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亚明:长三角数字文化消费女性强劲?50+疯狂?| 150期文汇讲堂5
2021-02-02 17:40:18 作者:包亚明

微信图片_20210202173350.png

1月30日文汇报第八版,为研讨会的第一个版:新一轮创新

【导读】

由上海市社联、文汇报社、深圳大学联合主办的“创新、文化、开放——沪深双城互鉴共进学术研讨会暨第150期文汇讲堂”于2020年12月25日在深圳大学举办,两地12位知名学者参与。内容丰富和内涵深刻的研讨会已经整理成文汇报两个专版,主题分别为“新一轮创新”,聚焦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新一轮开放”,聚焦长三角和大湾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和协作。30日起陆续刊发。文汇讲堂频道将三节专题分成若干主题,同步和听友分享此次研讨会的内容,分别为“大湾区的科创未来”“长三角的数字突围”“认识深圳文化” “区域发展:长三角和大湾区”“沪深互鉴共进”五个主题。(具体见文末链接) 。

此组两篇稿件为“长三角的数字突围”,今天发第一篇,由上海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包亚明谈长三角数字文化消费报告种的若干特点,对需求侧提出了要求。接着的第二篇,为华东师大经济学院院长殷德生谈上海建科创中心,代表国家参与数字经济的国际规则博弈。

微信截图_20210202142330.png

包亚明认为,数字文化消费的调查,对于加强需求侧的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  林佳辉摄

在城市文化研究中,增加一些量化分析的基础,是我近期关注的一个焦点,我希望在自己的城市文化研究中,能够把城市发展的敏锐感知、文化研究的深度分析、大数据的采集解读有机结合起来。数字文化消费正是在这一背景中进入了我的视野,我也有意识地试图回应都市圈发展和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问题。

调研范围:长三角41城市活跃APP7.3万个

微信截图_20210202151426.png

上海文化研究中心与腾讯研究院在第三届长三角文博会上,联合发布了《2020年长三角数字文化消费研究报告》

2020年12月20日,我所在的上海文化研究中心与腾讯研究院在第三届长三角文博会上,联合发布了《2020年长三角数字文化消费研究报告》,该报告对长三角41个城市的数字文化消费现状、特征、发展趋势,进行了梳理。我今天在此和大家分享该报告还来不及涉及到的另外一些数据分析,同时也呼应一下“需求侧”改革。

我所解读的数据来源于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提供的长三角41个城市APP用户大数据,涉及网络游戏、网络视频(包括长短视频和直播)、数字阅读、数字音乐(包括音频)、文化信息服务这五大数字文化消费领域。长三角人口达到2.2亿,远远超过粤港澳大湾区的7600万人口,这是中国两个最有活力的都市圈,也是在城市数字化转型方面走在最前沿的城市群。本文涉及到的活跃APP数量有73870个,每日活跃用户中活跃度最高的领域是网络游戏,超过4500多万活跃用户,网络视频也有约4000万的活跃用户,数据量应该是非常庞大的。这些大数据采集的时段是2020年8月全月,通过三大营运商,覆盖到了全部长三角41个城市。

性别密码:女性是主力军,男性偏爱游戏

从APP用户的性别维度来看,女性群体是主力军。长三角数字消费APP基本都呈现女性用户“一边倒”的面貌:网络游戏用户男女比例是23:27,网络视频的比例是16:34,网络音乐的比例是11:39,数字阅读的比例是18:32,网络教育的比例是11:39。

女性APP用户在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视频三类APP的使用偏好相当平均,网络音乐APP用户占比27%,网络游戏APP用户占比27%,网络视频APP用户占比26%。在女性用户群体中,网络教育APP用户占比12%,数字阅读APP用户占比8%。

男性APP用户则偏爱网络游戏,占比44%,网络视频APP用户占比25%,网络音乐APP用户占比15%,数字阅读APP用户占比9%,网络教育APP用户占比7%。

*盐城的数字阅读中,男性占比为何高达80%?

同时,大数据也反映了一些有趣的特例,在长三角41个城市中,南京、无锡、盐城这三个城市的数字阅读APP用户性别占比出现男性大于女性的特例,南京的男性用户占比55.5%,无锡的男性用户占比52.5%,而长三角男性的平均水平为36.3%。但是,这三个城市的其他四类APP用户性别占比、以及长三角其余38市的全类项APP的用户性别占比,均是女性大于男性。

