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举行:长三角协同,科技创新聚合效应不断放大
2019-05-15 06:14:11 作者:许琦敏

timg.jpg

2018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召开。记者从上海市科技奖励中心获悉,在申报本年度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高等级奖项并最终脱颖而出的项目中,约30%都烙上了长三角协同创新的印记。

随着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这两项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一种聚合叠加效应正在形成。

作为我国科技创新合作活力最强、频率最高、交流最密切的地区之一,长三角汇集着全国近1/3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3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4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各类创新要素在区域内不断寻求着相互融合。有数据显示,近十年来,长三角跨城市联合申请专利增加了五倍多。

“近几年,在申报上海科技奖的项目中,拥有长三角产学研合作背景的一直保持在1/3强水平。”上海市科技奖励中心主任刘海峰告诉记者,数据统计显示,在有长三角合作的获奖相关单位中,各类企业占比高达3/4,体现出明显的上海科研成果向周围区域辐射、转化的趋势。

这一次,同济大学所申报的“长大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精细化感控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其产品在五大洲15个国家及地区得到应用,获取科学数据逾20亿条。在该项目的共同申报者中,就有一家生产超高精度倾斜角传感支点的无锡企业。而本年度上海科技奖获奖项目公示名单上,均不乏长三角“创新伙伴”的身影。

未来,一个城市群在全球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区域内各城市间的智能协同力和创新要素的智慧组合力。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骆大进认为,长三角一直以产业配套能力强而著称,近年来正从同质化竞争向同城化合作转变。

2018年11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经济充满活力、高端人才汇聚、创新能力跃升、空间利用集约高效的世界级城市群框架。

依托长三角广袤腹地和强大产业基础,上海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步伐将更加稳健——2020年,将基本建成以上海为中心、宁杭合为支点、其他城市为节点的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网络,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和创新网络枢纽。

作为科创中心建设的“四梁八柱”之一,自2014年起,上海搭建、培育了近20家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目前,这些平台已向长三角地区辐射延伸。在目前依托功能型平台的120多个产学研项目中,有60%面向长三角地区。

为推动科技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长三角大型仪器网”整合起区域内2.6万余台总价值超过307亿元的大型仪器,探索推进“科技创新券”在长三角通兑通用,鼓励支持三省一市共建实验室,并开展科技创新联合攻关。2018年,上海向江苏、浙江、安徽输出技术超过3300项,成交金额173亿元。

据上海市科技奖励中心的统计显示,本年度上海科技奖高等级奖项所涉及的长三角合作单位中,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占比高达60%。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在长三角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过程中,长三角城市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潜力巨大。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许琦敏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