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上海财大,共寻建党百年的历史规律和发展大势
2021-07-28 17:32:25 作者:李念

微信截图_20210728155955.jpg

6月27日,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学百年党史,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在上海财大召开

1949年6月27日,已进入北京香山的毛泽东委托秘书胡乔木写一篇文章,完稿后他自己润色,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文章主要总结了建党28年的经验和教训,同时谋划如何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迈向社会主义革命。

今年的6月27日,这个当年28岁的政党迎来了建党百年。当天,来上海财经大学参加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学百年党史 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与大势”的全国各高校马院教师们百余人,也怀着别样的心情,分享他们的理论总结和观察。会议承办方之一上财马院院长章忠民点题,为期一天的研讨会是为了总结和把握建党百年经验规律,同时把握大势服务于现有的治国理政。

微信截图_20210728161915.png

中共上海市宣传部副部长徐炯、上海财大常务副校长徐飞分别致辞

辛向阳:社会形态、人心向背、改革开放是根本规律

微信图片_20210728223045.jpg

中国社科院马院党委书记、研究员辛向阳

一百年中,中国共产党究竟把握住了哪些历史发展规律?

中国社科院马院党委书记、研究员辛向阳清晰给出四大规律。

首先是清醒地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他分析,马、恩早在170多年以前就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在1859年,马、恩又论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社会五个形态的思想。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尽管它的实现需要经历长时段,但中国共产党人坚信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客观规律,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搞坚定不移地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接着过渡到社会主义,继而摸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党不断前行的重要遵循和信念。

第二,始终把握了人心向背的规律。我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在延安回答黄炎培提出的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时,毛泽东就说“让人民起来监督”;1949年从西柏坡进京时,毛泽东、周恩来都强调不能学李自成,赶考要及格;后来,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习总书记提出,“历史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今年又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提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仅要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客观需求,还要满足他们的主观感受。即便开展的学党史等系列教育活动,最根本的也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我党的历史就是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历史。

第三,变革与开放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常态。变革与开放是整个五千年文明史的主旋律。从春秋战国的商鞅变法、吴起变法,到北宋的王安石变法,明朝的张居正变法;汉代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再到康乾盛世,盛世的出现缘于变革的推动。更重要的是开放,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只有400年是闭关锁国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啃更多硬骨头,过更多的险滩,现在的新发展格局,就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开放还会进一步扩大,永不停滞。

第四,掌握历史的阶段性发展特点。历史发展,都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去完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接力到达了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新发展阶段——一个量的累积接近质的飞跃的阶段。第一代共产党人基本解决了挨打问题,真正站立起来了。第二代共产党人第三代共产党人,接力解决了中国人挨饿问题,解决了生产力释放,通过发展赶上时代富裕起来。从新时代开始我们要解决挨骂问题,国际话语权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不仅仅是故事讲得好,根本是综合实力要硬,让中华民族一步步在各方面都强起来,科技实力强起来、人均经济实力强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强起来,制度强起来。有了综合实力,国际话语权就有了,到第二个一百年时就能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的百年目标。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例,毛泽东探索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邓小平回答了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江泽民解决了如何搞市场经济,胡锦涛解决了如何完善市场经济,到现在的新时代如何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都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这是我们把握历史规律的一个重要逻辑。

鲁品越:中国共产党发现了人类发展的三大规律

微信截图_20210728160442.jpg

上海财经大学马院资深教授鲁品越

顺着辛向阳的话题,上海财经大学马院资深教授鲁品越提出了百年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三大规律,发展呈现的三大趋势。

第一个规律是发现从资本主义矛盾到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诞生,只能在发展中国家诞生,不可能在发达国家诞生。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形态看成是资本主义矛盾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矛盾是怎样产生社会主义的?马克思的《资本论》讲得很笼统。鲁品越认为,《资本论》并不是讲述哪个国家的发展形态,而是指称全人类。在第一卷到第三卷中并没有出现国家的概念,而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涉及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不再表现为哪一个国家的国内矛盾了,用汤因比的话来说,这个时代的资本主义已经全球化了,要解释这个社会现象的单位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或者独立的文明了,而是整个世界。

