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望、雅文学承继、评论影响、减法写……张炜七答
2019-09-16 13:59:02 作者:张炜 郜元宝 陈众议

171724413.jpg

【导读】在昨天(9月15日)上午的第137期文汇讲堂《心灵世界的多维解读》上,300余位听众到场聆听中国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从事文学创作四十年的历程和感悟,互动环节,金融、地产、教育等诸多行业的听众争相提问,更不乏文学爱好者、写作者的专业提问。本期讲堂由上海交通大学和文汇报社共同主办,交大外国语学院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心和文汇讲堂承办。本篇分享现场互动精要。

被遮蔽的齐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基因

提问1.jpg

金融从业者谈佳隆:中国自古以来有深厚的农耕文化传统,现当代作家的写作有很多都是贴近乡土生活经验的;而西方崇尚海洋文化,擅长以自由开放的个体意识思考自然、宇宙。时下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我们中国的作家很少触碰这类宏大叙事的话题,大多执着于本土经验。请问这种文化困境该怎么解决?

张炜:中国是农耕民族,西方是游牧民族,大致看是如此。一般认为,中国是一个逐水而居的内陆国家,但是也不尽然。农耕文明与中国的正统文化——儒家文化一脉相承,这使得大家都忽略了我们文化的其他方面,比如齐文化。齐文化是一种海洋文化、商业文化,倡导幻想和自由、开放和冒险。所以,中国也有海洋文化的基因,只是齐文化长期以来被儒家文化淹没了。随着我们对海洋、天空、太空的认知的提升,那一半被掩盖的海洋文化特性也会慢慢浮现。

当代文学表达精度提高,作家创作当用减法

提问2.jpg

山东师范大学赵京强:在今天这个时代,您对孔孚老师“文学创作应该用减法”有什么看法?

张炜:孔孚非常会用减法。他有一首诗叫《峨眉山》,内容极简,把减法做到了极致:内文只一个“雾……”,快简得没字了。他这个大方向是对的。看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大文豪写的经典名著,都是着大把使用文字,写人物及风景,洋洋洒洒几万字。现在的文学作品已经没可能这样奢侈了,所以必须使用减法,要尽可能用极简练的语言,更用心地领悟,用更绝妙的方法,做出与以前作家同样的表达精准和刻画力度。其实越用减法难度越高,这对中国当代文学提出了很多不可企及的高标准,但是不要畏惧。要记住网络时代可读的文字太多,人们消遣的方式太多,也正因为如此,今天的文字的使用才尤为苛刻。一个作家要能把别人吸引到自己的文字面前,需要多少刻苦的训练和坚守,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旧体诗被边缘化,今天仍呼吁传统格律的价值

提问5.jpg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夏成程:我是个旧体诗写作者,我觉得现在不是旧体诗创作出了什么问题,但大家误以为旧体诗已经是一潭死水了。确实旧体诗还没有一个合适的评价体系,像李白、杜甫、陶渊明这些诗人,首先是时代成就了他们,当时都像吃饭喝水一样写诗。请问怎么看待当代传统文学沉寂的问题?

陈众议:文学发展是有规律的,但一般来说文学和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对等。譬如所有民族大抵都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同时也会有歌谣。神话传说同歌谣结合就有了史诗。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产生得早,古代的史官地位又高,所以怪力乱神之类的神话传说从先秦开始就逐渐走向衰落。汉民族没有史诗,但我们少数民族史诗很悠久,有的一直延续至今。像戏剧、抒情诗、小说,直到传记,这和人类文明走向密切相关。当然,格律诗在抒情诗的大板块中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格律诗到现在还没有消亡,只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逐渐从主导到了边缘,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格律诗没有价值。比如毛主席的诗词在全世界的流布之广泛,除了《道德经》,基本上没有可以比肩的,更不用说其他现代作家作品。这里面有许多很复杂的因素,包括话语权、时代流变、文化诉求等。格律诗涉及我们的母语传统,在今天仍有价值。我是高考增加语文权重的提倡者,几十年一直在呼吁,我认为如果中文守不住,中华民族就没有前途。因为它是我们心灵最强大的纽带,就像故乡是我们的另一种根,另一种纽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走出当代文学精致的瓮

提问6.jpg

美国西肯塔基大学终身教授、图书馆领导顾问班子成员袁海旺:我很荣幸获授权翻译了张炜的《刺猬歌》这部小说,明年将在美国出版,请问这部小说在张炜老师所有作品当中的地位是什么?

