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西:重读《水浒》,宋江为何会下山,又必须要死?| 书展5
2020-08-16 23:11:06 作者:李念

IMG_7254.JPG

提到《水浒》,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印象,但从课本、小说到电视剧改编,很多镜头颇为熟悉,比如武松喝下十八碗酒后在景阳岗打死老虎;孙二娘开人肉馒头店;鲁智深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八十万禁军头林冲受冤发配充军;高俅因为善于蹴鞠而受皇帝特宠官居太尉……百度这样记录小说情节:北宋山东梁山泊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被逼落草,发展壮大后被朝廷招安,随后东征西讨。而明朝施耐庵所写、学生罗贯中整理的这本四大名著之一,上个世纪广为流传的是明末金圣叹的七十回版本,并没有“招安”情节,有此情节的是一百回版本和一百二十回。

昨天(8月15日),上海书展第四天下午,光的空间·绍兴路店内新华·知本读书会上海书展特别场,小说家、文学批评家、《书城》杂志执行编委李庆西带着新作《水浒十讲》,和《上海文化》副主编张定浩,在《思南文选选刊》副主编黄德海的主持下,以《从山林到廊庙》为题,进行了一场饶有趣味的对话:如果没有“招安”情节,小说如何评价?宋江造反又被招安,最后可否不死?“大水浒”套“小水浒”的两套叙述话语对今天的小说和小说人有何启发?

IMG_7256.JPG

对话现场,黄德海(左)主持,李庆西(中)和张定浩三人对话。 

写完读三国为何写读水浒?纠时代误读和续个人再读

自1980年代就开始在文坛和文学批评界活跃的李庆西,将十年来对《水浒》的思考集纳出版,让好友、北大中文系的陈平原教授着实吃惊,细读十讲后,他给出的评价是“别有洞天”的小说史著,因为一没有太多专业人士规范的引著,撇开众多二传手,直接与原著“搏击”;二是读出《水浒》是要强调“重建伦理秩序的救赎之义是至关重要的”。李庆西写完《老读三国》《三国如何演义》不久,缘何聚焦《水浒》?对黄德海的提问,李庆西的回答并不惊天动地:只为了还愿,纠偏时代误读,再续39年前未完成的解读。

*胡适称金圣叹误读了施耐庵,起义说?投降说?市民说?

IMG_7258.JPG

李庆西1986年就发表了对《水浒传》的文章,观点新颖

和很多男性的男孩子时代一样,1961年前后,四五年级的李庆西就读了《水浒》,这是他接触的第一部经典。1986年,35岁的他在《文学评论》上发表了《<水浒传>主题思维方法辨略》,观点让人侧目。

30多年来,他心中始终未能放下对《水浒》的思考。胡适在早年评《水浒》时便认为金圣叹将施耐庵的本子提炼成70回,文学上有贡献,但舍去了“招安”的后五十集,是误读了作者。

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学界对“起义说”有质疑,有人提出“市民说”,认为《水浒传》旨在表达具有商品经济头脑的市民之心声。李庆西都不同意。认为都是依据阶级斗争学说的“反映论”套路。但这样的文学批评思路其实在每个时代都会泛起。

当他再读时,不是金圣叹版本,而是120回版本。原是要批判“投降主义”。读了招安部分,让他意识到阅读空间的张力被折叠了。所以,几十年后,纠时代的误读之偏成了愿望。

还原:当时对路径没有能力解释,比《乌托邦》早150

微信图片_20200816215955.jpg

武松血溅鸳鸯楼,明刊袁无涯本(出自李庆西《水浒十讲》)

在1986年的文章中,李庆西已经提出《水浒》是借江湖叙事演绎儒家政治伦理之弊。宋江和梁山众人的两难境地:造反是因为忠诚于王权的表现,但最终又难以摆脱叛逆罪名。但是,对于造反如何转化为忠君的路径,“当时我没有能力去做完整的阐释。”到了新世纪,社会财富的逐步极化,让李庆西又想到施耐庵的用心。造反究竟是解决纲纪崩坏的根本之道吗?刘邦、朱元璋都是造反起家,一旦占据了统治地位,不久也会面临起义时的黑暗混乱,是儒家道义王朝统治的理论出了问题吗?是否可以用江湖道义链接儒家仁义忠恕的政治伦理,进而融入和改造王权体制?

