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信任难题,形成共识机制,区块链的真正使命|145期2
2020-04-07 17:46:54 作者:蔡恒进

672280473.jpg

【导读】区块链技术如何颠覆传统认知和应用?4月1日,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蔡恒进、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区块链产业中心主任屈林做客145期线上文汇讲堂,在上海杨浦、文汇报社、东京展开了视频直播,近4000人次参与。现将整理文稿分五篇,以主题方式刊发。此为主讲第二部分与部分问答。其余请看文末链接。

主讲部分

刚才第一部分分享了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而带来的思考。2005年回国在武汉大学执教后,我在最近10多年里,思考得更多的是人工智能(AI)。新冠病毒最初是散点出现,结果人类中招无数;我相信,AI的进步在未来也会是指数级增长。

*AI被提出才60多年,已经开始在专业领域逐项超越人类

1956年,在“达特茅斯”会议上“人工智能”被正式提出来至今,不过才发展了六十多年。当时是用符号主义来把规则写出来,结果发现不灵;过一阵,发现可以把人的知识教给人工智能,中间火了一阵,后来发现还是不行;2006年左右,又有了突破性发明——深度学习。现在大家看,自从2016年AlphaGo下围棋第一次打败人类这件令人震惊事发生后,AI已经在多个领域战胜了人类,如AlphaZero打败人类棋手冠军,AlphaFold完胜人类进行蛋白质折叠的预测,AlphaStar在竞技游戏中打败职业玩家等等。

如果未来摩尔定律继续奏效,到了2045年,人工智能的计算性能将为初始的1026倍,即超过所有人类大脑能力的总和。现在,芯片技术已达到纳秒(10-9秒)量级,生物科技达到纳米(10-9米)量级。相比之下,人类如果不借助工具,反应速度最快也只有毫秒(10-3秒)量级,能感知的变化尺度也就在毫米(10-3米)量级,与机器相差了6个数量级,这是非常可怕的数字。科技发展的量级水平,使得人类的决策系统无法完全跟上,如果没有适当对策,这个差距将越来越大。

AI会变得跟人一样,而且,我相信,某些能力上超过人是没有任何障碍的(只要能把人的能力是什么说清楚)。以不少人嗤之以鼻的机器人小冰作诗为例,虽然她还不能超过唐代诗人,但是至少超过了现代人的中等以上水平,只要给她足够的学习时间,我相信她也完全会超过99%的人。所以,在有限规则的场景中,AI可以经过训练达到最优。

da.JPG

达特茅斯会议部分参会人合影(1956 年摄),从左到右为塞弗里奇、摩尔、所罗门诺夫、明斯基、罗切斯特、麦卡锡、香农

*区块链技术助其实现:人机协作决策应对突发事件

但面对突发事件,人类如仅靠人工智能技术也不能完全应对。因为紧急状况在初期的特征比较离散且是不明显的,可计算性极低,很可能只有少数人才能在这一阶段给出正确的判断,AI是无法应对的;而且每天的真假信息呈爆炸式涌现,判断正确与否在事前和事中往往难以评估,单靠AI,或人类同样难以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以公共系统为例,需要各部门交互、层层上报再做决策,人类很难在时间、空间尺度上超越人机之间的6个数量级差异,因此,我们需要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融合区块链技术,即在节点上集中多种智慧,既有机器人智慧,也有人的智慧,让机器在做重大决定时和人同步。再把数据变成大家公认达成共识的数据,这就需要在不同节点之间展开竞争,然后竞争到权力之后,你才能把这个数据记上去。

在这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是有可能通过区块链技术来约束人工智能。把机器节点、人类节点,放在同样一条链上,我们要求机器完成某些任务后再做记账。那样,就有可能整体提高效率,提高决策水平。换句话说,人机结合协作决策便于掌控平衡点。各类节点通过平时的信用行为积累通证,在紧急情况下,用通证来投票决策。人类节点不会被强计算节点所绕过,机器的感知也不会因为人类的主观性而被完全忽视。

*波音737MAX两次机毁人亡如何避免?

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波音737MAX两次失事导致机毁人亡。

737MAX出事都是同一个原因——它原本是个很成功的机型,在更改布局时出现了重量匹配问题,有个指定的传感器必须要保证飞机爬升时角度不能超过一定限度,否则时速就失控,此时这个传感器会发出让飞机向下俯冲的命令。其实飞机上有很多传感器,还有飞行员,在出现紧急情况时,不能只让这一个传感器负责。在飞机向地面俯冲发出警报前,如果其他传感器和飞行员也能参与决断,而飞行员决断时必然会把整个信誉投进去,要求机组都听他的,这样就极有可能避免悲剧发生。

boyin.jpg

波音737MAX:不到5个月两度失事 两起坠机事件或与客机系统问题有关

因为在紧急情况下,很多不确定因素和未知因素让你无法在端时间内判断出哪一种方案是最优。而决策者、主体、观察者大都只能看到他身边的信息,所以需要知晓多节点信息,需要拿通证来做信用担保。这种紧急时刻的决定,如同我们人体的应激机制一样,比如肾上腺会分泌多巴胺等激素一样,它有应急功能但未必能保证做出最优决策。

*伊朗核提纯设备如何避免受到恶意攻击?

