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陈凤英:中国世界经济关系的“至暗时刻”已过 | 防疫·专家谈
2020-02-07 13:06:12 作者:李念 陈凤英

timg.jp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

为何说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短期不小,长期不大?世界经济组织为何说中国还有“政策空间”,具体有哪些?为何说国际经济关系上已经出现了“转机”?2月6日,文汇报记者李念连线采访了在北京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讲堂第122期嘉宾),她对目前的经济趋势和中国对世界经济形势影响做了深度分析,指出:2020年世界经济增幅2.9%,要修高的可能性不大了,中国经济增幅在5.7%也是健康的。

与非典相比,服务业已占53.9%,春节黄金期至少1.5万亿流失

文汇报:新冠病毒疫情发展至今,专家和民众都在正视一个现实:抗疫之战要取得完全胜利,恐怕要有“持久战”的心理准备。2003年非典起于2002年11月,大爆发在3月,到5月下旬平息,前后维持了6个月。这次平复期是否一定短于非典?因为新冠病毒传染性比较强,疫苗尚在研发中。目前很多经济专家依据非典经验都做出了“疫情对中国经济长期无大影响”的论断,您是如何判断趋势?为什么?

陈凤英: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非典只能做相对比较,不能做绝对比较,因为有两点不同。第一,17年后,中国的产业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2003年还是工业的二产为主,当前以服务业的三产为主,占据53.9%,以农业为主的一产只有7.1%。这次受到冲击的服务业显而易见的就有餐饮、电影、旅游、物流、运输、消费等。第二,疫情爆发的时间不同。2003年是在3月,已经过了春节的黄金消费期,这一次正逢春节,消费为主的餐饮、电影、旅游几乎全线停滞。2019年7天的餐饮收入为1万亿,十大影院收入75.7亿,旅游收入为5000亿。因此我们来盘整一下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和贸易。消费在2019年占据GDP收入的60%,2018年更高,为67%;去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20.7%左右。这次消费几乎停滞,贸易呢,世卫组织宣布中国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第一时间段就有70多个国家提出要暂停往来的申请,此后有很大转变。朝鲜第一个关闭了中朝边境,一般来说,“越近的国家越容易忧虑、越落后的国家越容易忧虑”。当然,2月5日是一个转折点,大家都从电视里看到,在大雪纷飞中,柬埔寨首相洪森来访,患难见真情,标志着国际贸易氛围的缓和。

消费停滞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直接会危及中小微企业,而它们目前是就业、税收、市场的主力。错过了春节黄金消费期后,接着那些生产性企业面临着正月十五复工后的人力、原材料周转困难,人员不流动或者缓流就招不到工人。当然,为了防控疫情,这些都是需要付出的代价。

所以,我们一方面不必恐慌,但另一方面要正视防控疫情带来的现实,看清哪几块是需要先救的领域。

不掉以轻心也不必恐慌,已看到各种转机,平息时间不会超过非典

不过,我对整个疫情平息所需要的时间并不那么悲观,我不认为会像非典那样长到6个月,全国民众知晓其实在1月20日,至今才过了20天不到。不能说拐点,但可以说类似的转机其实已经出现了。首先,2月2日火神山医院已经由军队管理,前几天,方舱医院已经建立,四类安置迅速启动,地毯式地排查在进行,入驻武汉的国家领导人孙春兰已经说了是“战时状态”。最近一周是强力措施。第二,我们看到武汉确诊人数和疑似人数的增长说明筛查能力大幅增加,离稳定不远了。5日又出现了2月来第一次人数下降。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武汉缓和了希望就不远了,而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很多自身就有财政能力去控制疫情。所以,在我看来,第一阶段抗击疫情可以说是赢了。第三,这是对全中国巨大的考验,但是中国历史上这样的考验并不少。1976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相继去世,又发生了唐山大地震,不是都挺过来了吗?何况这次疫情中,中央政治局决策非常得当。这样重大的疫情,就是全年GDP增长受到1个百分点左右影响又怎样呢?当然,后期会有增幅来缓冲,即便2020年GDP增幅破了6%,在5.5%-5.6%之间,也没有什么大碍,如果到5.7%,“翻两番”的目标就不太会有影响。所以,在时间节点上,或许全国两会会延迟,但3、4月之际预计就会基本平息,我对此比较乐观。

综上所述,我个人对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影响是这样研判的:短期冲击会大于非典,但长期不会有影响。一季度受影响,二季度恢复,三季度增长,四季度正常。

武汉市已征用11家场馆改造成“方舱医院”.jpg

武汉市已征用11家场馆改造成“方舱医院”

制度优势凸显了集中力量和顶层设计,“官本位”劣势也需要反思

文汇报:您刚才说到政治局决策作出强力措施,确实非常鼓舞人心,是否也显示了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和自信?

