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创新论坛 | 中国科技“硬实力”跃升“软环境”优化 | |
2019-05-26 07:05:52 作者:许琦敏 |
2019浦江创新论坛开幕式上,嘉宾专注聆听。本报记者袁婧摄
中国的研发投入已稳居世界第二!中国在前沿领域研究活跃度高,在全球100个研究热点和38个新兴前沿领域中,中国排名第一的有32个,数量同样位居世界第二。
在昨天开幕的2019浦江创新论坛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在盛赞中国科研能力大幅跃升的同时,针对本届论坛“科技创新新愿景新未来”主题,不约而同地将话题聚焦到“安全与责任”上——科研伦理与道德不只意味着诚信,更意味着造福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负责任的科技”。
中国创新成果折射科技实力跃升
全球首张“黑洞”照片、世界首批体细胞克隆猴、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这些轰动世界的中国科研成果,成了昨天论坛上被反复提及的高频词汇。在专家们看来,这一个个领跑世界的创新成果,折射出的是近年来中国科技实力的整体大幅跃升。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供的数据,2018年1月至9月,在PCT专利分布的35个技术领域里,中、美、日、德、韩五国的优势明显。尤其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大国研发的重点领域,上述五国几乎囊括了全球专利申请量的前五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在大会报告中提到了一组关乎生命的数据:2008至2018年间,我国婴儿死亡率从14.9‰降到6.1‰,尤其是中国农村婴儿死亡率如今几乎已与城市持平。同时,中国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4.8岁增加到2018年的77岁。
陈竺表示,这些数据正是中国卫生健康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的缩影,而中国生命科学、生物医药、医学等科技的发展,对此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比如,我国不用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已高达97%,该症高危患者加用适度化疗的治愈率也可达90%。
透过中国科技“硬实力”的变化,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总编辑菲利普·坎贝尔爵士更关注中国科研“软环境”的优化。“有位中国学者关于守住中国生态保护的红线的评论刊登在《自然》杂志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非常乐于看到中国科学家如此这般重视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重视科研中的伦理问题。
要用科技解决人类面对的共同难题
科技创新在为人类带来更多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生物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将对社会伦理道德带来新冲击。比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普及应用、人机混合体的出现和渗透,可能改变传统的人际关系、家庭理念、道德观念,由此将给社会带来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大会报告中强调,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始终坚持发展“负责任的科技”。科技创新必须统筹考虑技术属性与社会属性,把科研伦理建设、科技对社会的影响纳入到新兴技术研发布局中,确保新技术应用合规,使技术发展遵从社会伦理道德。他表示,科研工作者要守住学术规范的底线,坚决不做违背科研伦理和公众利益的事情。
开放与交流、交叉与融合、包容与合作,这些词汇在昨天的论坛讲演中频频出现。“上海将是新加坡创新联盟中非常重要的成员。”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说,他非常高兴新加坡受邀成为2019浦江创新论坛主宾国。中国近年来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增长迅速,对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如粮食问题、癌症等,尤其重视。新加坡正在发展的城市农业,就已开始与中国相关机构开展合作。他希望,未来能与中国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多的深入合作,“比如,亚洲人群的癌症谱系与西方人群之间存在相当差异,在此领域,两国可以携手研究,共同改善人民生活”。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许琦敏
编辑:周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