11-19 15:23:32

1347254713.jpg

有些事情,你不做有的是人做;

有些事情,你不做便没有人做,

做了也不见得有效果,不见得被人称道,

但做和不做,就不一样。

——杜维明

昨天(11月18日)下午,“致敬国学: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在北京举行颁奖盛典,著名学者杜维明先生(文汇讲堂第113-1期嘉宾)荣获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今年7-8月,在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举办前后,由文汇讲堂工作室携手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华东师大哲学系共同呈现的含杜维明在内的“24位世界哲学家”访谈录精彩纷呈,其汇编丛书也将于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表彰的是长期从事国学研究,在国学研究领域取得卓著成就的、德高望重的健在华人学者。杜维明先生因近来身体不适特意委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张学智作为代表前来领奖,并通过视频的方式发表了获奖感言。他表示,现在意义上的国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而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学问又有区域的价值,也有全球的意义,是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一个特殊方向。我们不能够封闭傲慢,必须以开放的心灵来了解国学在各个不同的层面所体现的价值。我们当然绝对不能妄自菲薄,因为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的认同。国学为我们带来了一个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机会,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的发展,和一度一度地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开展新的领域,开展新的视野。

【颁奖词】

他生于大陆,学于台湾,弘道于天下。当华夏文明不绝如缕之际,他以弘扬儒学为志业,以存续国学为担当。于中华巨轮扬帆远航之时,他以全球视域为宣讲,以哲学反思为己任。身处海外,却时刻关注祖国发展与文化演进;复兴儒学,亦始终不忘时代话语与批判精神。他以毕生心力,搭建中外文明的彩虹桥,推动文明交流和对话;既有感于华人遍布而竭力推动“文化中国”之认同,又立足于中华智慧而深刻反思西方启蒙之不足。昔儒有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者斯人,其庶几乎!

【杜维明获奖感言】

尊敬的各位学术先进,尊敬的学术同仁,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在这个颁奖现场,我感到非常惭愧、恐慌。首先我对国学的研究是很有限的,所能掌握的资源不多,即使是所谓终身,所获得的成就也只是大海中间的一勺水。

可是我很珍惜这样一个机会,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谈一点自己的心得,一种感受,一种体知于身的,自家体贴出来的东西。正因为目标比较集中,而且讨论的范围,是国学伟大传统中间的一部分,但是即使是这样一部分,即使是这样集中的一点,它的意义也是深刻的,是深远的。

我自己个人的感受,事实上是深刻的,能够提出来向大家请教,能够在这样一个机会来说明我的一些感受,我是非常非常感激,也认为有这样一个机会发表一些自己的感想,就算是终身难得的机遇,请大家批评指教。

1920420391.jpg

杜维明通过视频的方式发表获奖感言

国学是具有全球意义的地方价值

其实,现在意义上的国学是具有中国特点的,而这个具有中国特点的学问又有区域的价值,包括受到中国文化圈影响的东亚各个地方,乃至于东南亚,也有全球的意义,这是一个国际性的学问,不仅是一个地方性的学问,是一个有地方价值,而有全球意义的学问,是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一个特殊方向。

因此,我们不能够封闭傲慢,必须以开放的心灵来了解国学在各个不同的层面所体现的价值。我们当然绝对不能妄自菲薄,因为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的认同。

国学为我们带来了一个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机会,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的发展,和一度一度地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开展出来的新的领域和新的视野,最终实现全球化。

国学楷定于《六经》,孔子以“仁”发明斯道

马一浮先生楷定国学是以《六经》为主,这个观点我能够认同。但是,我了解到今天意义下的国学,也就是从事于中国学术研究,古今乃至中外,和中国学术研究有关系的议题,它的范围当然是非常的宽广,但是从《六经》的角度来了解,我们特别想突出,在中华文化长期发展过程中,孔子的地位。“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中庸》),他这种删定六经,述而不作的精神为我们保存了三代(夏,商,周)以来、千年以来在孔子之前所发展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展现未来,为过去好几千年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的文化是开放的,因此我们的发展不仅是在孔子的传统,也包括了各种不同的学派。大家知道我们从印度学佛教,变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还有以后西方的学术,特别是西方的科学与民主,乃至西方的宗教传统,也都对我们有非常深刻的启发。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也就是说他是一道明亮的光芒,使得在中华大地所发展出来的各种不同的、伟大的文化建树,都能够朗然,不只是在一个混混沌沌的情况。对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能够在世界上提供什么样的资源,能够为人类做出什么样的贡献,这些课题形成了中国民族的基因(DNA),这是一种说法。

《六经》体现的“人”是从各个不同的维度来了解人的完整性,表现人丰富的内涵。《诗经》的传统表现了人的感情世界,也就是表现了一个感情的人;《书经》所代表的表现政治的人,关怀政治,关怀国家大事的人;《礼》的传统表现了社会的人;《易》的传统表达超越永恒,追求价值意义的人;《乐》表现了一种艺术的精神;《春秋》表现了历史的人。人的自我的身体、心知、灵觉和神明如何能够统一,人与人之间如何能够有一种良性的互动,人能够与天地万物建立怎样和谐的关系,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圆融人,这就是儒家所体现的“仁”,仁爱的“仁”,仁义礼智的“仁”。

杜维明.jpg

杜维明在今年8月举办的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上致辞

国学是为己之学,孟子“十字打开”

南宋陆象山(陆九渊)特别欣赏孟子所谓“先立乎其大者”,他说“夫子以仁发明斯道,浑无罅缝”,是仁道全面的显现,在孔子的思想中透过仁爱的仁而体现出来。当然仁本身就包括了礼、义、忠、信、慈各个不同的道德的价值和人生的理念。