如果这样来理解宋江等自觉接受招安,这本小说是否可以理解成具有乌托邦含义?李庆西觉得,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托马斯·莫尔创作的游记《乌托邦》发表在1516年,“带有乌托邦色彩的《水浒》将寓言编织在一个具有历史维度的框架中,给人的感觉是‘讲史’性质,它比欧洲要早150多年。”

上山后怎么办?宋江之死是为重建伦理秩序的救赎

鲁迅在读了挪威作家易卜欣的《玩偶之家》后,写了《娜拉出走后怎么办》。对话中,李庆西将他理解的《水浒》用意提炼为:宋江上山之后怎么办?因此,在提出乌托邦色彩后,他进一步把《水浒》定性为寓言小说。

寓言小说:梁山泊的有序建设是为了以江湖道义弥补主权体制

微信截图_20200816220343.png

《水浒十讲》李庆西著  书城大家 | 文汇出版社2020年版

“这是一部假托历史的寓言小说,既是乌托邦小说,也是反乌托邦小说。”《水浒》里的梁山泊,李庆西考证过,离当时的首都东京(今天的开封)只有200公里,“任何一个朝代或国家都不可能让一个反政府组织安然存在于自己卧榻之侧。因此,作者这样安排是一种寓言。”小说开头,高俅得意出场,标志着朝廷纲常已出问题。但是反观梁山泊这个绿林营却建设得井然有序。

李庆西一口气罗列了数条:打了这么多次仗,梁山里从没有叛徒;每次梁山里排座次,并非按照武艺高强,而是威望等综合指数,大家都欣然接受这既定秩序;各路人才一应俱全,用今天的职业观来看,有书生,裁缝,财务,还有快递员等等,这样小社会各安其职各尽所能,有序运转。特别有意思的是,在《水浒》里就有“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说法,和出自《论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同义。据悉,《水浒传》的海外译本书名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透露出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

在梁山最高通行的道德是义气,这是它的仁义道德,它来自丰富的生活而不是书本。比如不能出卖朋友,当朝廷要来抓晁盖时,宋江就给他通风报信,虽然宋江认为晁盖截获货物也是不义之举。

为何作者要这么写?李庆西设问。“因为希望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也为江湖道义来弥补王道不足积累了资本。”

救赎:自觉被招安,接受被毒死,以维护他所寄予的理想秩序

造反并不是宋江最终的理想,因此,上山之后,必然会有接受招安之举。虽然小说里安排了九玄天女给的石碣天书做妥协铺垫。“以往年代把《水浒》解读成为农民起义的政治动员,其实是一种简陋的看法。”李庆西认为,宋江希望的是社会和谐的政治秩序, 所以,他会带着自己的队伍和朝廷讲和,因为他的理想只能在体制里实现。

但是,这支被招安的队伍被朝廷派去东征西讨,最后只剩下20多位好汉。而剩下的好汉也命运凄惨。宋江、卢俊义被分别用药酒、水银毒死,李逵又被宋江临死时拉去陪葬,吴用、花荣也在蓼儿洼自缢身亡。

IMG_7262.JPG

黄德海认为,受到宋明理学影响的中国士人大多怀有家国情怀

宋江可以不死吗?黄德海问李庆西。宋江在梁山,对这些绿林好汉的江湖常态进行了一番道德改造。梁山是在自己内部井然有序时被人看成“妥协”编入朝廷,实际是有意为之,希望为朝廷建功立业。张定浩给出自己的答案:宋江是甘愿做理想中的政治秩序的典范,所以,接受了朝廷赐予的毒酒,该酒在一两天时间内夺命,此间他把李逵叫来,被看作是“陪葬”,但内心是生怕李逵再次造反,破坏这个秩序。