郜元宝:《刺猬歌》出版之后,我发表过一篇文章《走出当代文学精致的瓮》,谈了一些感想。当代作家各人有各人的文学源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不一定非要熟悉中国现代文学不可。很多当代作家的文学源头不是现代文学,而是来自国外、来自古代,甚至是自己创造的。我认为《刺猬歌》是张炜把自己的文学真正和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些主题(特别是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思考)贯通了,因此走出了中国当代文学某些自己设置的陷阱。

诗性写作未必完全学西方,中国自有雅文学源头可继承

提问呢7.jpg

地产行业于先生:外国文学一般讲究写作技巧如意识流等,而中国文学的分类一般是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在1980年代中国当代作家学习外国技巧,怎样看待中外文学的不同?怎么样将外国的方法引用到中国文学里,把中国文学翻译到外国去?

张炜:中国现当代小说为什么学习西方比较多?我们这里讲的文学大致是指纯文学(雅文学),中国的小说传统,大部分中国现当代小说家没有继承,似乎也没有太多继承的路径。中国当代的纯文学(雅文学)小说,大致上继承的不是中国小说的传统。因为中国传统中最发达的不是小说,而是散文和诗。中国传统上的小说大部分是通俗文学,属于广义文学的范畴,纯文学(雅文学)是狭义的文学,不包括通俗演义、言情等小说。

中国的雅文学小说,在四大名著中只有《红楼梦》,另外三部都是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有一个特点是吸收了很多通俗文学的元素,但比通俗文学高。由于中国的雅文学小说源流很短,因此中国现代小说不得不大量借鉴西方,国外的意识流包括西方古典主义的创作方法,中国都有,深度和高度另当别论。

但是不能因为中国雅文学小说的源流很短,当代作家就要完全放弃对于传统的借鉴。雅文学传统在中国源远流长,表现在《诗经》、诸子百家、《史记》等经典中。中国被称为“诗书之国”,我们的“诗性写作”,不一定要完全学习西方。今天的《读解古典文学专著系列》四卷本,就是努力向中国雅文学源头靠近的一部分努力,是一个实践和一个思考。

推荐作品:小说《我的名字叫红》《鲁迅杂文选》和赫尔岑《往事与随想》

提问呢8.jpg

移动互联网从业人员吴坤:刚刚有提到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可否推荐三本书,除了您之外的作品,一本是小说,两本是非小说?

张炜:小说我推荐《我的名字叫红》,是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穆克创作的长篇小说。这个作家写得外形上很通俗,心思却非常细腻,这方面应该向他学习。他的好作品很多,但这本最突出,具有通俗的外壳,雅文学的内核。

两本非小说,我推荐《鲁迅杂文选》,虽然写作的时代和现在相比有很大变化,但一些根本的人性问题、文化问题以及社会问题,都有可比性。鲁迅的杂文构成了史诗性的“长篇小说”。很多人说这么伟大的作家怎么没有长篇小说?其实,鲁迅全部的杂文相当于一部浩瀚的史诗,在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罕见的丰碑。

第二本是俄罗斯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两大卷,巴金译本,凤凰出版社又出版了全译本,是一部史料、个人心灵,文学性全部达到高峰的著作。虽然读起来有点艰难,但一旦读进去会感觉受益良多。

进入“非诗时代”,但要记住诗依然是文学的核心

提问9.jpg

浦东某公司职员谢志强:我刚刚学习写作,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请问在小说、诗歌、散文中哪个题材的写作难度最大?

