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类时代,短期意识正在夺走思考力? |哲学广播剧⑰ | |
2019-07-26 11:52:20 作者:文汇讲堂 |
概念、逻辑、推理……最强智慧大脑是如何练就,他们是如何走上哲学之路,留下哪些烧脑著作,他们心目中哲学和世界有何关系? 每周二、五,世界顶级哲学家访谈的学术
广播剧将为你揭秘!
请戳视频,喜欢请转,有兴趣请加盟众声喧哗(留言)
上期回看:科技未诞生,已存在伦理的对和错?|哲学广播剧16
情节概要:
物理老师文慧多年来一直非常关注科技哲学的有关研究,可是每当她在课堂上讲起哲学话题,她的学生——沉迷于实验室的学生蒋堂却总是昏昏欲睡。在蒋堂看来,与发生在实验室的科技不同,哲学发生在“摇椅”上,而且总是披着一副高深莫测“生人勿近”的外壳,让人听了便要退避三舍。恰逢文汇讲堂的哲学面对面活动请来了三位科技哲学家——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伊万多·阿伽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斯乔平,具身认知理论哲学家加拉格尔教授。在上一次拜访阿伽西教授之后,不知不觉产生兴趣的蒋堂跟随老师文慧开始了与下一位哲学家——斯乔平的对话。斯乔平教授健朗善谈,当他谈到生物控制可能带来的后果时,蒋堂开始深刻意识到哲学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斯乔平之访看点:
*历经苏联到俄罗斯的变迁,也曾被官方哲学排斥的斯乔平教授拥有怎样特殊的哲学之路?
* 斯乔平提出了文化遗传密码的观点,在他的理解中,当今世界的文明可以划分为技术基因型社会和传统文化社会,有着不同的基因密码,两者是怎样的关系?
*斯乔平教授认为会聚技术在改善生命质量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危及生态的新地带,它们怎样体现?
*1950年代的人文科理科较为平衡,带来的优势是推理能力强,斯乔平认为,当代人数学能力急剧下降,会导致推理能力下降?为什么?
剧中角色:
斯乔平,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部哲学研究所教授。
饰演者:耿保生(复旦大学教授)
文慧,蒋堂的物理老师,关注科技哲学的发展
饰演者:王葆瑜(中学历史老师)
蒋堂,物理系学生,对新兴科技好奇,但对哲学不了解
饰演者:王铸(华东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大二学生)
画外音:张迪(自贸区汽车行业企业主)
编剧:薛艳
录制、合成:袁圣艳、邵家俊
监制:李念、徐竹
传播:薛艳
鸣谢:
原采访: 华东师范大学-迈阿密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章含舟,武汉大学-迈阿密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陈欢。
撰文:章含舟;综合核校:章含舟、陈欢(文汇-复旦-华东师大联合采访组);俄文翻译:钱宗旗(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王时玉(华东师范大学)。
原采访发起单位:文汇讲堂、复旦哲学学院、华东师大哲学系,
指导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24届世界哲学大会组委会;2018年3月至7月
访谈更多详情请看文汇讲堂第五本专著《在这里,中国哲学与世界相遇——24位世界哲学家访谈录》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8年12月;文汇APP中2018年7月31日至8月25日系列访谈。
文汇讲堂第五本专著《在这里,中国哲学与世界相遇——24位世界哲学家访谈录》(左);2018年8月8日,文汇讲堂公众微信刊发斯乔平的访谈(右)
等待众声喧哗(留言导引):
1,四位配音演员的声音是不是渐入佳境?听完这期您是不是也对会聚技术产生了担忧呢?
2,斯乔平教授对儒家和道家思想的解读是不是让人眼前一亮?对您有什么启发吗?
3,消费社会中,您认为人们确实不自觉成为了“只有意见而没有知识的人”吗?
……
>>>原访谈阅读:
24位世界哲学家访谈⑩|斯乔平:科学哲学如何塑造更好的“后人类”社会
作者:文汇讲堂
编辑:袁圣艳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