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左尔格在上海搜集情报,给莫斯科近600份急电 |156期讲堂2.党史系列
2021-08-06 17:08:59 作者:潘光

微信图片_20210806140731.jpg

156期线上文汇讲堂,播放介绍主讲人潘光的小电影《潘光:从黑石公寓走出来的联合国文明联盟大使》

【导读】接连受到台风“烟花”和新冠病毒“德尔塔”的侵扰,原定7月24日举办的156期文汇讲堂,在听友和上报集团同仁帮助下终于于一天内顺利移师腾讯会议室。7月31日下午,近七折原报名人数的听友们在潘光教授题为《中国共产党的国际统一战线》的主讲中,听到了较为不熟悉的近20个感人故事。在互动环节提问了中以、巴以、中美关系和美军撤离后的阿富汗局势等热点国际问题。

经整理,主讲部分将分三部分刊发,第一部分为海外义士与中国人民并肩抗日,本节讲述国际谍报人员左尔格小组在沪和日本的杰出业绩,第三部分分享饶家驹和何凤山两位中外人士如何拯救中外难民。

微信图片_20210806140728.jpg

微信图片_20210806140735.jpg

听友“大王山中游仙境”和张迪截屏的156期文汇讲堂预热篇——文汇讲堂介绍和文汇报介绍

二、中外共产党人战斗在反法西斯秘密战线

当时上海反法西斯秘密战线斗争非常激烈,参与者包括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从国共内战发展起来的特科,后来延安的社会部,中央军委的情报部,还包括国民党的军统。当然,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各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的秘密斗争。

左尔格带领拉姆扎小组向共产国际输送关键情报

微信截图_20210806160313_副本.png

左尔格是苏联共产党员,1930年1月30日到达上海入住了沙逊大厦(今和平饭店)

左尔格,出生于阿塞拜疆,是苏联共产党员,他获有德国护照,作为《德意志粮食报》特派记者于1930年1月30日到达上海,领导情报组织拉姆扎小组。这个小组实际上受共产国际领导,由各国共产党员组成的,包括德共党员、波共党员和爱沙尼亚人等等。其中比较出名的成员有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其后采访了中共领导人。

我曾接触过小组成员鲁特·维尔纳,她在上海的代号是“索尼娅”,负责管理小组的电台,居住在霞飞路上的寓所。1988年,邓小平邀请当年参加支持过中国革命的德共老党员访问中国,她受邀来到上海,我作陪特地去了霞飞路看了那些似曾相识的房屋,拍下许多珍贵的照片。2000年,维尔纳还获得普京总统授予的勋章。她于2001年逝世,年近百岁。

微信截图_20210806141226.png

小组成员鲁特·维尔纳在上海的代号是“索尼娅”,负责管理小组的电台,曾住在霞飞路上的寓所

尾琦秀实是拉姆扎小组的核心成员,其后成为日本首相秘书,能获得许多核心机密,并第一时间上报给延安和莫斯科,其与左尔格收集了大量重要情报。据俄罗斯新近解密的档案,左尔格在上海从事情报工作期间,共向莫斯科发回597份急电,其中有335份直接通报给了中国工农红军或中华苏维埃政府。他后来又到继续到日本从事情报工作,获取大量重要情报。这些情报中最重要的有:报告德国可能在1941年6月22日进攻苏联;准确判断日本不会配合德军向苏联发动进攻,使斯大林得以将几十万精兵从西伯利亚调往莫斯科,击溃了围攻莫斯科的德军。也正是由于这份情报,直接导致尾琦秀实和左尔格被捕。因为这一机密情报只有极少数人知晓,所以日本的特高科很容易将怀疑对象缩小至几个人的范围,最后尾琦秀实和左尔格被捕,于1944年11月7日牺牲。

微信截图_20210806141355.png

《德意志粮食报》特派记者左尔格和尾琦秀实是拉姆扎小组的核心成员,后者成为日本首相秘书

1965年被追授为“苏联英雄”,中日俄均有研究会

为了保护仍处于“地下”的同志,苏联政府当时并不承认左尔格的行动,直到1965年才正式追授左尔格“苏联英雄”称号。现在,中国、俄罗斯、日本境内都设有左尔格研究学会,上海师大苏智良教授曾举办过左尔格研讨会,当时不少研究左尔格的日本共党员前来参加,也有俄罗斯、波兰等国的相关学者一同参与。东京每年都会举办左尔格纪念活动。

e85443ca50204bee872ca3797e0a8b6d.jpeg

《初心之地》主编、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曾举办过左尔格研究研讨会,摄影:IT时报 冯诚杰

有人说,左尔格曾到上海会见周恩来,这是真是假?1932年,周恩来确实在上海,后来才去中央苏区。张文秋同志的回忆录中提到,1932年的某天,周恩来带他来到上海的一家高级宾馆,见到一位来自德国的同志,实际上就是左尔格。这就可以证实,周恩来确实见到了左尔格,而且两人讨论了情报方面的合作。陈翰笙、刘思慕的回忆录中也从侧面记录了这段经历,他们提到,中国共产党员是如何参与情报工作的。俄罗斯、日本方面也都公布了许多新的资料,未来可能还会产生许多新的发现。总之,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左尔格情报小组做出的重要贡献,他们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杰出的贡献永不磨灭。

抗日不分国籍,秘密战线工作者用生命抵御日寇

该小组中也有中国成员如陈翰笙、张文秋、刘思慕,他们直到解放后才逐渐解密了自己的故事。陈翰笙先生晚年撰写了一本回忆录,里面提到了他的经历。

微信截图_20210806142757.png

张文秋(左)和陈翰笙(右)晚年在回忆录里都提到了左尔格情报小组

这些成员中,我最尊敬的就是尾琦秀实,在被捕之后不发一言,永远锁住了自己的秘密,最后被残忍绞死。所以,我们在看抗日神剧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那些支持中国抗日斗争的日本人,当时在延安就有日本的抗日团体,日共主席野坂参三组织了日本反战同盟,其中许多人原本都是日军的俘虏,后来洗心革面参与了抗日团体。前两年,我们接待了日本的老八路访问团,这些人都参加过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军,现在都八九十岁了还回到中国访问,一见到中国军人就唱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场面极其感人。这其中都体现了国际统一战线,不论是来自哪个国家的反法西斯战士,我们都可以团结在一起。

秘密战线斗争故事实在太多了,例如莫洛契科夫斯基将军,他是反共的俄罗斯人,但他参加了上海的抗日斗争,1941年后移居上海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559号D,为中国某重要机关工作,提供许多有价值的情报。该年10月26日晨,日本宪兵队侦知其在法租界内设有秘密电台,即突袭其寓所,莫氏开枪自杀,年仅45岁。

弗兰克·塞莱格是上海犹太难民中的一位工程师,当日本当局要他帮助指导生产手榴弹和其他军火时,他便与中国工人密切配合,设法使生产的手榴弹不能爆炸,以这种间接的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

又如日本驻上海的副总领事柴田,他秘密支持上海的犹太人,不幸被捕,严刑拷打后被押送回日本。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秘密战线的国际工作者。(第二部分完) 

(整编:李念 金梦)

上下篇题目:

潘光:炸侵华日将,购海外武器,国际义士并肩抗日| 156期讲堂1·党史系列

潘光:饶家驹在沪救30万难民,何凤山奥地利救犹太人|156期讲堂3·党史系列



  作者:潘光

  编辑:钱亦琛  李念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