第二个例子是预防外界的恶意攻击。

伊朗的核提纯设备曾经受到过震网病毒的攻击,因为设备系统对外来攻击没有完整的防御机制。那就需要借鉴区块链技术建立这套机制。你要有足够的交往历史和信誉,我才接受你加入本系统。虽然这样也不是百分之一百有效,但这是我们知道的是最有效的一种。在这套机制中,有效攻击不仅涉及到算力成本,还有不可跳过的时间成本,只有具备历时性的可信节点才具有参与决策的资格

这个机制有点类似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它对外来病毒,凡是不认识的新病毒大多有反应一样,新冠病毒和ACE2结合伪装得很巧妙,进入了人的免疫系统,到头来大多数人都能把它给清洗掉。区块链技术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可以类比于人体的免疫系统。人体作为进化了亿万年的产物其实很先进,有很巧妙的排外机制在里头。未来,只要AI系统+区块链,通过深度学习,我们几乎可以解决人类智慧中所有的难题,只是现在要一项一项来做,谁能做得最好,要以实践来评判。

伊朗的铀浓缩工厂开动了生产线.jpg

伊朗的铀浓缩工厂开动生产线,提升浓缩铀丰度

*保险业如何通过激励来改变业态和提升积极性

再举两个案例:如,改变企业组织与产业机构。

以保险行业为例。保险销售员承担了教育客户的具体工程,根据每一位用户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认知升级。保险公司可以根据销售员的业绩发放销售奖励通证,销售员的收益不仅来自于一笔保险销售的提成,随着所有销售员为公司贡献的积累,公司规模扩张,保险公司的价值也体现在整个公司的成长上,拥有通证的销售员就还可以享受公司成长带来的收益。

利用通证在小范围内(公司、行业)快速达成共识,整个过程对全体用户清晰可见,数据防篡改、可追溯,提供了可信的存证依据,这样的开放性机制有利于公司或行业吸引更多的人才,创造更多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是对企业组织结构的一种优化方式。

又如:很多领域都急需进行链改以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升竞争力,例如房地产、旅游、文化产权交易、教育等等。

baoxian_副本.jpg

区块链将会加速保险业新生态的塑造

*真正意义在于解决人类的信任难题和共识难题

实际上像一个人体,主链更像是我们的主观意识,即能决策的自我意识,子链更像我们身体某一部分,比如说心脏,它负责把血泵打起来出去,还有肝脏、胆囊、肾脏各司其职,每一个面都参与进来,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在这个超级智能体里头有机器智能,也有人类智能。

我认为,区块链的价值,不应该仅仅是一个金钱上或者商业中保证互信的一个工具,也不应该是取代“中心化”的替代品。区块链的真正意义,应该是代表了解决人类因为信息鸿沟导致的信任难题,从而重塑整个人类社会共识机制的发展方向。

因此,未来应该是“小而美”的企业更多,在这样的企业中,个人发挥的作用更大,并且会有很多机器与人相互协作,同时不同的人与人之间又是相互独立、分散的、去中心化分布的这样一个商业世界。

(李念整编)

现场互动:

*区块链研究需要文科学者,去中心化就带有哲学态度

上海文化工作者柴俊:听说美国的谷歌公司雇用了一些哲学家、社会学家参与区块链工作,请问现在中国区块链研究中有没有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些学者参与?

蔡恒进:区块链技术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领域,也可以视为一种理念。它的硬核之处是在数字世界中,将时间概念固定成了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知道,在区块链之前,网上的所有文件都能随意拷贝,甚至修改时间,因此没有唯一性。但区块链技术使其变成了唯一,而且具有时间顺序。区块链技术是一个指向未来,甚至改变整个人类生存状况的技术,它使我们越来越多的与电子世界打交道。这其中当然会有也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参与,实际上很多人已经参与其中。最早提出区块链技术的中本聪,就有哲学背景。早期的追捧者、参与者,他们拥有的哲学背景有点倾向无政府主义,所以强调“去中心化”,但这不利于社会生态的发展。

我认为,区块链研究需要文科学者,而且作为计算机技术研究者,我们也在思考一些哲学问题,例如,我今天就在谈人性的问题。

373259051_副本.jpg

听友在线积极提问互动

*探讨新技术在社会价值上的容忍度,文科学者可作出贡献

上海媒体人李念:对文科生,有什么硬核理由要他(她)了解区块链技术?

蔡恒进:不仅理工科学者,文科学者也需要掌握区块链技术,是一个未来变革的必然方向。因为它涉及到每个人的生存问题。当然,我们不需要每个人都知道怎么写代码,也不需要知道密码学这些非常细节的知识,但我们要知道它能带来怎样的效应,那就是最根本的理念上的变革。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全球化越加紧密。基因编辑技术,包括此次疫情展现出的这种快速、大面积扩散、影响整个人类发展的事件的发生,都与之密切相关。

而且我相信文科学者也能在其中作出自己的贡献。事实上,许多事情不是说技术上能否做到,而是说技术上要不要做、该不该做,或者以什么样的速度来做。我们需要探讨的不是科学方面的可实现性,而是社会方面的可接受性,也就是社会价值的容忍度,这方面就需要文科学者的参与。

*公共管理系越早开设区块链课程越好,理解观念的转变

杭州教师方海泉:未来公共管理学院的本科生,对区块链技术的掌握是否很有必要?公共管理学院是否要开这样一门新课?

蔡恒进:区块链技术本身强调的是一个观念的转变,大家可以对比一下20年前和现在的互联网,现在的人多少都了解一点互联网,但它在20年前看来也是非常神秘的事物,似乎只有懂技术的人在研究。我认为高校应该开设与区块链相关的课程,并且我建议最好用《区块链:链接智能未来》这本书作为课本,该书较通俗,曾请新闻专业人士参与审稿,因此也非常适合文科生阅读。

(袁琭璐整理)

相关链接:

蔡恒进:区块链的通证和存证介入,还会有指数级暴发吗?|145期1

145期其余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未来货币以信用背书,中国数字货币将加大金融竞争力|145期3

中国哪些城市、哪些行业,区块链核心技术走在前面?|145期4

屈林对话蔡恒进:区块链被妖魔化还是观念难转变?|145期5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