所以,鲁品越认为,从资本主义矛盾到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是一个全球的过程。英国通过殖民化把资本主义矛盾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是资本主义矛盾的发起点,但是最集中的表现恰恰在发展中国家。所以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发现就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矛盾没办法转移资本主义矛盾,中国必然成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爆发点。这样的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唯一出路只能是发展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普遍的历史规律和大势,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具有创造性的伟大发展,也是全人类的必然规律。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最高领导人的伟大发现。

第二个规律是新生的社会主义必须全盘接收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资本主义这个社会形态所创造的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制度发明。这是中国在艰苦的探索中,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成果。改革开放一是如何吸收资本主义的积极因素,在国内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是以我社会主义性质为主向全球开放,门越开越大但不失去自我。这是第二个历史规律,也是个伟大的发现,它是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发现。

第三规律是世界进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经历斗争的历史时期,我们怎么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习近平在这个问题上做了一系列的探索,这个探索总的来说还是继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以我为主,继续走下去。比如说双循环理论,以内循环为主体,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体系。在国内的改革中,以公有制为主体。在这样的前提下,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历史大势将要怎么发展,这是我们正在发现的历史规律。

鲁品越认为,中国共产党发现了这三个历史规律,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随之诞生了具有世界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大势。第一是关于殖民地被殖民地国家怎么实现社会主义,这叫毛泽东思想,这是站起来的历史大势。第二是怎么在不丧失自我的前提下,尽可能吸收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资本主义的先进要素,这是富起来的历史大势。第三是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漫长的历史历史进程,怎么最充分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这是强起来的历史大势。我们面临的挑战将越来越严峻,但是我们取得的成就也必将越来越辉煌。

郝立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遵循内在逻辑

微信截图_20210728160714.jpg

中国人民大学马院教授郝立新

中国人民大学马院教授郝立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和历史飞跃做了探讨。他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历史性的飞跃。

有三个决定性的因素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能够中国化,而且能够不断推进。

第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品质的科学把握。内在品质包括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开放性。更重要的是这个理论本身是随历史而变化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具体运用正如《共产党宣言》序言里提到的,要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变与不变是统一的,否则这个理论走不到今天,更不可能成为一个这么一个大党的指导思想。

第二,对中国国情和社会实践发展要求的正确认识。1949年9月毛泽东在《唯心史观的破产》中,专门批驳了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一个观点。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的原因并加了一句,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人民群众,没有我们对中国实际的把握,马克思主义再好也没有用。

第三,自觉地把理论内在的品质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这里的主体有两个,首先是共产党,毛泽东说过,“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倡导者、宣传者、组织者。”还有自觉接受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广大人民群众。

以上三个因素有机的统一,促成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遵循了或者是体现了这个内在的逻辑或者内在的规律,并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坚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真理是指其把握规律,把握大势的科学性;道义的至高点就是人民性,基于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是解放全人类。

第二,体现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题和主线。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主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并且全面实现现代化,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主线——实现中国梦。

第三,坚持了实践基础上的问题导向和理论创新。习总书记强调伟大的实践“不是传统文化的自然延续的母版,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的模版,也不是我们对西方或者其他国家社会发展的再版,更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而是创新版。

这三个方面是怎么表现的?第一形成了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新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比如,新时代是一个关键词,区别于新时期,。第二拓展和深化了对新时代中国道路的认识,道路观是建立在三个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执政党建设的规律之上的。第三形成了对民族发展和世界发展两个大局的科学论断——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颜晓峰:全面现代化征程上面临的四大新课题

微信截图_20210728160802.jpg

天津大学马院院长颜晓峰

天津大学马院院长颜晓峰阐释了在新时代我党现代化思想的进展。他首先聚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七大基本形势。

一是从全面小康到全面现代化的乘势而上;二是通过全面现代化来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三是从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的艰巨使命。后者比前者更为艰巨。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前60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阶段,是落后的生产条件下的初级阶段;从现在开始后30年左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第二个阶段,也可以说是走出初级阶段的最后一个阶段,这是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五是两个大局历史交汇形成的全面现代化新场景。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六是从信息社会向智能社会转变的新形态。七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界性和新路径。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崭新形态、伟大创举。从发展中国家的世界性新路径来看同样如此。

颜晓峰同时列出了在新征程上的四大新课题,供全场思考交流。

一是,如何准确把握21世纪中叶现代化的标准和内涵,需要确定现代化的时代标准。

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没有先例,如何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共同价值,又坚持和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优势和特色,成功实现人类历史的伟大创举。