盐城是特别值得一提的城市,数字阅读APP男性占比高达80%,这是否意味着盐城的男性特别爱读书呢?还是意味着盐城的数字阅读出现了比较特别的性别失衡?这可能需要导入其他的分析维度才能进行综合判断。不过,盐城男性在网络游戏和网络视频的平均用户数上明显低于长三角水平:盐城网络游戏APP的男性用户占比为30.7%(长三角地区平均占比46.5%),盐城网络视频APP的男性用户占比为26.6%(长三角地区平均占比31.9%)。这大概可以说明在时间分配和数字文化消费的偏好方面,由于数字阅读的上升,导致了其他需求有所下降。

*性别影响从强到弱:教育、网络、音乐、视频、阅读、游戏

微信截图_20210202145718.png

根据长三角地区总体数据看,用户的不同性别在APP类型上形成一定差异性

根据长三角地区总体数据看,用户的不同性别在APP类型上形成一定差异性,按照性别影响从强到弱进行排序,分别是:网络教育、网络音乐、网络视频、数字阅读、网络游戏。在南京和无锡,数字阅读APP的男女使用比例最为接近;在盐城,数字阅读APP的男性占比远远超过女性,形成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巨大反差。在长三角地区,性别对APP类型影响最大的地区是苏州和舟山,这两市的网络教育与网络视频APP的男女用户占比呈现显著差异;盐城数字阅读APP用户的性别差距仅次于苏州和舟山的网络教育、网络视频APP用户。

上海特色:偏爱数字音乐,“职场新人”是主力

网络游戏、网络视频、数字音乐、数字阅读、网络教育五类APP中,上海的使用人数与开屏次数的分布情况与长三角城市群总体一致。不过,上海的数字音乐类APP一骑绝尘,使用人数和日均频次都远高于其他四类APP,人数占比和频次也远超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上海数字音乐APP人数占比是30%(长三角地区平均占比23%),日均频次占比是36%(长三角地区平均占比23%)。

微信截图_20210202150311.png

五类APP中,上海的使用人数与开屏次数的分布情况与长三角城市群总体一致

*网络教育与数字阅读,上海高于长三角平均水平

在其他四类APP中,上海用户具有两低和两高的特征。网络视频APP的使用人数和日均频次,上海都低于长三角平均水平。上海用户网络视频APP使用人数占比为25%(长三角地区平均占比27%),频次占比24%(长三角地区平均占比30%)。网络游戏APP使用人数和日均频次,上海更是远远低于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上海用户网络游戏人数占比为23%(长三角地区平均占比32%),频次占比23%(长三角地区平均占比31%)。网络教育和数字阅读两类APP的使用人数和日均频次,上海都高于或持平长三角平均水平,这两类数字文化消费APP在上海的使用人数及开频次数情况与长三角平均水平一致度较高。网络教育APP使用人数占比为12%(长三角地区平均占比10%),频次占比9%(长三角地区平均占比8%)。数字阅读APP使用人数占比为10%(长三角地区平均占比8%),频次占比8%(长三角地区平均占比8%)。

*数字音乐和网络游戏的年龄圈层峰值为25-29岁

微信截图_20210202153028.png

上海数字文化消费最主力的类别——数字音乐APP

上海数字文化消费最主力的类别——数字音乐APP的年龄圈层峰值为25-29岁,这同时也是上海网络游戏玩家最集中的年龄段,上海游戏APP用户堪称长三角地区“最成熟”的玩家,长三角大多数地区的网络游戏拥趸们的年龄段集中于18-24岁,这一年龄段的用户大多数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们结束了漫长的12年学习生涯后开始有了“游戏娱乐”的时间。在城市化程度更高的上海,为网络游戏使用率贡献最多时长的“职场新人”更像是一种长期被禁锢的“报复性消费行为”。彻底告别学生身份并踏上社会旅程的年轻人,拥有了独立的收入来源,也拥有了自主可控的时间,他们初入职场主要从事基础性工作,强度或难度并不是很高,这些因素都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为网络游戏买单。长三角41市中与上海这一年龄分层占比情况最为相近的城市是杭州,另外南京、合肥两大城市的网游玩家也集中为25-29岁的“职场新人”。

*网络视频APP圈层峰值是50+

其他年龄段的上海用户对数字文化消费也有自己独特的贡献,网络视频APP的年龄圈层峰值是50+岁,这同时也是游戏玩家最集中的第二峰值年龄段;网络教育APP的年龄圈层峰值是35-39岁;数字阅读APP的年龄圈层峰值是18-29岁。根据上海五类数字文化消费类APP在不同维度的占比情况,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视频三类APP已经形成巨大的价值空间,这三类APP的用户年龄圈层均集中于25-29岁、50+岁两个年龄阶段。