陈凤英:从制度自信上来看,我个人认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方面,全世界都不能和中国相比,出动解放军,只有在汶川地震等特殊时期才会使用,春节联欢会后,部队就悄悄出发了;方舱医院也是战时措施。制度自信就在于顶层设计的优势上。但是,我们也要深刻反省我们的“官本位”传统,报喜不报忧,部分问责已经采取;相信,疫情过后,更大范围的问责会进行。

1号文件发出“回归正常”信号,新一代农民工可“就地创业”

文汇报:2月3日股市首日开盘,出现了单日近乎最大跌幅。但3日、4日央行及时注入共计1.7万亿流动资金,至周四(6日)连续三天上扬。金融各领域也发出了相应措施,体现了全民共克时艰的努力。2003年非典时中国刚加入世贸组织,经济正处上扬趋势,今天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提质增效发展转型之中,尤其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2月5日国家发布了2020年第一号文件,也特别关注了脱贫攻坚一事,您怎么看现在的各类措施?

陈凤英:我认为1号文件发出了“回归正常”的信号。作为一个长期研究宏观经济的学者,我对于国家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上的举措是非常兴奋的。目前,疫情虽然对农业冲击相对小,但接着我们就需要关注今年的长期计划,我们目标是打赢三大攻坚战,所以,对于“三农”的关注就尤其重要。我有个倡议,这些暂时无法回归原来岗位的农民工,都是初中和高中毕业,他们的朋友圈已经扩大,知识积累在交流中也大幅增加,其实在防疫期间不妨可以“自救”,就是尝试着就地创业。就像当年第一批第二批出国者,学习了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后回国就影响了几代人,暂时不返工的归乡者能否也把家乡改变一下呢?农业需要发展加工业,发展电商,注入更多科技元素,还有做物流设计,等等。所以,我想,一号文件非常及时,它提醒我们疫情是暂时的,我们还要回归正常,而对乡村的振兴,回乡无法返城的农民工不妨尝试着就地创业。

5d3a-inzcrxt0118036_meitu_1.jpg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2月5日发布

向防治先进国家学习,建议举行“全民大扫除”,扫除民族劣根性

文汇报:疫情来势突然和凶猛,民众的恐慌和中小企业现实的困境是很难避免,在各国经济史和金融史上,一般都是采取怎样的措施应对这样的灾难来既安抚民众的情绪,也稳定经济?

陈凤英:因为制度不同,措施是非常不同的。就我所接触的这些国家中,美国非常重视“防控”,但在“治疗”上,还是很讲究成本的。2009年H1N1,即墨西哥开始爆发的甲型流感,美国死亡人数高达1.8万。但美国人对“流感要死人”的认识非常统一,政府每年都要求民众去打防疫针,而且在社区医院都有。一旦自己得了流感,就会采取自我隔离,社区封闭等措施。总体上从国家到民众都非常重视。但是在治疗的时候,还是比较讲究成本的,所以,他们的人道主义并不纯粹,不像中国是“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救治不惜成本。那些欠发达地区如非洲,一般就靠国际援助了;即便在南亚每年也有疟疾发生,死亡率颇高。我们要学习就要借鉴发达国家,比如日本,他们的防和治都非常重视。当然从经济实力而言,日本和韩国都是人均3万美元以上,中国才进入人均1万美元。

这里有一点需要提出,我走过很多国家,发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他们的民众普遍要比我们的民众爱干净,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我去科索沃、老挝、柬埔寨等国家,他们的垃圾不乱堆,餐饮餐具都用开水泡过,很多菜都能生吃,穷但爱干净;1991年我在英国,那些一周领91英镑救济金的居民,也会捡个花在家里插着,一根香蕉切成三段放在精致的玻璃碗里,分三次吃。总之,通过这次疫情,我们是否也可以把民族的劣根性修正一些?虽然民族素养提高有一个过程,我还是强烈建议展开一次大扫除:卫生大扫除,倡导家庭、个人讲卫生、爱卫生;思想大扫除,树立科学防疫、科学治疫思想;社会大扫除,根除杀售吃野生动物恶习,过文明健康简洁生活。

波罗的海指数下降41%,中国经济短期影响世界经济增长

文汇报:近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都对中国的经济表达了乐观的态度,尤其是世行认为,“中国还有不少政策空间”,这说明中国经济和世界的唇齿相依。我国也正处在经历了两年来中美贸易磋商后取得初步共识阶段,以您的长期研究来看,这次疫情始末,会对中国经济和全球的关系带来怎样微妙的变化?尤其是在美国大选年的中美经贸关系上?