三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新的长征,如何充分认识取得成功的有利条件和影响前进的不利条件,抓住机遇、战胜挑战,确保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

四是,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适应新征程新阶段的要求,增强党领导全面现代化的本领。

章忠民: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全局

微信截图_20210728161001.jpg

上海财经大学马院院长章忠民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马院院长章忠民教授强调,学习百年党史可以帮助我们解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能在:勇于善于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大势,由此掌握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始终掌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之主动权。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进程中有过三次特别重大转折,从遵义会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两个大局,即实现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的转变,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格局。而实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是事实判断又是价值判断,更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有机统一。通过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终实现更高更新的事实判断,而我们党特别勇于在面对危机时,因势利导,转危为安,化挑战为机遇,特别善于在转折中趁势而为,变被动为主动。迎来第三次特别重大的转折,也就是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好东升西降的增量,袪除西强东弱的存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客观实然判断引向美好的应然判断,并最终化作解决马克思之问的事实判断。

为此,章忠民认为,要把握好实现从变局到大局转化的理念与路径,马克思主义行就行在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它有效地避免了两种倾向,一是“唯主观意志论”不尊重规律,二是善于把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尤其是在把握规律的时候,要把真理性和价值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翻开百年党史,我们党都始终坚持了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最大的合目的性,而不是为了把握规律而把握规律。

而要真正实现从变局到大局再到全局的转变,我们就必须善于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章忠民提倡,应用迎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替代“两分法”与“三分法”的学术之分。两分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分成两段,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三分法即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用“迎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替代“两分法”与“三分法”的学术之分,与三次伟大飞跃相对应:第一阶段是毛泽东思想解决了挨打问题,实现了“站起来”的飞跃;第二阶段是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解决了挨饿问题,实现了“富起来”的飞跃;第三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在彻底解决挨打挨饿问题的基础上解决挨骂问题,实现“强起来”的飞跃。

“迎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 ”,既有现实依据又有理论依据,更有助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全党思想,凝心聚气,率领14亿中国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而奋斗。

文化自觉规律、五大伦理体系、思政探索

微信截图_20210728161710.png

从左到右分别是王小锡、洪晓楠、佘双好

南京师范大学马院教授王小锡试图从伦理层面来探讨中国之治的规律。新时代中国之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之治,也是一种伦理层面的应该之治,在中国之治中展现了五大伦理理念:一是民主集中聚力中国的制度伦理,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伦理,三是德法并治的社会治理伦理,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伦理,五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伦理。试图从伦理层面来探讨中国之治的规律。

新时代中国之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之治,也是一种伦理层面的应该之治,在中国之治中展现了五大伦理理念:一是民主集中聚力中国的制度伦理,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伦理,三是德法并治的社会治理伦理,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伦理,五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伦理。

大连理工大学马院院长洪晓楠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三个来源。回眸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的历程可以看到,1910年代的问题与主义之争,1920年代的东西文化之争,1930年代关于中国文化出路的中国本位还是全盘西化之争,以及1980年代的文化热,1990年代的国学热等等,在这些思潮中,始终坚定中华文化立场的唯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派,或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综合创新派。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文化自觉的结果。

武汉大学马院教授佘双好则探索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概念最初是毛泽东提出,1949年10月24日,毛主席在给派到绥远接管的人员说,你们要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百年中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其一,这是社会主义建设或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然要求;其二要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不要凌驾于其他之上经济建设依然是为中心。其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原则还是以民主方式为主,等等。

微信截图_20210728223033_副本.jpg

《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周智强做点评,《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常务副主编曹泳鑫担任主持

下午五点,百余位参会人员又汇聚一堂,三个分论坛代表做分享。近九小时中,47位与会者发言点评,理论的高度、视野的广度、思考的深度都让三家主办方——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上海财经大学甚为欣慰——从大文科建设角度而言,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论坛都理应活跃,因为,马理论学科的建设对治国理政至关重要,而中国社会实践的飞快发展也呼唤着理论的引领,这个领域的学者既有机遇也有时不我待的急迫。章忠民的总结引发同行的共鸣,面对论坛的研究主体,三句话成为共勉——中国共产党要不忘初心,带领人民迈向民族复兴大业;百年党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百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结合史。

微信截图_20210728160115.jpg

与会代表合影


  作者:李念

现场照片:上海财大

  编辑:钱亦琛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