张炜:我觉得诗最难写。诗是整个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时代变了,诗的时代过去了,不仅是中国,俄罗斯从普希金之后也几乎就告别了这个时代:尽管不断出现革命诗人、现代诗人,但大致还是走向了小说和散文时代,中国如此,整个世界也是如此。但无论写作实践怎么变,只要有文学这一顶皇冠在,它的明珠就是诗,诗搞明白了,文学也就搞明白了。一个写作者如果富有强烈的诗性,他一定是个大诗人,所谓诗性多强作家就有多大,作家的很多问题出在他本质上不是诗人,只是一个通俗的故事人、一个娱乐工作者。

从这个意义上会发现,诸多文学形式里面,达到最高峰的就是诗。不是诗的时代里面,让他专注于诗很难,也正因为难,真正的大文学家不一定写诗,但却本质上的诗人。高尔基是苏联文学界泰斗,威望很高。他主要创作小说,但也爱写诗,他写了好多诗,只是不好意思拿给人看。有一次他忍不住将自己的诗交给当时正走红诗坛的马雅可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看着看着,就忘了面前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物,竟然斥责说:“这写的是什么东西!不行不行!”这样一会儿,马雅可夫斯基见对方一点声音都没有,抬头一看,这才发现高尔基正用大拇指抹着眼泪。后来马雅可夫斯基回忆这一段说,我当时多么不懂事,竟然斥责他,但是心里也有点自豪和小得意。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大文学家都是诗人。我们走入了非诗的时代,但是要记住,诗是最高的,是文学的核心。

雅文学一定要扣紧时代之弦、精神之弦

提问10.jpg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去年在第125期文汇讲堂贾平凹专场上,我发现40年一直坚持写下来的作家,比如1980年代的作家从原来的开放、拥抱转向回归,但大多数作家在回归过程中的作品质量越来越低了。我一直看您的小说,感觉始终保持着质量,您是如何做到的?

张炜:一个作家写了10年,精神很饱满,但15年、20年后依然不能重复自己,就比较艰难。总是写农村或者写什么地方就是重复?并非如此!有评论说,“从福克纳的邮票般的土地上里看到世界”,这是一个比喻。是否重复,在于看其作品是不是仍然保持一种饱满的张力,有新的思考,能够回应时代的最新问题。会读的人能看到作家的精神,听到时代之弦被扣响的声音。情爱、武打、破案、社会文化谴责小说,就一定是通俗文学吗?一般是这样。但通俗文学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不太关心时代最敏感、最重要的问题,比如人的自尊、精神层面的东西。写什么内容没有关系,通俗作家可以写眼前的社会问题,也可以写近在眼前的矛盾,雅文学也可以写战国春秋时代,但却要紧扣时代之弦。雅文学一定是紧扣时代之弦的,这不仅看作家的语言,还要看时代的精神之弦有没有扣响。

好的评论家就是作家,只是表述方式不同

提问11.jpg

上海外语学院文学研究院研究员周敏:我研究英美文学,2008年曾全程陪同2006年诺奖获得者访华,在一场事先安排确认好的这位作家的中国学者研讨会前,这位作家提出要离场,让全场学者非常失望。请问,评论家的评论和研究对您的写作有影响吗?他们的看法您介意吗?

张炜:在我眼里,好的评论家就是作家,只是换了一种表述方式。作家有糟糕的,评论家也有很糟糕的,但我们要跟踪、寻找这个时代的好作家。有人说当代没有好作家,过去才有,或外国才有,不足够遥远就不愿意说好,这是胆怯的表现。当代有好的作家,要去寻找。作家是广义的,有的写散文,有的写诗,也有的写评论。

好的评论家就是大作家,他们对内容的敏感、语言的精度、思维的高度、精神的力量等,一点也不亚于其他作家,可以说他们是同行。千万别把翻译家、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等等分得太清,他们的表述方式、运用的逻辑推论等不尽相同,但是内在的力量和高度是相同的。在交流中,好的评论家怎么评论不重要,他会启发,应引以为荣地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是不能找差的,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                   

(整理:袁琭璐、闻逸、李念)

【精彩瞬间】

AD2I8935ok.jpg

讲座结束后,听友们有序排队等待张炜签名

AD2I8862ok.jpg

最佳提问者与嘉宾合影,奖品为《张炜读解古典文学系列》(四卷本),《独药师》《艾约堡秘史》签名本

AD2I8903ok.jpg

嘉宾和主办方等合影

_LIU3825.JPG

文学爱好者们踊跃购买张炜读解古典文学系列专著

相关链接:

张炜:今天,写作者需要更加持守和专注|137期主讲嘉宾

张炜:当代作家要警惕聂鲁达描绘的“黄昏广场叫喊”

编辑:袁琭璐

照片整理:袁圣艳

现场摄影:邢千里、周文强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