_2月3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双双发声,表示对中国的经济充满信心_meitu_2.jpg

2月3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双双发声,表示对中国的经济充满信心

陈凤英:世界经济周期不会改变。疫情是突发事件,防不胜防,影响是短期的。中国是世界经济的引擎,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了三分之一。我预测和中国经济一样,一季度增长会下滑,二季度恢复,三季度增长,四季度平稳,全年世界经济增长2.9%的目标会实现,本来要略微修高的可能性不大了。

前期由于中国疫情的信息不透明,在世界各国看来,武汉就是中国,武汉不透明就意味着中国信息不透明。世卫来中国考察后公布了中国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卫生公关事件”,意在说明中国的措施很有力,要求全世界团结起来加以应对,但是,大家都关注了事件的定性,70多个国家提出的暂停往来的要求,是一种因信息不透明引起恐慌的过激反应,可以理解。

全球很多国家的餐馆等着中国人去,货物等着中国人去购买,现在都落空了,留学和旅游暂停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不用说了;接着将面临产业链的暂时断裂,日本一些企业已经无法得到中国的供货,叫着要把零部件生产移到其他国家去。波罗的海指数是贸易的海运指数,从1月17日到2月4日,下跌41%,降在453点。中国是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对世界服务业的贡献也很大。而世界经济在去年12月刚刚企稳,欧洲的PMI指数(采购经理指数)都有所提高,世界经济正在走出低迷的阴影,这一次中国疫情就让步伐略有减缓。

IMF金中夏的人情外交和洪森来访,中国国际经济关系的“至暗时刻”已过

但是,最近一周中国疫情的信息非常透明,因此,世界经济的恐慌情绪已经不再。很多机构都相信中国很快能走出疫情影响,因为,他们相信中国有这个能力,如果是其他国家未必有这样的货币手段。高盛、摩根等机构都已经核算过世界经济可能遭受的GDP的下降的具体数字,大概是0.2%左右,约合1000亿美元。而他们相信中国完全可以通过财政、货币手段弥补。当然,这次周边国家受到的影响最大,所以,我们首要和周边做好协商,要有一定的姿态。此时,外交就要跟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中国执董金中夏等就做了一件非常有效的经济外交,让我感动和点赞。在立春这天(2月4日),执董金中夏等三位中国籍员工前去看望IMF新总裁格奥尔吉耶娃,说这是中国的立春,一年之际在于春,因此去问候。总裁当即录了“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视频,随即世界银行也有同样表态,直到联合国。我觉得此时,我们就需要这种人性化外交,而不要在语言上树敌。对中国持阴谋论的国家、排斥中国的人士总是存在的,但毕竟是少数,此时,我们要借“成为弱者”的机会把我们的朋友圈做大夯实,我认为金中夏的此举会有效改善国际氛围,中国的世界经济关系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了。而2月5日柬埔寨首相洪森的到来,则标志着武汉疫情出现了转机。

柬埔寨首相洪森将于2月5日来华访问。.jpg

柬埔寨首相洪森于2月5日来华访问

如世行所说“中国还有政策空间”,如提高财政赤字、降税、捐赠等

对于世行所说的“中国还有政策空间”,也确实如此。经济金融界同行日前也有不少讨论。在我看来,可以有如下政策。

首先,财政赤字可以从2.8%提升到3%。目前美国是4.8%,日本是7%,中国升高到3%,完全可以支撑,当然,我也不同意有学者说的到3.5%,因为中国毕竟是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还是起着关键作用。按照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师李迅雷他们的推算,如果疫情带来1个百分点GDP的下降,需要5000亿去缓冲,而0.2%的财政赤字会带来2000亿,加上货币投入和社会力量就可达到5000亿。

其次,我们的减费降税力度还可以持续下去,2019年取得了2万亿,我听娃哈哈企业说,目前税收种类还有减降的空间,今年幅度可以大于去年的2万亿。

第三,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准备金率都可以再下调,目前还有空间。

第四,广义货币M2规模相当于GDP的2倍,调整空间有限,但降准、降LPL即贷款市场定价利率空间可加大。

第五,比较可行的另外一点,我觉得可以让高收入人群或者富豪捐赠。在美国有很完善的社会捐赠抵税制度,我们可以依据国情借鉴,对于捐款者赋予荣誉和税率抵扣。我相信我们国家的高收入和富豪阶层的经济实力和社会责任心都是同样凸显的。

当然,总体上来说,要双管齐下,国家出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社会也要奋发自救。国家还是要继续深化改革,让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化,继续加大开放力度,靠科技、靠供给侧改革来保障我们民族的复兴伟业、两个一百年目标。

相关链接:

赵启正回顾SARS:人群距离变大了,心灵距离变小了

访汤蓓:前5起PHEIC始末,看中国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 | 防疫·专家谈

访彭凯平:应激反应正常,抗疫情中变“抑郁”为机遇 | 防疫·专家谈

访郭齐勇:该不该吃野生动物?重拾“天人合一”智慧 | 防疫·专家谈

赵国屏院士:17年前SARS如何在一个晚上从香港传向全球 | 防疫·专家谈

赵国屏:2009年甲型流感无大恙,受益于SARS经验和教训 | 防疫·专家谈

钟扬:人类与病毒之间的“军备竞赛”能否胜出?| 防疫·专家谈

钟扬、赵国屏:彻底灭绝流感很难,因为它会变异重组 | 防疫·专家谈

赵国屏:人类基因石器时代已定,病毒无法淘汰现代人 | 防疫·专家谈

作者:李念 陈凤英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