用户习惯:时间的贡献与年龄的共性

包亚明演讲现场.jpg

包亚明在现场向学者们展示调查数据

在上海的用户群体最大(人数占比30%)、打开次数最多(占比36%)的数字音乐APP,其使用总时长仅占比9%(长三角地区平均占比6%),这一鲜明的数据对比,表现出上海用户更倾向以碎片化时间使用数字音乐APP,数字音乐APP呈现出高频、瞬时等使用特征,使用总时长仅高于网络教育和数字阅读两类APP,上海的网络教育APP使用总时长占比4%(长三角地区平均占比4%),上海的数字阅读APP使用总时长占比3%(长三角地区平均占比2%)。

*上海的网络游戏时长低于长三角平均数

与数字音乐类APP“反差”显著、表现迥异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网络游戏和网络视频两类APP在上海的总使用时长不仅遥遥领先,而且向长三角城市群均值回归。在上海使用总时长最长、人数最多的两类APP为网络游戏和网络视频。网络游戏APP使用总时长占比44%,明显低于长三角地区平均占比51%,这表明“职场新人”的自由支配时间毕竟难敌在校学生;而网络视频APP使用总时长占比40%,则高于长三角地区平均占比38%,这表明50+年龄段的消费潜力十足。

*长三角朋友圈活跃时间不晚于21点

u=3477290345,1372070530&fm=26&gp=0.jpg

长三角朋友圈的活跃时间普遍早于21点

从五类数字文化消费APP使用时间的峰值来看,大多数长三角城市都集中在20时,也有一些城市的峰值是21时,有午休习惯的城市则会在中午出现一个峰值。上海的数字文化消费类APP使用峰值时间均为20时,与长三角地区总体趋势一致。从APP在上海一天24小时的使用趋势来看,每一个时间点都有用户在使用数字文化消费类APP,这五类APP在上海的使用人数最低峰出现在凌晨4时。长三角41市的五类APP使用峰值时间均起自当日中午11时,除合肥、嘉兴、金华、马鞍山、南京、宁波、绍兴、温州、宿州、扬州这十个城市最晚峰值时间出现在21时外,其他31市最晚峰值时间均不超过20时。所以,如果要晒朋友圈,最好不要晚于21时。

*内容视频化在长三角城市群成为发展趋势

src=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_images_20181227_f2af5ef3d7414ac6ae2f3c25f184271b.jpeg&refer=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jpg

内容的视频化在长三角城市群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短视频的快速增长尤其夺人眼球

网络视频在数字文化消费APP的使用总时长上表现抢眼,更重要的是,内容的视频化在长三角城市群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短视频的快速增长尤其夺人眼球。上海与长三角其他城市在网络视频受众年龄分层上,呈现出区域的“共性”特征。上海网络视频APP用户人数根据年龄圈层占比多寡从高到低的排序为“50+岁”“25-29岁”“45-49岁”“18-24岁”“30-34岁”“35-39岁”“40-44岁”“17-岁”,这与长三角地区年龄圈层的高低趋势完全一致。上海网络视频APP受众的年龄圈层在50+岁呈最高使用峰值,“50+岁”年龄段的用户占比29.4%(长三角地区平均占比30.9%);“25-29岁”年龄段的用户数量仅次于“50+岁”用户,占比22.2%(长三角地区平均占比20.1%)。

*长三角地区网络视频50+岁用户平均占比30.9%

在年龄的共性方面,苏州与舟山两个城市表现出了特别的个性,苏州与舟山两市使用网络视频的用户峰值都集中在50岁以上,苏州50+岁用户占比40.1%,舟山50+岁用户占比42.1%,长三角地区50+岁用户平均占比30.9%。这两个城市50+岁的用户在网络游戏和数字音乐APP方面亦展现出极强的“活力”:在网络游戏APP中,苏州50+岁用户占比31.1%,舟山50+岁用户占比20.3%,长三角地区50+岁用户平均占比13%。在数字音乐APP中,苏州50+岁用户占比30%,舟山50+岁用户占比20.7%,长三角地区50+岁用户平均占比13.5%;50+岁也是苏州、舟山两个城市使用网络游戏和数字音乐APP人数最多的年龄圈层。


当前,文化消费发生了趋势性演变。科技赋能,特别是数字化的赋能,叠加到城市化、智能化的改变,将对文化消费、文化生产等各个方面,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讨论文化消费就必须提到“需求侧改革”,“需求侧改革”意味着加强需求和供给两个节奏的联动,意味着刺激有效需求。数字文化消费的大数据,让我们看到了原本隐藏在文化消费背后的现状和趋势,但仅从大数据出发,我们依然无法穿透文化消费的全部迷雾,也许只有放眼更宏观的市场,叠加更复杂的分析维度,我们才能理解文化消费的需求侧,才能识别有效的文化需求。

(李念、金梦整编)

31203121gx80.jpg


  作者:包亚明

      部分照片来自讲者PPT

  编辑:钱亦琛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