“这是一种救赎。宋江以这种方式替天行道,期待去邪归正重建礼治,招安就是融入体制的过程,因此,当太尉要宋江去死,就再也没有翻盘的力量,只能引颈受戮。结局令人窒息。但反过来说,这种纲纪废弛的局面给梁山泊的礼治之道带来了救赎的希望。”

“小水浒”到“大水浒”能否汇合?虚构的责任和力量

IMG_7263.JPG

章回小说的演义通常都是由民间的流传汇集而成,但就像莎士比亚的创作均有蓝本,但经他的裁缝弃取后主题熠熠生辉一般,《水浒》也有这样的效果。李庆西将这种结构和叙事自创出“小水浒”和“大水浒”之说。同在文学批评界的李庆西、黄德海、张定浩由《水浒》生发出诸多当代小说意在何为的感慨。

从话本到小说的题材选择,说明小叙事可以缝合到大叙事中

微信图片_20200816220433.jpg

豹子头林冲,明陈洪绶水浒叶子(出自李庆西《水浒十讲》)

《水浒》本质上是一个演绎救赎的故事,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界定为“国政废弛,转思草泽”,即上梁不正,要靠下梁支撑,李庆西认为,108将聚义水泊梁山,面对王道危机的拨乱反正,说到底是一种兵谏。这是“大水浒”的叙事。其中还夹杂着不少“小水浒”的故事。“小水浒”表现个体冤情乃至反抗的局部性叙事,包括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的江湖行径。整部《水浒》以若干“小水浒”叙事分别导入。叙事结构上有“百川归海”之誉。

这不得不提到《水浒》成书之前的来源,元杂剧中的水浒戏。比如元杂剧存在水浒目录就很多。如《黑旋风双献功》《燕青搏鱼》等。李庆西认为,《水浒传》明显丰富和提升了水浒叙事的美学层次,将苦难移植到梁山泊人物自身,由个体命运写出整个体制的毁坏。“小水浒”的叙事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提供了指向自我的主体观照。在小说第六十回,故事由“小水浒”转向“大水浒”叙事,强调“忠义”。

司马迁修史,认为历史的合法性不止于庙堂和郊祀,也在山林草泽风雨雷霆之中。李庆西感悟:宋江的跨界政治是打破体制樊笼的另一种尝试,结局如何都不是最重要的,其构想的政治伦理合法性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的小说家是否可以多一些雄心,非只满足于“小程序”

IMG_7257.JPG

张定浩感慨,文学在乱世中尤其有安定人心的作用

近年来重读过《西游记》的的张定浩,是第一次认真看《水浒传》,因此不带任何先见观点。他感慨,现代小说更强调主体的回归,个人奋斗、个体感受占了主导,或者就是“低到了尘埃”的自我。“是否我们的小说家也可以多一些雄心,动笔前有个更大的格局加以关照?”他认为,如果《水浒传》取金圣叹的70回版本,没有了招安,就有点类似今天的“小程序”,没有了经国济世的照耀。黄德海也感慨,宋明儒学影响下的人大都具有家国情怀,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这也是今天的小说家需要强化的。

张定浩从细读《水浒传》里也强烈感受到虚构的力量。开篇也是从一场瘟疫写起。“小说还是有很强大的安定人心的力量,尤其在大灾害面前。《水浒传》的作者充满了苦心。”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陈平原的感受“将如此沉甸甸的写成了一册轻松活泼而又暗藏机锋的著作。”“毕竟李庆西是出版过《人间笔记》《不二法门》《大风歌》等小说集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化史视角及文章笔墨背后,蕴藏着作者对于中国历史季现实的深入思考。”

翻过几页《水浒十讲》的读者,一定会再去看一遍全本《水浒传》。


作者:李念
编辑:钱亦琛

责任编辑:李念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