所以孔子建树仁道,也就是仁爱的仁道,仁者人也,孟子所说的,合而言之,道也。

所以仁爱的仁和一般的人的人,是能够互相关联的,所以象山说孟子是“十字打开”,整个人文的现象,完全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我曾经提出“士的自觉”这个观念来了解孟子,也是孟子的思想中间他的自觉,还有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代表着一种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必须能体现的全面价值。

在儒家传统里面,没有其他精神传统中间的一些“先知”,比如传教士或者和尚、神父、法师(Guru)。但是每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发展,能够通过自己的自觉,负起承继发展文明的责任。所以说“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章句上 13:13》),就这种为人文的世界创造价值的努力,虽然和富强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对人的存在,人的永恒的发展具有极深刻的意义。

而这套学问,也就是孔子曾经强调过的“为己之学”,也就是身心性命之学,也就是一种为了建立个人人格,而通过“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方向,能够为所有的人类创造价值,提供了一条宽广的思路。这一条思路是讲的人格主义(personalism,既不是个人主义,也不是集体主义),这一条思路为所有的人都创造了一个可以自我发展,可以自我完成,可以和其他的人进行健康互动的条件。

顺着先贤的思索,提出精神人文主义的四个向度:己、群、地、天

近来,我想提一个比较宽广的理念,是顺着孟子学问的途径发展出来的。这中间也当然包括子思子(孔子的孙子孔伋),后来的董仲舒以至宋明儒学,特别是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象山,再发展到王阳明、刘宗周(刘嶯山),也包括韩国的大儒,像李退溪,乾嘉学术包括戴震。顺着这些先贤的探索,我所想要提出的一种价值和理念,也是宽广的人文途径中不可或缺的。这个理念,如果我们用现代的一种平实的语言来描述,它是一种精神性的人文主义(Spiritual Humanism),它包括四个完全不可分隔的侧面(向度),每一个侧面有它独立发展的价值,同时又和其他的侧面有紧密的联系,这就是己、群、地、天。

2423.jpg

具有118年历史的世界哲学大会首次落户中国北京,“学以成人”主题由杜维明提出,得到全球哲学人共鸣

第一就是己,就是自我,个人的主体性和个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就存在于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上,只要是人,他本身就有尊严,就有价值,我们就应该对他不仅了解,不仅尊敬,而且要学习,互相参照。这样一个人他是自由的,他是平等的,他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同时这样一个人和其他的人有互动的关系,因为人是一个关系网络的中心点,这样的一个人作为人与人之间交互来往的中心点,又能够和社会各个不同的层面包括家庭,包括邻里,包括社区、国家乃至这个世界,进行一种健康的互动,使得各种不同的小集体、中集体、大集体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信赖社群,fiduciary community),而不仅是契约的基础上,来成就人类全体社群。“群”是精神人文主义理念的第二个向度。

同时,人类作为整体,和地球是有不可分隔的关系,如何能够和地球保持持久的和谐?地球是支撑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最丰富的资源,它不是一个身外物,不是一套可以由我们来利用,由我们来掠夺的资源,它本身就是我们的主体与主体之间互相能够交融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人类主体性中不可分隔的侧面。“地”是第三个向度。

除了地球所代表的价值以外,在儒家传统也特别突出天的价值,这是精神人文主义的第四个向度。“天”不仅是外在的超越,具有永恒价值,它同时也是内在于每一个人心中,能够体现价值的一种永恒的创造力。所以人和天,是一种相互相辅相成的关系,此谓“天生人成”。人必须能够超越狭隘的个人主义、社群主义、家族主义、国家主义,乃至人类中心主义,“天”人之间能够成为一种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

因此,一个精神性的人文思想,包括个人,通过个人的一己之学,体现孟子所谓“先立乎其大者”,人是大体,不仅是小体,而是能够体现一个人能够和天地万物形成一体的基本精神。

人同时是在与其他的人之间交互的发展,这能够丰富人的内容,丰富人的资源,体现一种包容的同情之感。人又在地球的世界里,能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这讲的人不就是一种特殊的人,而是每一个人,只要是人就有的一种内在的不可分隔的价值。

同时,人和天有天人相应与天人合一的这一种宏观的理想。

1542830645.jpg

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张学智受杜维明先生委托领奖,湖南大学党委书记邓卫(左)、一点资讯CEO李亚(右)为其颁奖

国学的精神:和而不同,天下为公

最后想提到张载实践“仁者以天地万物一体”的气度,我把天乾当做父,而地坤当做母,我既是一个那么微小的那么狭隘的脆弱的人,但我存在他们之间,感觉到有一种温暖,所有覆盖于天地的都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所有能够导向天地无穷发展的进程,都是我们本身的信奉之中所具有的价值。因此,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所有的物,天地万物都是我的伴侣,我是在这样一个世界中存活的。

这一种理念使得我们感觉到人“以和为本”。人是有各种不同的差异,每一个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路,但是每一条不同的路都可以和其他的路能够进行一种健康的互动,走上一个殊途同归的方向,这种大同的、孕育万物的、以天下为公所代表的极高的理想,它是潜存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成为一个人,特别是能体现形成人所不可或缺的资源。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价值,每一个人的尊严,这也是我们能够互相努力,共同发展人类事业最终极的理由所在。我们能够参加这种宽广的哲学的工作,国学的工作,我们感觉到无比的荣幸,同时也感觉到一种责任和一种义务。

来源:精神人文主义SpiritualHumanism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李念

0
还可以输入300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